路勢弓腰轉,湖光鑒面開。
稻田春事給,村碓晚舂催。
問宿尚十里,與誰同一杯。
自憐今日首,頻作望鄉回。
路寢崔嵬敞九筵。相儀曾識帝心虔。
漢家山委無窮瑞,盡屬淵雲奏賦年。
路盡初逢寺,行行獨叩扉。
民貧稀送供,僧老少完衣。
日正樓鍾動,溪深藥草肥。
吾衰亦久矣,捨此欲疇依?
路轉峰回出畫塘,一山楓葉背殘陽。
看來渾不似秋光。
隔座聽歌人似玉。
六街歸騎月如霜。
客中行樂只尋常。
路入三家市,牆圍十畝園。
雲山如畫出,人住小桃源。
路窮千澗底,人絕萬山旁。
暝宿茅寮冷,晨炊土灶荒。
欽的布衾裂,倍覺夜蔬香。
有底從軍樂,題詩日在忙。
路繞鸞溪去復回,鵝池聞說右軍開。
山僧相遇衣裳濕,雙劍峰頭看瀑來。
路上中峰勢屈盤,塵埃蹤跡到終難。
秋杉影射經窗冷,夜浪聲搖睡榻寒。
雲過閒軒香篆潤,日移幽砌蘚痕干。
吟餘靜立憑欄久,極目長江水渺漫。
路似直弦萬古新,平吾方寸是經綸。
一元靜展憑何力,日月序行天地春。
路斷人稀山正深,隔林鐘鼓報新音。
已窮渡水沿崖力,更盡眠雲坐石心。
路長憂炬盡,馬弱畏泥深。
腸斷猿啼樹,魂驚鬼嘯林。
艱危窮自慣,寒苦老難禁。
回首金牛道,加鞭負壯心。
路入煙蘿杳靄中,良宵一笑美人同。
壺觴盡攬平湖月,絃管時飄雖岸風。
三宿未忘境地勝,一燈相對坐詩窮。
姓名要共青山久,看取當年玉局翁。
路入平山萬木清,松蘿薈蔚接煙甍。
鹿跑泉眼涵秋影,雁帶雲容度晚晴。
花徑有時傳相國,蘚碑無字紀昭明。
六朝金粉今何處,贏得十年蕙帳名。
路入桑干塞雁飛,棗郎年少有光輝。
春風走馬三千里,不廢看花君繡衣。
路入南中,桄榔葉暗蓼花紅。
兩岸人家微雨後,收紅豆,
樹底纖纖抬素手。
路出青山峽,雲移碧水艖。
新蒲沒洲渚,斜日照村家。
林暝鳥翻樹,潮來月滿沙。
緣知丘壑內,偏自有煙霞。
路窮川島上,果值古仙家。陰洞長鳴磬,石泉寒泛花。
莓苔深峭壁,煙靄積層崖。難見囊中術,人間有歲華。
路盡郵亭始入京,水村山郭幾經行。
逢人借屋寧知姓,信馬題詩不記程。
沙浦雁回風忽斷,石樑魚落水初清。
瓊樓合在層霽外,莫遣微雲綴月明。
路嶮人稀到,窮居稱野情。
雲開空自闊,月落夜深清。
風動數莖草,鳥啼三四聲。
個中無限意,唯我與誰評。
路突亭依石,林凹渚見沙。
嶔危幾岣嶁,深蔚似琅琊。
客仙驚寒思,僧閒忘歲華。
兩窗風露影,一樹枇杷花。
漢字路的意思
路〈名〉
(形聲。從足,各聲。本義:道路)
同本義 [road]
路,道也。--《說文》
路,途也。--《爾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戶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禮·地官》。註:「途容乘車一軌,道容二軌,路容三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遵彼大路兮。--《詩·鄭風·遵大路》
艮為徑路。--《易·說卦》
遂迷,不復得路。--陶潛《桃花源記》
又如:路奠(出殯時,親友在靈柩經過的路上設供桌祭奠);路贐(友人相贈的路費);路引(行路的通行憑證);路歧(路歧人。宋元時對沿街賣藝人的俗稱;貧賤的
路lu
⒈道,來往的通道:~途。~徑。道~。鐵~。〈引〉路程:八千里~。
⒉方向,條理,途徑:出~。思~。活~。忠諫之~。
⒊方面,地區:幾~進攻。東~貨物。
⒋種類:頭~貨。大~貨。三~貨。
⒌〈古〉車:篳~(柴車)。
⒍宋、元時代行政區域名稱。宋代的"路"相當於現代的"省";元代的"路"相當於現代的"地區"。
────────────────—
路luo 1.通"落"。以繩周繞。 2.通"樂"。 3.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