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門授命有雲礽,一脈微言我敬承。
宿草敢祧劉禮部,東海絕學在毘陵。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端也早豐下,歲晚未可量。
我老不自食,安得如我長。
呱呱棄不子,退省未可忘。
吾母亦念我,與爾寧相望。
端平忝綴鵷行末,曾抗綱常疏一通。
諸老不能回橫議,孤臣猶記寤清衷。
鶴林莫掣傲象肘,烏府甘彎射羿弓。
西澗相君知我者,篋中尚書記遺忠。
端居身百憂,況乃貧病俱。
天公頗相愛,相愛雨我蔬。
藥區曉晴新,日薄生意蘇。
衛生固未必,一飽行可圖。
故園天一涯,茆荊誰為鋤。
崢嶸歲雲晚,此念當何如。
端扆垂君治,顒昂十二旒。
藻文兼組爛,玉氣若虹福
體重宸居邃,仁深帝視收。
珠光延外燭,星采會中稠。
法服雖同盛,巖廊自舜游。
無為格天下,涵德永孚休。
端能何地脫塵寰,萬壑松風夢寐間。
無限三槐仍九棘,孰知東國與西山。
聲名赫奕終非福,滋味悠長莫若閒。
馬足車輪不到處,陶門惟有晝常關。
端溪有石紫玉潤,未遇良工失追琢。
眇哉池面劣容指,水至不能容一勺。
潛山道人請歸治,要使墨池少開拓。
每煩健步遠來徵,事必不然空臆度。
子如不忘一塊頑,予亦敢負千金諾。
會令合浦看還珠,豈忍荊山長抱璞。
一毫不敢我非有,萬頃難量子宜學。
聞道年來好說禪,初機最忌多貪著。
認為已有已大謬,久假不歸非爽約。
均之在此猶在彼,弟史四海何曾各。
笑傾萬斛付江流,所有盡空心境廓。
請對使者一斧碎,與公少解貪癡縛。
端溪清冥幾千尺,玄潭噴雲噓紫石,
層空飛溜瀉珠璣,太古陰崖摧霹靂。
剪栽巖屏作風字,琢磨水鏡成月魄。
似聞松上颼颼聲,一洗塵埃傾七澤。
先生每思窮禹穴,東叱天吳掛帆席。
山祗水若獻幽寶,贈我不啻千金璧。
玉堂金井汲寒泉,坐視青天浸虛碧。
豈知來從海嶠外,鳥道穿雲下絕壁。
嗟我本是山中人,慚無詞藻對卿客。
鄉人子雲思奇苦,終老漢庭長執戟。
至今舊宅有墨寶,何怪著叔玄尚白。
行當提攜返敝廬。
端嘉已羨谷鶯遷,不覺龍飛又幾年。
坡老嘗稱少公勝,伯淳曾道二哥賢。
騰箋內舉雖如此,秉筆中書豈必然。
歲晚偶同耆舊傳,瞎翁安得似仙。
端公碑石蔓蘿捫,歎息雙杉拔本根。
將略傳家自忠顯,侍兒梟首亦平原。
乘風飛去乾坤窄,踏月歸來煙水昏。
往事不堪重回首,青燈黃卷照芳樽。
端憂對春樹,影落身上衣。
美人手所成,紉縫願無違。
步庭悲往躅,瞻景惜餘暉。
芳襟沾露濕,蘭珮委風微。
凝思自的的,染澤尚依依。
晨雞催夢短,夜鵲逐魂飛。
歡愛自茲畢,憔悴損容輝。
端居洗塵慮,細讀淵明詩。
疇昔慕此翁,寤寐忘調饑。
此翁非詩人,而有天然姿。
紛紛世事中,采采黃菊枝。
此語人共賞,此意疇復知。
知即公之徒,高風接皇羲。
端拱復垂裳,長懷御遠方。股肱申教義,戈劍靖要荒。
命將綏邊服,雄圖出廟堂。三台入武帳,八座起文昌。
寶胄匡韓主,華宗輔漢王。茂先慚博物,平子謝文章。
盡節恢時佐,輸誠禦寇常三軍臨朔野,駟馬即戎行。
鼓吹威夷狄,旌軒溢洛陽。雲台先著美,今日更貽芳。
端揆凝邦績,台階闡國猷。方崇大廈棟,忽逝巨川舟。
白日銘安在,清風頌獨留。死生恩命畢,零落掩山丘。
端拱承休命,時清荷聖皇。四聰聞受諫,五服遠朝王。
景媚鶯初囀,春殘日更長。命筵多濟濟,盛樂復鏘鏘。
豐鎬誰將敵,橫汾未可方。願齊山嶽壽,祉福永無疆。
端拱臨中樞,緬懷共予理。不有台閣英,孰振循良美。
分符侯甸內,拜手明庭裡。誓節期飲冰,調人方導水。
嘉聲馳九牧,惠化光千祀。時雨侔昔賢,芳猷貫前史。
佇爾頌中和,吾將令卿士。
端居無所聊,稍復治文字。
南堂冬日明,窗戶暖可喜。
圖書羅滿前,意覽不由次。
聊收靜者趣,以亂憂人思。
亭亭當軒竹,使我長歎喟。
封植苦不早,顏色頗憔悴。
勁節亮不改,虛心如有遲。
緬懷江夫子,循道久不試。
邈然高簡姿,不受世俗累。
一官才復進,左謫良何亟。
德義我所珍,軒冕安能貴。
長嘯汝水濱,濁醪日自釃。
效陶有新篇,翼孔著高議。
絃琴坐虛室,默與古人值。
顯晦一其心,淡然天淳粹。
思之不可見,暑謝寒已摯。
諒非對此君,茲懷何由慰。
端平初偶忝朝班,親見仙枝折廣寒。
揭曉名高推虎榜,凌雲賦奏動龍顏。
烹桑猶記攻京尹,諫草何妨上史官。
膜外浮榮姑勿論,長留公是在人間。
端溪千仞涵明星,虢山木古藏陰靈。
蘇公贈我此二寶,使我坐臥瞻雲屏。
我觀天地間,有物皆流形。
或從清空入幽谷,中夜隕石翻階蓂。
齊諧志怪不能狀,欲說但恐同優伶。
公游浙江探禹穴,長嘯宇宙臨滄溟。
手攀天河弄星月,醉落大筆還微醒。
故分星月入我室,光照窗戶風生庭。
長林偃絕壁,晚色寒青冥。
似聞洪濤卷萬木,直幹不折當風霆。
玄雲欲落雪。夜久孤燈熒。
報贈愧無青玉案,苦吟徒使鬼神聽。
漢字端的意思
端
(形聲。從立,耑聲。本義:站得直)
同本義 [straight]
端,直也。--《說文》。按:「立容直也。」
端,正也。--《廣雅·釋詁一》
以端其位。--《禮記·祭義》
端行頤霤如矢。--《禮記·王藻》
振書端書於君前。--《禮記·曲禮》
又如:端行(端正身軀而快步行走);端拱(端正身子拱手);端偉(筆直壯大);端端(端正;不傾斜);端身(擺正身體)
端正。引申為正直 [upright;proper]
水至平,端不傾。--《荀子·成相》
選天下之端士。--漢·賈誼《治安策》
又如:不端(不正派);好端端的(好好兒的);端一(端莊嫻靜);端士(端人;正直
端 duān
1〈古〉一種禮服:~章甫,願為小相焉。(《論語·先進》)
2事物的一頭:筆~、末~。
3(事情的)開頭:開~。
4項目:不只一~。
5端正:~坐。
6雙手平舉著拿:~茶。
7姓。
【端的】
1果然;確實。
2究竟。
3事情的經過;底細。
【端點】〈數〉射線開始一端的點叫做射線的端點;線段的兩端的點叫做線段的端點。
【端方】端莊;正派。
【端倪】
1事情的眉目、頭緒。
2邊際。
【端詳】
1詳情:聽~。
2端莊安祥:舉止~。
3仔細地看:~了好久。
【端緒】頭緒。
【端莊】(舉止神情)端正莊重。
────────────────—
端zhuān 1.專一;專門。參見"端意"。 2.專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