歎光陰,如流水。
區區終日,枉用心機。
辭是非,絕名利,
筆硯詩書為活計。
樂齏鹽稚子山妻。
茅舍數間,田園二頃,歸去來兮!
歎人人,忒拙計。競蝸角虛名,蠅頭薄利。才爭得、粟米頭高,早笑他低底。廝是非,講閒氣。豈悟修行,超凡出世。了性命、些子功夫,占
歎流光如水,又分破,一年秋。柰妒雨癡雲,良宵佳節,不遂登樓。山川滿前圖畫,幸故鄉無復有新愁。風物催成老境,乾坤付與雙眸。幾年京國苦淹留。今得賦歸休。況天柱峰頭,清輝好在,氛翳俱收。身閒更逢全景,是腰錢騎鶴上揚州。明日霜天紅樹,絕勝蘆葉汀洲。
歎滔滔苦海,任群迷,恣漂游。被有限形軀,無涯愛慾,一向拘囚。空生萬千計較,況百年、短景不常留。貪為名深利切,豈期水遠山悠。如流。歲月相催,宜省悟,覓抽頭。向太一峰前,雙林樹下,早把心收。從來既知是錯,待番番、放下便休休。撒手縱橫無*,狀同不系之舟。
歎彼人生,百歲七旬已罕。皆不悟、光陰似箭。每日家,只造惡,何曾作善。難勸。酒色財氣戀。也兀底。福謝身危,忽爾年齡限滿。差小鬼、便來追喚。當時間,領拽到,閻王前面。憨漢。和骨骰軟軟。也兀底。
歎浮生,心灰荊小吳解元昆促,少年清浚又爭知、半月中間,便一齊殂殞。人還悟,人還剩*下家緣,完全性命。真清淨、脫免輪迴,
歎息無錢歸買山,駕言渺渺不知還。
為家百畝未為秦,何事一生長苦慳。
我漫參軍作蠻語,公能詩賦動江關。
固窮似舅詩難敵,不待床分上下間。
歎昔秦皇帝,何年此逸游。
迢迢大堽路,千古為嗟羞。
歎息馮唐老,吁嗟李廣賢。
窮通元有命,生死詎非天。
鼓角西風裡,江湖短髮前。
南飛有鴻雁,一字若為傳。¤
歎人身,如傀儡,五彩妝成,儘是虛瞞昧。叉手棚頭談今古。相呼相喚,空向人前舞。出來時,如風雨。氣斷之時,七魄三魂去。饒你棚前*車畫鼓。喚不回頭,終沒回來路。
歎息吾家老鄭君,三年孤鶴困雞群。
天教此地蘇司業,與對當時鄭廣文。
歎命無知已,吾徒卻自寬。
艱難為客慣,幽僻置身安。
竟日霏微雨,空園浩蕩寒。
江山多勝境,到處得吟看。
歎衰草,絡緯聲切切。良人一去不復還,
今夕坐愁鬢如雪。(為長鬚人歌)
勸君酒,君莫辭。落花徒繞枝,流水無返期。
莫恃少年時,少年能幾時。(為白面少年歌)
怨空閨,秋日亦難暮。夫婿斷音書,遙天雁空度。
(為紫衣人歌)
切切夕風急,露滋庭草濕。良人去不回,焉知掩閨泣。
(為黑衣胡人歌)
螢火穿白楊,悲風入荒草。疑是夢中游,愁迷故園道。
(為綠衣少年歌)
花前始相見,花下又相送。何必言夢中,人生盡如夢。
(長鬚人歌答)
歎息高人逝,儀形繪事傳。
耆年餘八十,遺行滿三千。
朱紱沾新命,蒼松郁故阡。
春風笳吹咽,桃李亦淒然。
歎惜三良盡,龍鍾一老存。
瓜稀悲摘蔓,豆潤惜同根。
夢句空遺恨,連床不踐言。
奈何令杖者,要絰向寒原。
歎寒儒,謾讀書,
讀書須索題橋柱。
題柱雖乘駟馬車,
乘車誰買《長門賦》?
且看了長安回去!
歎息舟人婦,哀音此日來。
死生誰料得,貧賤益堪哀。
去棹從渠駐,歸心未忍催。
春江昨夜雨,花落滿蒼苔。
歎息頻年廩未高。新詞空賀此丘遭。遙知醉帽時時落,見說吟鞭步步遙乾玉唾,禿錐毛。只今明月費招邀。最憐烏鵲南飛句,不解風流見二喬。
歎流光迅景,百年間、能醉幾中秋。正淒蛩響砌,驚烏翻樹,煙淡蘋洲。誰喚金輪出海,不帶一雲福才上青林頂,俄轉珠樓。人老歡情已減,料素娥信我,不為閒愁。念幾番清夢,常是故鄉留。倩風前、數聲橫管,叫玉鸞、騎向碧空游。誰能顧,黍炊榮利,蟻戰仇讎。
歎息茶山識面遲,經過舊宅恨推移。
聽泉尚想甘瓢樂,撫竹如親與物離。
千首未多行世集,數篇才刻住山詩。
屬君勉力任茲事,吾道只今棼若絲。
漢字歎的意思
歎
(形聲。從欠(另一繁體從「口」),「難」省聲。欠,打呵欠,與出氣有關。本義:歎息)
同本義 [sigh]
歎,吞歎也。一曰太息也。--《說文》
禽子再拜而歎。--《墨子·備梯》
戲而不歎。--《禮記·坊記》
望洋向若而歎。--《莊子·秋水》
皆歎惋。--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默歎曰。--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婉貞微歎曰。--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歎借者之用。--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又如:歎氣嗐聲(唉聲歎氣);歎恨(歎息抱恨);歎憾(歎息遺憾);歎笑(歎息譏笑);歎悔(歎息後悔);歎喟(歎息);歎嗟(歎息);
歎(嘆、歎)tan
⒈吟詠:一倡(唱)三~。
⒉因憂悶悲痛而呼氣出聲:~息。憂~。
⒊因高興而發出讚許或讚美的長聲:~為觀止。
⒋[歎詞]〈表〉感情、呼喚或答應的詞。如哈哈、哎喲、喂、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