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敦的含義及解釋
敦
(形聲。從「」,表示與以手持械的動作有關。本義:投擲)
厚道。誠樸寬厚;厚重;篤實 [honest;sincere]
說禮樂而敦詩書。--《左傳·僖公二十七年》
乞言,從求善言,可以為政者,敦使受之。--《詩·行葦·序》鄭箋
盡力莫如敦篤。--《左傳·成公十三年》
敦祗恭厚。--《韓非子·難言》
樂者敦和。--《禮記·樂記》
乃夫敦樂而無憂。--《禮記·樂記》
敦外親。--《漢書·鮑宣傳》
又如:敦雅(敦厚文雅);敦固(敦厚鞏固);敦篤(敦厚篤實);敦勉(敦厚勤勉);敦至(篤實周全);敦善(敦良,敦厚善良)
厚實 [thick]
使虞敦匠。-
敦 dūn
1誠懇:~請。
2姓。
【敦促】誠懇地催促。
【敦厚】忠厚。
【敦煌石窟】中國著名石窟。位於甘肅省敦煌縣東南。前秦建元二年(366),僧樂尊開始鑿窟造像。歷經隋、唐以至元代,均有所修建。現尚存有壁畫和雕塑作品的共486窟,計有壁畫12萬平方米,造像2415尊。壁畫包括本生、佛傳、經變、供養人和建築彩畫圖案等;造像都是泥塑,有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等。這些作品反映了中國從4世紀到14世紀的部分社會生活及歷代造型藝術的發展情況。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發現藏經洞後,窟內歷史文物和藝術品遭到斯坦因、伯希和、華爾納等外國掠奪者的大量盜竊和破壞。建國後設立敦煌文物研究所,進行修復、保管和研究工作。198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名錄。又名千佛洞、莫高窟。
【敦刻爾克撤退】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英法盟軍從法國向英國的一次大撤退。1940年5月,德軍侵入比利時,擊敗英法盟軍。在比利時境內的英法盟軍約40萬人,約有34萬人經法國北部的敦刻爾克海港通過英吉利海峽撤至英國,避免了主要軍事力量全軍覆沒的危險。
【敦請】誠心地邀請。
【敦實】(人或物)粗短而結實。
────────────────—
敦duī 1.治理,管理。 2.投擲;捶擊。 3.獨處貌。 4.比試。
────────────────—
敦dui 1.古代食器。用以盛黍﹑稷﹑稻﹑粱等。形狀較多。一般為三短足,圓腹,二環耳,有蓋。圈足的敦,蓋上多有提柄。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 2.指形制較大的酒器。 3.通"憝"。怨恨,怨怒。
────────────────—
敦dun 1.豎。 2.同"墩"。土堆。 3.指形狀似土堆的東西。
────────────────—
敦tun 1.布陳,屯聚。 2.古時軍伍編製單位。參見"敦長"。
────────────────—
敦tuan 1.聚攏貌。 2.謂聚攏。 3.通"團"。圓形。參見"敦瓜"。
────────────────—
敦diāo 1.雕畫,文飾。參見"敦弓"﹑"敦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