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的含義及解釋
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後所戴的種皮裂開的形象。本義:種籽萌芽後所戴的種殼)
同本義 [skin]
甲,東方之孟陽氣萌動。從木,戴孚甲之象。--《說文》
甲象草木戴種而出之形。--《六書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檔??))。--《易·解》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殼裂開。指草木種子裂開硬殼發出芽頭)
古時戰士的護身衣,用皮革或金屬製成。也叫「鎧」 [armor]
獻甲者執胄。--《禮記·曲禮》
殪以為大甲。--《國語·晉語》
齊國寡甲兵。--《戰國策·齊策》
函人為甲。--《周禮·考工記》
擐甲執兵,固即死也。-
甲jiǎ
⒈天干的第一位。也用作次序第一:~、乙、丙。〈引〉居首位,佔第一:~等。富~一方。桂林山水~天下。
⒉動物護身的硬殼,也指手指或腳趾上的角質硬殼:~蟲。龜~。指~。趾~。
⒊〈古〉軍人打仗穿的護身服,用金屬或皮革製成:鎧~。盔~。〈引〉披甲的士兵:伏~將攻之。
⒋用金屬製成具有保護功能的裝備:裝~車。
⒌舊時戶口編製的一種,若干戶為一~,若干~為一保,~設~長。
⒍[甲魚]鱉。
⒎[甲骨文]我國商代時期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⒏[甲板]船體中相當於房屋樓層板隔的部分,將船體分隔為上下各層。一般指最上面的(船面的)一層。
⒐[甲子]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順次互相配合,用來紀日、紀年、計算歲數等,從"甲子"起到"癸亥"止,輪一周為六十,叫"一個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