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曠跡通出處,
每憶安居舊山去。
乞身已見抗疏頻,
優禮新聞詔書許。
家法遙傳闕里訓,
心源早逐嵩丘侶。
南史編年著盛名,
東朝侍講常虛佇。
角巾華發忽自遂,
命服金龜君更與。
白雲出岫暫逶迤,
鴻鵠入冥無處所。
歸路依依童稚樂,
都門藹藹壺觴舉。
能將此道助皇風,
自可殊途並伊呂。
達識與昧機,
智殊跡同靜。
於焉得攜手,
屢賞清夜景。
瀟灑陪高詠,
從容羨華省。
一逐風波遷,
南登桂陽嶺。
舊裡門空掩,
歡游事皆屏。
悵望城闕遙,
幽居時序永。
春風吹百卉,
和煦變閭井。
獨悶終日眠,
篇書不復省。
唯當望雨露,
沾子荒遐境。
達人心自適,
旅舍當閒居。
不出來時徑,
重看讀了書。
晚山嵐色近,
斜日樹陰疏。
儘是忘言客,
聽君誦子虛。
達人無不可,
忘己愛蒼生。
豈復少十室,
絃歌在兩楹。
浮人日已歸,
但坐事農耕。
桑榆郁相望,
邑里多雞鳴。
秋山一何淨,
蒼翠臨寒城。
視事兼偃臥,
對書不簪纓。
蕭條人吏疏,
鳥雀下空庭。
鄙夫心所尚,
晚節異平生。
將從海岳居,
守靜解天刑。
或可累安邑,
茅茨君試營。
達曉寢衣冷,
開帷霜露凝。
風吹昨夜淚,
一片枕前冰。
達士心無滯,
他鄉總是家。
問經翻貝葉,
論法指蓮花。
欲契真空義,
先開智慧芽。
不知飛錫後,
何外是恆沙。
達命何勞問,
西遊且自期。
至公如有日,
知我豈無時。
野迥蟬相答,
堤長柳對垂。
酣歌一舉袂,
明發不堪思。
達即匡邦退即耕,
是非何足撓平生。
終期道向希夷得,
未省心因寵辱驚。
峰轉暫無當戶影,
雉飛時有隔林聲。
十年惟悟吟詩句,
待得中原欲鑄兵。
達時務,
薄利名,
秋風吹動田園興。
Θ瓜邵平,
思蓴季鷹,
采菊淵明。
清淡老生涯,
進退知天命。
達則青雲,
便玉堂金馬,
窮則茅廬。
逍遙小大自適,
鵬鷃何殊。
君如星斗,
燦中天、密密疏疏。
荒草外,
自憐螢火,
清光暫有還無。
千古季鷹猶在,
向松江道我,
問訊何如。
白頭愛山下去,
翁定嗔予。
人生謾爾,
豈食魚、必鱠之鱸。
還自笑,
君詩頓覺,
胸中萬卷藏書。
達士無外累,
隱幾依南郭。
茅棟上江開,
布帆當砌落。
支頤散華髮,
欹枕曝靈藥。
入鳥不亂行,
觀魚還自樂。
何時金馬詔,
早歲建安作。
往事盡筌蹄,
虛懷寄杯杓。
邦君駐千騎,
清論時間酌。
憑檻出煙埃,
振衣向寥廓。
心源齊彼是,
人境勝巖壑。
何必棲冥冥,
然為避矰繳。
達賢貴貞隱,
常懼跡不滅。
遂與永公期,
遺身坐林樾。
華軒何轔轔,
為我到幽絕。
心境寒草花,
空門青山月。
潘生獨不見,
清景屢盈缺。
林下常寂寥,
人間自離別。
何時解輕佩,
來稅丘中轍。
達磨西來說道,
十年面壁安丹。
爭知水火不交煎。
因果謾成羅漢。
仰箭射空力盡,
依然墜地何言。
虛空拶破強參禪。
肯把金丹燒煉。
達哉達哉白樂天,
分司東都十三年。
七旬才滿冠已掛,
半祿未及車先懸。
或伴遊客春行樂,
或隨山僧夜坐禪。
二年忘卻問家事,
門庭多草廚少煙。
庖童朝告鹽米盡,
侍婢暮訴衣裳穿。
妻孥不悅甥侄悶,
而我醉臥方陶然。
起來與爾畫生計,
薄產處置有後先。
先賣南坊十畝園,
次賣東都五頃田。
然後兼賣所居宅,
彷彿獲緡二三千。
半與爾充衣食費,
半與吾供酒肉錢。
吾今已年七十一,
眼昏須白頭風眩。
但恐此錢用不盡,
即先朝露歸夜泉。
未歸且住亦不惡,
饑餐樂飲安穩眠。
死生無可無不可,
達哉達哉白樂天。
達者推心兼濟物,
聖賢傳法不離真。
請師開說西來意,
七祖如今未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