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塞年華早,
樓台別望違。
試衫著暖氣,
開鏡覓春暉。
燕入窺羅幕,
蜂來上畫衣。
情催桃李艷,
心寄管弦飛。
妝洗朝相待,
風花暝不歸。
夢魂何處入,
寂寂掩重扉。
關門鎖歸客,
一夜夢還家。
月落河上曉,
遙聞秦樹鴉。
長安二月歸正好,
杜陵樹邊純是花。
關山月,
營開道白前軍發。
凍輪當磧光悠悠,
照見三堆兩堆骨。
邊風割面天欲明,
金莎嶺西看看沒。
關山今不掩,
軍候鳥先知。
大漢嫖姚入,
烏孫部曲隨。
高旌天外駐,
寒角月中吹。
歸到長安第,
花應再滿枝。
關山三五月,
客子憶秦川。
思婦高樓上,
當窗應未眠。
星旗映疏勒,
雲陳上祈連。
戰氣今如此,
從軍復幾年。
關西木落夜霜凝,
烏帽閒尋紫閣僧。
松迥月光先照鶴,
寺寒溝水忽生冰。
琤琤曉漏喧秦禁,
漠漠秋煙起漢陵。
聞說天台舊禪處,
石房獨有一龕燈。
關山萬里恨難銷,
鐵馬金鞭出塞遙。
為問昔時青海畔,
幾人歸到鳳林橋。
關畔春雲拂馬頭,
馬前春事共悠悠。
風搖岸柳長條困,
露裛山花小朵愁。
信越功名高似狗,
裴王氣力大於牛。
未知至竟將何用,
渭水涇川一向流。
關山凌旦開,
石路無塵埃。
白馬高譚去,
青牛真氣來。
重門臨巨壑,
連棟起崇隈。
即今揚策度,
非是棄繻回。
關山萬里遠征人,
一望關山淚滿巾。
青海戍頭空有月,
黃沙磧裡本無春。
高檻連天望武威,
窮陰拂地戍金微。
九城絃管聲遙發,
一夜關山雪滿飛。
關東有義士,
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
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
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
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
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
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
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
念之斷人腸。
關西楊太尉,
千載德猶聞。
白日俱終老,
清風獨至君。
身承遠祖遺,
才出眾人群。
舉世貪荊玉,
全家戀楚雲。
向煙帆杳杳,
臨水葉紛紛。
草覆昭丘綠,
江從夏口分。
高名光盛府,
異姓寵殊勳。
百越今無事,
南征欲罷軍。
關鎖自周天。
升降循環三寸田。
不在噓呵並數息,
天然。
九轉無虧火力全。
胎息漫流傳。
要在陰陽不可偏。
呼吸吹噓皆賴巽,
綿綿。
妙在前弦與後弦。
關西仕時俱稚容,
彪彪之鬢始相逢。
天地變化縣城改,
獨有故人交態在。
不言會合跡未並,
猶以歲寒心相待。
洛陽居守寄酇侯,
君著貂冠參運籌。
高閣連雲騎省夜,
新文會友涼風秋。
青袍白面昔攜手,
冉冉府趨君記否。
雲分雨散十五年,
始得一笑樽酒前。
未遑少留驟遠別,
況值旅雁鳴秋天。
二華舊遊如夢想,
他時再會何由緣。
賴君贈我郢中曲,
別後相思被管弦。
關戍惟東井,
城池起北辰。
鹹歌太平日,
共樂建寅春。
雪盡青山樹,
冰開黑水濱。
草迎金埒馬,
花伴玉樓人。
鴻漸看無數,
鶯歌聽欲頻。
何當遂榮擢,
歸及柳條新。
關城榆葉早疏黃,
日暮沙雲古戰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
莫教士卒哭龍荒。
關山魂夢長,
塞雁音書少。
兩鬢可憐青,
一夜相思老。
歸傍碧紗窗,
說與人人道。
真個別離難,
不似相逢好。
關山落葉秋,
掩淚望營州。
遼海雲沙暮,
幽燕旌旆愁。
戰餘能送陣,
身老未封侯。
去國三千里,
歸心紅粉樓。
關中群盜已心離,
關外猶聞羽檄飛。
御苑綠莎嘶戰馬,
禁城寒月搗征衣。
漫教韓信兵塗地,
不及劉琨嘯解圍。
昨日屯軍還夜遁,
滿車空載洛神歸。
關山夢裡,
歸來還又、歲華催晚。
馬影雞聲,
諳盡倦郵荒館。
綠箋密記多情事,
一看一迴腸斷。
待慇勤寄與,
舊遊鶯燕,
水流雲散。
滿羅衫是酒,
香痕凝處,
唾碧啼紅相半。
只恐梅花,
瘦倚夜寒誰暖?
不成便沒相逢日,
重整釵鸞箏雁。
但何郎,
縱有春風詞筆,
病懷渾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