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之有立德。
其次之謂立言。
樹善滋於務本。
除惡窮於塞源。
沖深其智則厚。
昭明其道乃尊。
仁義之財不匱。
忠信之禮無繁。
動天無有不屆。
唯時無幽不徹。
作德心逸日休。
作偽心勞日拙。
自非剛克掩義。
無所離於剿絕。
采詩官,
采詩聽歌導人言。
言者無罪聞者誡,
下流上通上下泰。
周滅秦興至隋氏,
十代采詩官不置。
郊廟登歌贊君美,
樂府艷詞悅君意。
若求興諭規刺言,
萬句千章無一字。
不是章句無規刺,
漸及朝廷絕諷議。
諍臣杜口為冗員,
諫鼓高懸作虛器。
一人負扆常端默,
百辟入門兩自媚。
夕郎所賀皆德音,
春官每奏唯祥瑞。
君之堂兮千里遠,
君之門兮九重閉。
君耳唯聞堂上言,
君眼不見門前事。
貪吏害民無所忌,
奸臣蔽君無所畏。
君不見厲王胡亥之末年,
群臣有利君無利。
君兮君兮願聽此,
欲開壅蔽達人情,
先向歌詩求諷刺。
春去幾時還。問桃李無言。燕子歸棲風緊,梨雪亂西園。猶有月嬋娟。似人人、難近如天。願教清影長相見,更乞取長圓。
仙肌香潤玉生寒。悄無言。思綿綿。無限柔情,分付與春山。青鳥能傳雲外信,憑說與,帶圍寬。花梢新月幾時圓。再團*。可是當初,真個兩無緣。極目故人天際遠,多少恨,憑闌干。
四座且莫喧,願聽歌一言。
請說銅香爐,崔巍象南山。
上枝似松柏,下根據銅盤。
雕文各異類,離婁自相連。
誰能為此器,公輸與魯般。
朱火然其中,青煙颺其間。
順入君懷裏,四座莫不歡。
香風難久居,空令蕙草殘。
無無處,大道本無言。萬法拈來則一句,強名曰道字丹仙。像帝乃根元。真無處,妙化有無先。不空寂無傳最上,希夷微妙谷神篇。宗祖在先
專燒誓狀,謹發盟言。遵依國法為先。但見男兒女子,父母如然。水除氣財酒色,棄榮華、戒斷腥膻。常清靜,更謙和恭謹,無黨無偏。布素婪耽度日,饑寒後,須憑展手街前。不得貪財誑語,詐做高賢。常懷慎終如始,遇危難、轉要心堅。如退道,願分身萬段,永鎮黃泉。
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
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園。
談諧無俗調,所說聖人篇。
或有數鬥酒,閒飲自歡然。
我實幽居士,無復東西緣。
物新人惟舊,弱毫多所宣。
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
君其愛體素,來會在何來?
漢字言的解釋含義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橫表示言從舌出。「言」是張口伸舌講話的象形。從「言」的字與說話或道德有關。本義:說,說話)
同本義 [say;speak;talk]
直言曰言,論難曰語。--《說文》
志以發言。--《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傳·昭公九年》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國語·周語上》
言,心聲也。--《法言·問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經》
言者所以在意。--《莊子·外物》
具言所聞。--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趨機而言。--《後漢書·列女傳》
言訖不見。--明·魏禧《大鐵椎
言yan
⒈話:語~。諾~。有~在先。~而有信。
⒉講,說:~語。~行一致。身教重於~教。
⒊漢語中的一個字,也指一句話:五~絕句。七~樂府。一~為定。
⒋文言中的動詞詞頭(無義):駕~出遊(駕:駕車)。
────────────────—
言yan 1.訴訟。 2.通"唁"。慰問。
────────────────—
言yin 1.參見"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