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
「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
「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復與言。
如知九九妙中談。明月分明照碧潭。會得雙關真個理,前三三與後三
徐州城東二十里,有石潭。
父老雲與泗水通,增損清濁,相應不差,時有河魚出焉。
元豐元年春旱,或雲置虎頭潭中可以致雷雨,用其說,作《起伏龍行》一首。
何年白竹千鈞弩,射殺南山雪毛虎。
至今顱骨帶霜牙,尚作四海毛蟲祖。
東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
碧潭近在古城東,神物所蟠誰敢侮。
上欹蒼石擁巖竇,下應清河通水府。
眼光作電走金蛇,鼻息為雲擢煙縷。
當年負圖傳帝命,左右羲軒詔神禹。
爾來懷寶但貪眠,滿腹雷霆喑不吐。
赤龍白虎戰明日,(是月丙辰,明日庚寅。
)倒捲黃河作飛雨。
嗟吾豈樂斗兩雄,有事徑須煩一怒。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
「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
「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復與言。
漢字潭的解釋含義
潭〈名〉
(形聲。從水,覃聲。本義:水名)
同本義 [Tan River]。在廣西境內,即今柳江
潭,水。出武陵鐔成玉山,東入鬱林。--《說文》
深水池 [deep pool]
潭,淵也。--廣雅·釋水》
泝江潭兮。--《楚辭·九章·抽思》。註:「潭,淵也。楚人名淵曰潭。」
崖岡潭淵。--
文選·左思·吳都賦》
隨山疏濬潭。--謝靈運《述祖德詩》
下見小潭。--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潭中魚可百許頭。
潭西南而望。
坐潭上。
又如:潭心(潭底,淵底);潭石(深谷裡的岩石);潭影(潭中的光影);潭府(深淵);潭淵(深淵)
[方]︰坑 [pit]
待我先
潭tan
⒈深水坑或池:泥~。積水~。
⒉通"覃"。深:~淵。~思。
────────────────—
潭xun 1.水邊;水邊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