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汾陽富貴近古無,二十四考書中書;又不見慈明起自布衣中,九十五日至三公。
人生窮達各有命,拂衣徑去猶差勝。
介推焚死終不悔,梁鴻寄食吾何病?安用隨牒東復西,獻諛耐辱希階梯;初無公論判涇渭,徒使新貴矜雲泥。
稽山一老貧無食,衣破履穿面黧黑;誰知快意舉世無,南山之南北山北!
東陽老子,問天公、乞得兩番六十。初度孟陬春未到,卻算去年丙戍。火樹銀花,先開三夜,照耀維摩室。只園樹下,爭看無量壽佛。人道雙峴峰頭,乾坤清氣,鍾此彌天釋。掛錫叢林三十載,玉檢芝泥猶濕。嶺上白雲,盡堪怡悅,恐被風吹出。法身強健,摩挲時問銅狄。
何地無溪祗欠人。有翁年八十,住其濱。直鉤元不事絲緡。優遊爾,聊以遂吾身。陶令賦歸辰。未嘗輕出入,犯風塵。江洲太守獨情親。廬山醉,誰主復誰賓。
阿兄生日。屈指今年年五十。豆雨初晴。昨夜分明見壽星。槐黃已迫。願言共展沖天翼。桂子飄香。看取吾家棣萼芳。
安樂窩中,慶華發、蒼顏七十。生處好、十分清瘦,仙風道骨。自古天教仁者壽,只今人飲賢人德。更一年、兩度臘嘉平,垂弧夕。華堂上,靈椿匹。蘭庭下,孫枝七。望芹翁次第,年超八秩。歡伯便同分玉髓,河兒不用閏瑤笈。記醉時、三萬六千場,從今日。
自古稱稀,須信道、人生七十。當七月、慶生佳節,更逢七夕。丹鼎麻姑多兩轉,蟠桃王母無雙實。更竹林、作者茂芝蘭,俱無敵。持觴勸,辰拱北。陰功在,頭俱黑。況軻親教子,同聲戰國。九萬鵬程當不二,八千椿壽看逾一。願從今、屈指再從頭,山中日。
六十歸來,今過七十,感謝聖恩嘉惠。早眠晏起,渴飲饑餐,自己了無心事。數卷殘書,半枚破硯,聊表秀才而已。道先生、快寫能吟,直是去之遠矣。沒尋思、拄個青藜,*雙芒屨,走去渡頭觀水。逝者滔滔,來之袞袞,不覺日斜風細。有一漁翁,驀然相喚,你在看他甚底。便扶杖、穿起鮮魚,博得一尊同醉。
東陽老子,問天公、乞得兩番六十。初度孟陬春未到,卻算去年丙戍。火樹銀花,先開三夜,照耀維摩室。只園樹下,爭看無量壽佛。人道雙峴峰頭,乾坤清氣,鍾此彌天釋。掛錫叢林三十載,玉檢芝泥猶濕。嶺上白雲,盡堪怡悅,恐被風吹出。法身強健,摩挲時問銅狄。
明日生初,還知否、明年六十。嗟老矣、滿頭都縞,寸心猶赤。三十載間塵土債,幾千里外風濤役。賴君天、許放故山歸,恩無極。出而作,入而息。美可茹,鮮可食。任浩書空咄,禹笑人寂。斷國謀王非我事,抱孫弄子聊吾適。且從今、時復一中之,杯中物。
老子今年,年登七十,阿婆年亦相當。幾年辛苦,今日小風光。遇好景,何妨笑飲,依前是、未放心腸。人都道,明明瞭了,強似個兒郎。幸償。婚嫁了,雙雛藍袖,拜舞稱觴。女隨夫上任,孫漸成行。慚愧十分圓滿,無以報、辦取爐香。頻頻祝,百年相守,老子更清強。
曲徑旁蹊,三百六十,門門不同。若泥在一身,終須著物,離於形體,又屬頑空。無有兼行,如何下手,兩下俱捐理不通。修真士,若不知玄竅,徒爾勞工。些兒妙處難窮。親見了、方能達本宗。況聽之不聞,搏之不得,觀之似有,覓又無蹤。個個見成,人人不識,我把天機洩與公。玄關竅,與虛無造化,總在當中。
相慕。酒家女。巧笑明眸年十五。當壚春永尋芳去。門外落花飛絮。銀鞍白馬金吾子。多謝結裙情素。
小序禎明元年太歲丁未四月十九日癸亥。
入攝山展慧布法師。
憶謝靈運集還故山入石壁中尋曇隆道人有詩一首十一韻。
今此拙作。
仍學康樂之體。
霢霂時雨霽。
清和孟夏肇。
棲宿綠野中。
登頓丹霞杪。
敬仰高人德。
抗志塵物表。
三空豁已悟。
萬有一何小。
始從情所寄。
冥期諒不少。
荷衣步林泉。
麥氣涼昏曉。
乘風面泠泠。
候月臨皎皎。
煙崖憩古石。
雲路排征鳥。
披徑憐森沉。
攀條惜杳裊。
平生忘是非。
朽謝豈矜矯。
五淨自此涉。
六塵庶無擾。
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
冬寒夏熱最歎當,寒則如刀熱如炙。
春三秋九號溫和,天氣溫和風雨多。
一年細算良辰少,況且歎逢美景何。
美景良辰淌遭遇,又有賞心並樂事。
不燒高燭照芳樽,也是虛生在人世。
古人有這達矣哉,勸人秉燭夜遊來。
春宵一刻千金價,我道千金買不回。
人生七十古稱稀,何況壽年八十。試問何時逢載夙,恰在陽生七日。鶴發盈簪,朱顏暈酒,瑞象占南極。玳筵才啟,歡聲喜氣充溢。好是庭下雙珠,經營創置,金玉成堆積。況有孫枝爭挺秀,次第飛齊鵬翼。大振家聲,榮封壽母,坐看蟠桃實。年年今夕,玉杯爭勸瓊液。
古來稀有,只聞道、是個人生七十。還遇小春梅蕊綻,對景裝排綺席。雲帔拖霞,朱顏暈酒,瑞氣明南極。瑤池歡宴,玉杯爭勸瓊液。堪羨玉葉名郎,天潢毓秀,梧竹生標格。百萬貔貅歸總押,霸氣豪無敵。藩屏皇家,榮封壽母,名著金閨籍。融融液液,共看桃結佳實。
老作星沙守。問今年、平頭六十,翁還知否。暑葛霜砧都歷遍,還著迴旋舞袖。奚所用、皤然一叟。欲覓金丹駐顏色,縱鐵鞋、踏破終無有。空自詫,不龜手。西風又近中秋候。記相將、桂華開未,月兒圓又。弧矢四方男子事,爭奈灰心也久。何以報、國恩深厚。了卻宮癡歸去好,有竹窗、蓬戶生涯舊。姑一笑,付杯酒。
漢字十的解釋含義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樹枝代表十,金文像是結繩記數,用一個結表示十。後來一點變成了一橫。本義:九加一的和)
同本義 [ten]
十,數之具也。-為東西,|為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說文》
十是數之小成。--《左傳·僖公四年》疏
十畝之間兮。--《詩·小雅·六月》
兵也者,審於地圖,謀十官。--《管子·七法》
天下欲反,十室九空。--葛洪《抱朴子·用刑》
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又如:十里長亭(古時設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別餞行之處);十番(合奏樂以十種樂器演奏的名稱);十牌(十戶人家
十shi
⒈數目字:~羊九牧。
⒉完全,〈表〉到達頂點:~足。~全~美。~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