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戚氏一篇,稍加隱括,使就新翻,仍改其名。玉龜山、阿母統群仙。幽閒志蕭然。有金城千里,瓊樓十二,紫翠霏煙。穆滿當時西狩,八駿戲芝田。駐蹕瑤池上,命賜華筵。天樂雲*鼎沸,看飛瓊舞態,醉飲留連。漸月斜河漢,霞綺布晴天。望神州、東回玉輦,杏花風、數里鄉鳴鞭。長安近、依稀柳色,翠點奏川。
漢字括的解釋含義
括〈動〉
(形聲。本義:結,扎束)
用繩或帶子結紮,捆束 [tie]
括,絜也。--《說文》。按,絜者,束也。
括囊。--《易·坤》。註:「結也。」
括,約束也。--《韓詩章句》
衛北宮括。--《左傳·襄公三十年》。註:「子結。」
羌人括領。--《淮南子·齊俗》
內狼於囊,遂括囊口。(內:納。)--馬中錫《中山狼傳》
又如:括囊(結紮袋口);括發(束髮);括結(結紮;捆縛);括約肌
引申為約束 [restrain]
以禮括其君,使人於善也。--《孔叢子》
阻滯;閉塞 [block]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括 guā
⒈〈方〉包容:一塌~子(一股腦兒,全部)。
⒉見kuo一。
────────────────—
括kuo
⒈包容:包~。概~。囊~。
⒉束,結紮:~發(束結頭髮)。~約肌(在管道開口處,能收縮、擴張的肌肉)。
⒊箭的末端:尋景追~(景: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