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觀少陵詩,為與元氣侔。
力能排天斡九地,壯顏毅色不可求。
浩蕩八極中,生物豈不稠。
丑妍鉅細千萬殊,竟莫見以何雕鎪。
惜哉命之窮,顛倒不見收。
青衫老更斥,餓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僕後,攘攘盜賊森戈矛。
吟哦當此時,不廢朝廷憂。
常願天子聖,大臣各伊周。
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寒颼颼。
傷屯悼屈止一身,嗟時之人死所羞。
所以見公像,再拜涕泗流。
惟公之心古亦少,願起公死從之遊。
漢字侔的解釋含義
侔
(形聲。從人,牟聲。本義:等同;齊等;相等)
同本義 [equal]
侔,齊等也。--《說文》
侔也者,比辭而俱行也。--《墨子·小取》
權之以視其輕重之侔也。--《考工記·輪人》
疏數必侔。--《考工記·弓人》
畸於人而侔於天。--《莊子·大宗師》。司馬註:「等也。」
智侔則有數者禽無數。--《淮南子》
又如:侔尊(等尊,齊尊);侔德(德業相等);侔名(齊名;名望相等);侔跡(與他人的行為、業跡相等); 侔擬(擬,比)
謀取;求 [seek]
靜默以侔免。--《管子·宙合》。註:「取也。」
又如:侔利(謀取利益)
侔mou
⒈相等,等同:眾寡不~。
⒉通"牟"。取,求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