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葉陰陰未著霜。淺寒猶試裌衣裳。霧濃煙重遙山暗。雲淡天低去水長。風漸瀝,景淒涼。亂鴉聲裡又斜陽。孤帆落處驚鷗鷺,飛映書空雁字行。
高棟曾軒已自涼,秋風此日灑衣裳。翛然欲下陰山雪,
不去非無漢署香。絕辟過雲開錦繡,疏鬆夾水奏笙簧。
看君宜著王喬履,真賜還疑出尚方。
宓子彈琴邑宰日,終軍棄繻英妙時。承家節操尚不泯,
為政風流今在茲。可憐賓客盡傾蓋,何處老翁來賦詩。
楚江巫峽半雲雨,清簟疏簾看弈棋。
玉骨冰肌軟更香。一枝丹棘映青裳。相逢歸去未須忙。曲裡春山情不淺,尊前秋水意何長。酒醺顏色粉生光。
青杏園林著酒香。佳人初著薄羅裳。柳絲搖曳燕飛忙。乍雨乍晴花自落,閒愁閒悶晝偏長。為誰消瘦損容光。
半餉西風暖換涼。巖花月魄襯雲裳。一杯旋擘翠橙香。舊醞不妨排日醉,新篘尚可去時嘗。無何鄉里是吾鄉。
朝罷琳宮謁寶坊,強扶衰疾具簪裳。
擁裘假寐籃輿穩,夾道吹煙樺炬香。
樓外曉星猶磊落,山頭初日已蒼涼。
鳴騶應有高人笑,五斗驅君早夜忙。
夏白紵雲母屏薄望如空,水精簾疏不礙風。
美人獨立何所似白玉芙蕖秋水中。
素綃細織冰蠶縷,清寒不受人間暑。
晚來浴罷綠窗閒,自把新詩教鸚鵡。
(序)翔鸞矯矯離風塵,眼明見此絕代人。
紗窗弄筆消永日,臨得黃庭新逼真。
飛樓縹緲今何夕?月與玉人同一色。
下簾不為九霄寒,自要玲瓏看團璧。
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
散聲未足重來授,直到床前見上皇。
中管五弦初半曲,遙教合上隔簾聽。
一聲聲向天頭落,效得仙人夜唱經。
自直梨園得出稀,更番上曲不教歸。
一時跪拜霓裳徹,立地階前賜紫衣。
旋翻新譜聲初足,除卻梨園未教人。
宣與書家分手寫,中官走馬賜功臣。
伴教霓裳有貴妃,從初直到曲成時。
日長耳裡聞聲熟,拍數分毫錯總知。
絃索從從隔彩雲,五更初發一山聞。
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換霓裳月色裙。
敕賜宮人澡浴回,遙看美女院門開。
一山星月霓裳動,好字先從殿裡來。
傳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別作行。
應是貴妃樓上看,內人舁下彩羅箱。
朝元閣上山風起,夜聽霓裳玉露寒。
宮女月中更替立,黃金梯滑並行難。
知向華清年月滿,山頭山底種長生。
去時留下霓裳曲,總是離宮別館聲。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大江東流去,遊子去日長。
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
信美無與適,側身望川梁。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眾星尚爭光。自古有羈旅,我何苦哀傷。
第二百一十九卷
快雨疏風六月涼。貂蟬人著綵衣裳。肅然心拜玉爐香。相國趣還調鼎鼐,潘輿指日下瀟湘。秋來江上接歸航。
我本山澤人,散誕傲簪裳。
宦游五十年,天遣還農桑。
東阡南陌間,吾亦愛吾鄉。
楚祠坐秋社,隋寺觀夜場。
醉迷采蒼耳,旅飯炊黃粱。
自疑太古民,百年樂未央。
有時閒暇時,頗復誦老莊;亦嘗游岷峨,略聞度世方。
氣為東道主,主安客自長。
卻後五百年,見我灞城旁。
漢字裳的解釋含義
裳
(形聲。從衣,尚聲。本義:下衣)
古人穿的遮蔽下體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種,不是褲子 [skirt worn by a woman or man in ancient China]
裳下飾也。--《左傳·昭公十二年》
黃裳元吉。--《易·坤》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詩·邶風·綠衣》
制芰荷 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楚辭·離騷》
整頓衣裳起斂容。--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又如:裳衣(裳與衣。泛指衣服);裳服(衣服);裳裾(衣襟)
泛指衣服 [dress]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樂府詩集·木蘭詩》
又如:裳袂(衣袖);裳裙(衣襟)
裳shang
⒈[衣裳]衣服。
────────────────—
裳chang
⒈遮蔽身體下部的裙子,〈古〉裙子的一種:綠衣黃~(衣:上衣)。
────────────────—
裳cheng 1.古代稱下身穿的衣裙,男女皆服。 2.泛指衣服。 3.見"裳裳"。 4.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