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亂從頭說。愛吾民,金繒不愛,蔓籐累葛。壯氣盡消人脆好,冠蓋陰山觀雪。虧殺我,一星星發。涕出女吳成倒轉,問魯為齊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斬新換出旗麾別。把當時、一椿大義,拆開收合。據地一呼吾往矣,萬里搖肢動骨。這話霸、又成癡絕。天地洪爐誰扇韛,算於中、安得長堅鐵。淝水破,關東裂。
南樓風物一番新。春暮畀斯民。豈但仁人愷弟,更兼政事如神。人生最貴,榮登五馬,千里蒙恩。祗恐促歸廊廟,去思有腳陽春。
小兒勿大勤,使汝發早白;長為南畝民,殊勝東合客。
厚地植桑麻,所要濟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徵賦,上以奉君親。
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憂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內外臣:
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
奈何歲月久,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寵,斂索無冬春。
織絹未成匹,繰絲未盈斤。
里胥迫我納,不許暫逡巡。
歲暮天地閉,陰風生破村。
夜深煙火盡,霰雪白紛紛。
幼者形不蔽,老者體無溫。
悲端與寒氣,併入鼻中辛。
昨日輸殘稅,因窺官庫門:
繒帛如山積,絲絮似雲屯。
號為羨餘物,隨月獻至尊。
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
進入瓊林庫,歲久化為塵!
漢字民的解釋含義
民
(指事。從古文之象。古文從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與君、官對稱)
同本義 [common people]
民,眾萌也。從古文之象。--《說文》。按,古文從母。取蕃育也,上下眾多意,指事。
民,氓也。--《廣雅》。按,土著者曰民,外來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谷梁傳·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傳·桓公六年》
無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左傳·閔公元年》
黎民阻饑。--《書·舜典》
民不適有居。--《書·盤庚上》
哀我征夫,獨為匪民。--《詩·小雅·何草不黃》
民可使由之,
民min
⒈〈古〉指奴隸或沒做官的眾百姓。現指人民,即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基本成員:擁政愛~。軍~魚水情。
⒉指人或人群:~眾。居~。~族。
⒊勞動大眾的:~歌。~間故事。
⒋從事某項工作的人:農~。漁~。鹽~。
⒌非軍事的:~用。~航。
⒍通"苠" :~高粱。
⒎[民主]
1指人民有管理國家和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加強~主和法制建設。
2根據大多數群眾意願處理問題的工作方式:~主氣氛。~主作風。辦事~主。
────────────────—
民mian 1.通"綿"。參見"民民"。 2.通"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