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敢笑人干祿,自知無分彈冠。只將貧賤博清閒。留取書遮老眼。世上風波任險,門前路徑須寬。心無妄想夢魂安。萬事鶴長鳧短。
國子先生,博帶峨冠,胡為此行。正蠻煙瘴霧,遠趨象郡,祥雲瑞靄,近別龍庭。率土之濱,際天所覆,何處而今不太平。安南者,彼地方多少,敢抗吾衡。一封天詔丁寧。要老子胸中百萬兵。看健如馬援,精神矍鑠,辨如陸賈,談舌縱橫。奉職稱藩,功成事定,更放文星分外明。歸來盡,不妨詩筆,顛倒南溟。
幽州胡馬客,綠眼虎皮冠。笑拂兩隻箭,萬人不可幹。
彎弓若轉月,白雁落雲端。雙雙掉鞭行,遊獵向樓蘭。
出門不顧後,報國死何難。天驕五單于,狼戾好凶殘。
牛馬散北海,割鮮若虎餐。雖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婦女馬上笑,顏如赬玉盤。翻飛射鳥獸,花月醉雕鞍。
旄頭四光芒,爭戰若蜂攢。白刃灑赤血,流沙為之丹。
名將古誰是,疲兵良可歎。何時天狼滅,父子得閒安。
第一百六十四卷
攜兒過嶺今七年,晚途更著黎衣冠。
白頭穿林要籐帽,赤腳渡水須花縵。
不愁故人驚絕倒,但使俚俗相恬安。
見君合浦如夢寐,挽須握手俱汍瀾。
妻縫接霧縠細,兒送琴枕冰徽寒。
無弦且寄陶令意,倒載猶作山公看。
我懷汝陰六一老,眉宇秀髮如春巒。
羽衣鶴氅古仙伯,岌岌兩柱扶霜紈。
至今畫像作此服,凜如退之加渥丹。
爾來前輩皆鬼錄,我亦帶脫巾欹寬。
作詩頗似六一語,往往亦帶梅公酸。
瀟灑晉文物,奇偉魯衣冠。暫賦淮南招隱,泉石寄清閒。才壓建安六七,胸吞雲夢八九,余子笑談間。未頡水蒼佩,虹氣射龍泉。燭花妍,沉水煥,酒波翻。左弧紀瑞,萊衣五色戲斕斑。庭列森森玉樹,座擁駢駢珠履,金碗蔗漿寒。何以祝君壽,一笑指南山。
漢字冠的解釋含義
冠〈名〉
(會意。從「」(用布帛蒙覆。從「元」(人頭),從「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類的製品加在人的頭上,即「冠」。本義:帽子)
同本義 [hat]
冠,弁冕之總名也。--《說文》
冠至尊也。--《禮記·問喪》
緇布冠。--《儀禮·士冠禮》。註:「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禮·司服》
怒發上衝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新沐者必彈冠。--《楚辭·漁父》
冠蓋相望,乘堅策肥。--漢·晁錯《論貴粟疏》
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明史·海瑞傳》
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
冠guan
⒈〈古〉一種禮儀。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表〉已經成人,因稱二十歲左右的男子為"弱冠"(弱指少年)。
⒉位居第一,超群出眾:~軍。產值~全國。
⒊戴帽子:~儒冠者。
⒋用於前面,有"加上"的意思:~以作家桂冠。
────────────────—
冠guān
⒈帽子:衣~整潔。怒發沖~。
⒉形狀像帽子或在頂上高起的東西:雞~。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