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然在澗。景色秋來冠。幾縷明霞紅未斷。矯首時時遐觀。回思五馬清游。分明前輩風流。留作山間佳話,更誰愁上眉頭。
國子先生,博帶峨冠,胡為此行。正蠻煙瘴霧,遠趨象郡,祥雲瑞靄,近別龍庭。率土之濱,際天所覆,何處而今不太平。安南者,彼地方多少,敢抗吾衡。一封天詔丁寧。要老子胸中百萬兵。看健如馬援,精神矍鑠,辨如陸賈,談舌縱橫。奉職稱藩,功成事定,更放文星分外明。歸來盡,不妨詩筆,顛倒南溟。
少日襟期,不信儒冠,能把身誤。長歌拂袖南來,眼底雲霄平步。黃金散盡,三年流落京華,區區又上并州路。官冷坐無氈,任齋鹽朝暮。今古。男兒萬里封侯,休歎雲萍羈旅。我亦蒼黃,明日攜書北去。居庸關下,蕭蕭風振駝鈴,酒醒夢覺君何處。畫出斷腸時,滿斜陽煙樹。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鬢未銀,東風早掛冠。侑詞圖、鄉稱人瑞,度蓬瀛、仙祝靈丹。繞膝
漢字冠的解釋含義
冠〈名〉
(會意。從「」(用布帛蒙覆。從「元」(人頭),從「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類的製品加在人的頭上,即「冠」。本義:帽子)
同本義 [hat]
冠,弁冕之總名也。--《說文》
冠至尊也。--《禮記·問喪》
緇布冠。--《儀禮·士冠禮》。註:「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禮·司服》
怒發上衝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新沐者必彈冠。--《楚辭·漁父》
冠蓋相望,乘堅策肥。--漢·晁錯《論貴粟疏》
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明史·海瑞傳》
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
冠guan
⒈〈古〉一種禮儀。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表〉已經成人,因稱二十歲左右的男子為"弱冠"(弱指少年)。
⒉位居第一,超群出眾:~軍。產值~全國。
⒊戴帽子:~儒冠者。
⒋用於前面,有"加上"的意思:~以作家桂冠。
────────────────—
冠guān
⒈帽子:衣~整潔。怒發沖~。
⒉形狀像帽子或在頂上高起的東西:雞~。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