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發鼓闐闐,西風獵畫旃。
故鄉飄已遠,往意浩無邊。
錦水細不見,蠻江清更鮮。
奔騰過佛腳,曠蕩造平川。
野市有禪客,釣台尋暮煙。
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
是日期鄉僧宗一,會別釣魚台下。
老覺空生易得年。閒居那復問旌旃。一丘春靜自迴旋。翁善於人知美矣,我行於世轉乖然。清詞俾壽喜言傳。
聖君封太岳,十月建行旃。輦路開千里,寒雲霽九天。
故人多侍從,二子留伊川。河兗冰初合,關城月屢圓。
暝過滎水上,聞說鄭卿賢。材蔽行人右,名居東裡先。
制巖開別業,桑柘亦依然。待至金園側,相將居一廛。
漢字旃的解釋含義
旃
(形聲,本義:赤色的曲柄旗)
同本義 [red flag]
旃,旗曲柄也。周禮曰:「通帛為旃。--《說文》
通帛為旃。通以赤色為之。--《釋名·釋兵》
置旃以為轅門。--《谷梁傳·昭公八年》
亦泛指旌旗
收功單于旃。--晉·陸機《飲馬長城窟行》
又如:旃帛(紅旗);旃旌(泛指赤色旗幟);旃戎(軍旅)
毛織品。通「氈」 [felt]
不知其可以為旃也。--《淮南子·齊俗》
被旃裘。--《史記·匈奴傳》
旃毛並咽之。--《漢書·李廣蘇建傳》
又如:旃席(氈帳);旃衣(以毛氈等製成的衣服);旃車(氈篷車);旃席(氈席;毛氈)
旃
之、焉二
旃zhān
⒈〈古〉赤色的曲柄旗。泛指旌旗:立曲~。收~。
⒉文言助詞。"之焉"的合音:勉~。慎~(謹慎些吧)。
⒊通"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