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靈明本寂然。隨通隨感,應赴諸緣。頭頭認得這些兒,動也方圓。靜也方圓。日用無私不著邊。清虛消息,此法堪傳。指人頓悟入無為,行也忘言。坐也忘言。
北風城頭鼓紞紞,徂歲崢嶸正多感。
老夫假寐角巾低,樨子高吟兩髦髧。
衰遲笑我藏袖手,狂率憐渠滿軀膽。
旋炊粉饐裹青箬,新煠餳枝綴紅糝。
未言問事漸瀾翻,且賞揮毫能果敢。
嗟予疇昔如汝年,萬卷縱橫恣窺覽。
即今見汝尚懽欣,此癖真同嗜昌歜。
夜闌我困兒亦歸,獨與狸奴分坐毯。
偶爾心明,自然靈感。寶珠出入驪龍頷。真常常應顯昭彰,性通通達無昏暗。處世慳貪,則吾豈敢。*袍共敝而無憾。爭名競利我輸君,眠雲
歲華晼晚,念羈懷多感,佳會難卜。草草杯盤聊話舊,同剪西窗寒燭。翠袖籠香,雙蛾斂恨,低按新翻曲。無情風雨,斷腸更漏催促。匆匆歸騎難留,鸞屏鴛被,忍良宵孤宿。回首幽歡成夢境,唯覺衣襟芬馥。海約山盟,雲情雨意,何日教心足。不如不見,為君一味愁蹙。
,香味不可言,誠佳品也。感荷作長短句,寄之一笑帶上烏犀誰摘落。方響勻排,不見朱絲約。一個拈來香滿閣。矮爐翻動松風壑。幾日餘酲情味惡。七碗何須,一啜都醒卻。兩腋清風無處著。
漢字感的解釋含義
感〈動〉
(形聲。從心,鹹聲。本義:感動)
同本義。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激動 [move]
感,動人心也。--《說文》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系辭》。虞註:「動也。」
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列子·湯問》
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後漢書·列女傳》
又如:感格(感動,感化);感咽(受感動而悲傷,泣不成聲);感涕(感動而涕淚俱下);感慕(感動而思慕);感悅(感動悅服);感人肺腑(使人的內心深受感動);感天動地(感動天地);感哽(感動得泣不成聲)
感應,影響 [response]
又如:感制(感應制約);感會(感應會合);感驗(應驗);感變
感gǎn
⒈覺得:~到頭痛。
⒉外界事物在意識、情緒上引起的反映:~觸。~概。~動。~化。讀後~。
⒊心情,情緒:~情。情~。自信~。百~交集。
⒋染上,遭受:偶~風寒。
⒌〈表〉謝意:~謝。~恩。
⒍[感覺]
1外界事物作用於眼、耳、鼻、舌、身等感覺器官,所引起的直接反應:我有點冷的~覺。
2覺得:我~覺很幸福。
⒎[感冒]
1指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又稱"普通感冒"。
2流行性感冒(流感),因感染病毒引起。
⒏[感性]是對事物表面現象的印象和感覺,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性認識。
────────────────—
感han 1.通"撼"。搖動。 2.通"憾"。怨恨;遺憾。 3.見"感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