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靜而敏,人十已則千。
讀破萬卷書,操筆思湧泉。
古事與今事,一一探本源。
蚤蜚場屋聲,作吏志益堅。
朅來上清班,漢庭誰在先。
雍容行秘書,史館躬槧鉛。
片言寤明主,立使登諫垣。
拳拳憂國心,傾倒十三篇。
司成天下選,歸志已浩然。
赤日送妻子,襆被尋谿船。
諸生慕陽城,欲挽不得專。
竟持湖南節,征袂何翩翩。
憶昨忝同登,於今三十年。
朝行喜相會,終恨非官聯。
請益殊未饜,匆匆啟離筵。
始以長官來,今以繡衣還。
書生素安分,豈問卻與前。
第惟公輩流,自應留日邊。
德星聚南楚,予環當茹連。
事體有關係,臨岐欲無言。
經年厭粱肉,頗覺道氣渾。
孟春奉齋戒,敕廚唯素餐。
淮南地甚暖,甘菊生籬根。
長芽觸土膏,小葉弄晴暾。
采采忽盈把,洗去朝露痕。
俸面新且細,搜攝如玉墩。
隨刀落銀鏤,煮投寒泉盆。
雜此青青色,芳草敵蘭蓀。
一舉無孑遺,空媿越碗存。
解衣露其腹,稚子為我捫。
飽慚廣文鄭,饑謝魯山元。
況吾草澤士,藜藿供朝昏。
謬因事筆硯,名通金馬門。
官供政事食,久直紫微垣。
誰言謫滁上,吾放飽且溫。
既無甘旨慶,焉用品味繁。
子美重槐葉,直欲獻玉尊。
起予有遺韻,甫也可與言。
自從住山來,未嘗離於山。
予愛山之靜,山亦多予閒。
閑靜兩相得,悠然真意存。
白雲乃知此,難與躁者言。
春來何處最花繁,湖水西頭百畝園。
無限遊人折紅蕊,可憐桃李自無言。
憶侍吾兄側,初瞻父友尊。
爾來親燕幾,長復痛鴒原。
山立儀刑重,春回笑語溫。
古今真共盡,淚下欲何言。
晚泊姑孰浦,忽逢瀟湘人。
口稱丹邱客,面帶湘江雲。
此客骨不凡,九天之麒麟。
新上紫煙頂,以頭觸天門。
赤龍怒當路,夭矯驚百神。
麒麟顧何力,牙爪勇踞蹲。
既欲掎其角,又或批其鱗。
此身甘萬死,齏粉不逡巡。
帝曰汝無罪,濯濯良不群。
輟吾黃金鋪,縱之赤城塵。
收頭縮下土,別待風雷春。
龍怒逐之去,四海波濤翻。
顧我天一涯,遺下顏色溫。
昔為游天夢,嘗受一日恩。
老來因對客,念往驚心魂。
寄謝剡溪子,入朝可無言。
春申祠宇空山裡,古柏陰陰石泉水。日暮江南無主人,
彌令過客思公子。蕭條寒景傍山村,寂寞誰知楚相尊。
當時珠履三千客,趙使懷慚不敢言。
心慕莊書善說玄,發明奇趣理昭然。
世人竊取公遺論,卻把前言作己言。
流水飛霞舊日恩,梨花寒月閉重門。
清明陌上香車路,認得蕭郎不敢言。
武陵佳處是桃源,謬說伊誰為探原。
會得桃花流水意,歸來休向俗人言。
湘東最是得春先。和氣暖如綿。清明過了,殘花巷陌,猶見鞦韆。對景感時情緒亂,這密意、翠羽空傳。風前月下,花時永晝,灑淚何言。
滿天風月為官守,遍地雲山是事權。
唯我敢開無意口,對人高道不妨言。
年高難結草鞋緣,道遠貧無犢負轅。
惟有加餐兩個字,忉忉衍作百千言。
官居城郭枕山根,嬉語兒童亦帶村。
老子癡頑甘避俗,欲從社叟學方言。
幾諫勞不怨,明明載魯論。
未應小弁作,得並凱風言。
能返母萬里,還榮父九原。
可憐帝有母,亦自待人言。
人道青溪有九曲,如今一曲僅能存。
江家宅畔成花圃,東府門前作菜園。
登閣自堪觀疊嶂,汎舟猶可醉芳樽。
料應當日皆無恙,苕霅瀟湘不足言。
同功一體盡調元,獨抱沉痾反故園。
壺遂暮年非不遇,人生到此可忘言。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燕雀賀廈屋,蟲蟻慕腥羶。
野花引飛蝶,古來木嘶蟬。
秋天百蟲吟,春天百禽喧。
翟公真闇事,喜慍見色言。
漢字言的含義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橫表示言從舌出。「言」是張口伸舌講話的象形。從「言」的字與說話或道德有關。本義:說,說話)
同本義 [say;speak;talk]
直言曰言,論難曰語。--《說文》
志以發言。--《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傳·昭公九年》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國語·周語上》
言,心聲也。--《法言·問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經》
言者所以在意。--《莊子·外物》
具言所聞。--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趨機而言。--《後漢書·列女傳》
言訖不見。--明·魏禧《大鐵椎
言yan
⒈話:語~。諾~。有~在先。~而有信。
⒉講,說:~語。~行一致。身教重於~教。
⒊漢語中的一個字,也指一句話:五~絕句。七~樂府。一~為定。
⒋文言中的動詞詞頭(無義):駕~出遊(駕:駕車)。
────────────────—
言yan 1.訴訟。 2.通"唁"。慰問。
────────────────—
言yin 1.參見"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