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樹蔭樓密。
細草綠成被。
黃鸝隱葉飛。
蛺蝶縈空戲。
陰岑自爾悅。
寂寥予罕寄。
相如阻禁闈。
何由從簡易。
直言如霜刃,捽髮傷人意。
痛貫丹誠中,無與金瘡理。
緘恨若瘢痕,終身難棄置。
伺隙果報時,遂陷無情地。
雖悔安可追,弗反同奔駟。
君子慎樞機,言之豈容易。
人有賢愚,事無鉅細。
得不艱難,失必容易。
過從義要如膠漆,琢磨功要如金石。
二者於茲有一偏,雖過聖門未之入。
德裕軀儒今二毛,一軒灑落僅容膝。
詩書執禮不放閒,直諒多聞誰較密。
仲修國老曾鼎臣,各於三者得其一。
曳躧相迎下榻留,冒雲蒙霧不知濕。
松梅竹裡不知凋,形影神中冥莫逆。
問簽中參文字禪,賈誼升堂馬入室。
更能尚友古聖賢,蘭移其氣金移質。
一線溜作吞天濤,十丈花成盈掬實。
擴充未下反約功,軒今所揭乃其適。
顏淵復禮老歸根,今揭吾知猶欠易。
學道休迷導引,不宜修飾容儀。相違紀俗處無為。生計水雲無系。功行修持何幸,施為殺了三屍。一靈性月越瑤池。奇異方知容易。
一帚常在傍,有暇即掃地。
既省課童奴,亦以平血氣。
按摩與導引,雖善亦多事;不如掃地法,延年直差易。
前人厭膏粱,志欲服賤事。
若論區別功,為圃亦不易。
五齊絜,九牢碩。梡橛循,罍斝滌。進具物,揚鴻勣。
和奏發,高靈寂。虔告終,繁祉錫。昭秩祀,永無易。
短短羅*淡淡妝。拂開紅袖便當常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談霏玉有香。由漢魏,到隋唐。誰教若輩管興亡。百年總是逢場戲,拍板門*未易
入秋烽火無虛日,問谷尋巖陪隱逸。
水冷山深梅已花,忙中不覺年華易。
山鉤樹白何年歲,流瀑可聽下無地。
行人愁絕卻無愁,始信宜歌蜀道易。
十日愁陰病不出,臥看春歸無計惜。
詩翁遣送淮海春,衰眼熨開雲霧拆。
胭脂注臉勻未遍,肉紅借酒生春色。
了知造物著意深,傾倒春工不餘力。
年來不顧溱洧女,載酒非公復安適。
且將妙句寫余妍,欲立佳名付精識。
一春頗困歌湮沒,回首紛華三太息。
願言乞與洗心方,歸對爐香誦周易。
巨石如芙蕖,天然匪雕飾。
盤礡峰頂邊,嬋娟秋江側。
涉川試誰探,作礪當自惜。
坐與榮落同,正心未嘗易。
人心與草不相同,安有樹萱憂自釋。
若言憂及此能忘,乃是人心為物易。
高堂突兀生崇岡,於菟眼電牙磨霜。
古言市虎人不信,誰信挾一來座傍。
眾犬僵仆兒輩走,猛士腰弩成蹶張。
老翁卒見亦驚怪,便欲騎取參西皇。
乾坤戾氣產尤物,誰為驅雷入神筆。
古樹蕭蕭風刁刁,陰崖幽幽雲墨墨。
橫行屭贔不畏人,弄子庭除成穴窟。
藍田飲羽驚夜行,今乃捋鬚當白日。
畫圖畫虎心自知,觸目或疑猶喘息。
世間多少涪村民,毛撲完心已泉易。
人久眾所僧,物久眾所惜。
為負磊落姿,不隨寒暑易。
杯水入滄溟,浩浩通無際。
原心方寸間,混合周天地。
後稷勤稼穡,顏淵甘簞食。
行己在一時,流芳播萬世。
至道不遠人,安行近且易。
五齊潔,九牢碩。梡橛循,罍斝滌。進具物,揚鴻績。
和奏發,高靈寂。虔告終,繁祉錫。昭秩祀,永無易。
落落樹陰紫,橙橙水華碧。
復有賜飛禽,裴回疑曳易。
三春今向晚,四者昔難並。借問低眉坐,何如攜手行。
--白居易
舊遊多過隙,新宴且尋盟。鸚鵡林須樂,麒麟閣未成。
--王起
分陰當愛惜,遲景好逢迎。林野熏風起,樓台谷雨晴。
--劉禹錫
牆低山半出,池廣水初平。橋轉長虹曲,舟回小鷁輕。
--白居易
殘花猶布繡,密竹自聞笙。欲過芳菲節,難忘宴慰情。
--王起
月輪行似箭,時物始如傾。見雁隨兄去,聽鶯求友聲。
--劉禹錫
蕙長書帶展,菰嫩剪刀生。坐密衣裳暖,堂虛絲管清。
--白居易
峰巒侵碧落,草木近朱明。與點非沂水,陪膺是洛城。
--王起
撥醅爭綠醑,臥酪待朱櫻。幾處能留客,何人喚解酲。
--劉禹錫
舊儀尊右揆,新命寵春卿。有喜鵲頻語,無機鷗不驚。
--白居易
青林思小隱,白雪仰芳名。訪舊殊千里,登高賴九城。
--王起
酇侯司管鑰,疏傅傲簪纓。綸綍曾同掌,煙霄即上征。
--劉禹錫
冊庭嘗接武,書殿忝連衡。蘭室春彌馥,松心晚更貞。
--白居易
琴招翠羽下,鉤掣紫鱗呈,只願回烏景。誰能避兕觶
--王起
方知醉兀兀,應是走營營。鳳閣鸞台路,從他年少爭。
--白居易
漢字易的含義
易
(象形。本義:蜥易)
換,交換 [exchange]
寒暑易節。--《列子·湯問》
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戰國策·魏策》
以大易小。
弗敢易。
易寡人之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楚人圍宋,易子而食。--《左傳·哀公八年》
移風易俗。--李斯《諫逐客書》
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又如:易筋經(講武術的書,托名南朝梁代達摩和尚所作);易簀(換竹蓆。比喻行將死亡);易貨(交換貨物);易地(互換所處的地位;交換土地);易身(換位)
改變,更改 [change]
獄詞無易。--清·方苞《
易yi
⒈好辦,不費力:容~。~如反掌。明白~知。簡便~行。
⒉平和:平~近民。
⒊改變,變換:移風~俗。
⒋換,交易:以物~物。國際貿~。
⒌輕視:高祖(劉邦)為亭長,素~諸吏(素:向來)。
⒍治,整治:~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