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通一水逕皇者,多少英豪出此途。
傳我飛來元羽翼,好風吹送過天衢。
夢想傳柑宴,村醪可試沽。
謾酬元夕爾,不復去年吾。
舊事思清汴,幽情卜紫姑。
六分春已一,秉燭步通衢。
咫尺去天郡,少雙名世儒。
兩轓建有日,五誇周無襦。
孔廟雲來祀。孔廟雲來祀,
柯山衿佩趨。常侯振文化,
相業起於衢。
日近煙饒還有意,東垣西掖幾千株。牽仍別恨知難盡,
誇衒春光恐更無。解引人情長婉約,巧隨風勢強盤紆。
天應繡出繁華景,處處茸絲惹路衢。
太初冥冥,孰究孰營。
羲儀圖之,靡麗於成。
有聖惟勳,疏之瀹之。
斧其不條,而荒度之。
匪世不阜,匪穹不佑。
可燕可守,而勳以不有。
乃遜於華,與世為公。
何以告之,曰允執其中。
華述厥志,亦以命文命。
庇克念厥紹,以共闡厥盛。
皇皇惟天,而勳則之。
絕德與功,紹者克之。
我瞻我稽,閱世惟千。
泯泯芬芬,曾莫闖厥藩。
天將開之,必固培之。
厥培以豐,古尚克回之。
豈惟回之,視培淺深。
軼而躪之,視我斯今。
粵歲已酉,二月壬戍。
天仗宵嚴,彤廷曉蹕,
穆穆壽皇,如天斯臨。
群後在位,奉承玉音。
曰予一人,實倦於勤。
退處北宮,以篤於親。
赫是大寶,畀我聖子。
聖子惟睿,天命夙以啟。
不吝於權,盍居乃功。
釋焉不成,惟壽皇之公。
壽皇之公,其孰發之。
念我高宗,中心怛之。
始時春秋,五十有六。
向用康寧,以燕遐福。
亟其與子,於密退藏。
其子為誰,繄我壽皇。
壽皇承之,匪亟匪徐。
二十八年,四方于于。
國是益孚,生齒益蕃。
於野於朝,肅肅閒閒。
聖子重暉,如帝之初。
於千萬年,曾靡或渝。
熟條不根,熟委弗源。
念我高宗,允遜孔艱。
匪高宗是懷,藝祖之思。
洗時之腥,仁涵於跡
靈旗焰焰,平國惟九。
其酋既貸,矧彼群丑。
吾子吾孫,吾士大夫。
毋刻爾刑,顧質之書。
爾有嘉言,爾則我告。
我賞我勸,如彼害何悼。
不以干戈,而置詩書。
維彼槐庭,謂匪儒弗居。
列聖一心,諱兵與刑。
維鯁言是聽,惟大猷是經。
鍾我高宗,啟我壽皇。
爰及聖上,篤其明昌。
惟是四條,式克至今。
藝祖高宗,壽皇之心。
匪時匪今,振古之式。
式勿替厥度,亦以燕罔極。
帝開明堂,百辟來賀。
四夷攸同,莫敢或訛。
不肅不厲,不震不竦。
焯其舊章,貽我垂拱。
勳迫耄,乃禪於華。
華逮陟方,俾夏建厥家。
孰如高宗,及我壽皇。
與齡方昌,而遽晦厥光。
帝降而王,功弗德之逮。
庸不列五帝,而祖三代。
孰如我皇,惟德崇崇。
顯號鴻休,蔚其併攏
維時壽皇,萬壽無疆。
日三受朝,袞冕煌煌。
維時皇上,治益底厥極。
親心載寧,萬邦以無斁。
萬姓謳歌,於室於塗。
微臣作頌,以對於康衢。
南詢初不失程途,收得金剛腦後珠。
兩手持來親獻我,光明炯炯破昏衢。
贏糧多士二千餘,爭向柯山講席隅。
立天地心鳴道鐸,開生靈眼識師儒。
孔融魯國奇男子,孟氏鄒人大丈夫。
我在紫霞洲上笑,惜無羽民翼到三衢。
父祖成完節,丹心激懦夫。
忱戈梟逆虜,撫劍志伊吾。
忠孝公何愧,哀榮世所無。
從今紫荷橐,接武上亨衢。
高聲撥火召司徒,火焰炎天驀面驅。
只向此間能穩坐,任教門外雪盈衢。
一雨一月強,天地同翳如。
大風半夜起,上下痛掃除。
彼蒼不自壓,人力端奈渠。
不然何特異,搖蕩此寰區。
癡兒怖懼起,無衣凍不蘇。
尚恐山嶽僕,寧暇小物謀。
人生所托微,造化仁有餘。
明朝木杪靜,晏晏看天衢。
移松自南山,昔種十三株。
連歲苦久旱,十一已凋枯。
兩株偶得生,逾年未自如。
近覺稍得地,翠柯漸扶疏。
乘春抽芳心,歲長二尺餘。
漸有干雲勢,軒昂出楸梧。
對立聳奇姿,秀髮動吾廬。
紛紛視眾木,雀鷇望鳳雛。
清風為我來,飄爽灑我裾。
足為送老資,日待偃蓋舒。
予今亦已老,顧步良躊躇。
想當千載後,黛色凌天衢。
山陰地勝冠江吳,今得賢侯自禁途。
侍從暫虛青瑣闥,藩宣新剖玉麟符。
移時前席辭旒扆,不日重城歌褲襦,
想到蓬萊游未遍,已應歸步在雲衢。
幻化色身繞。電腳餘光水面泡。忽有忽無*速甚,如飆。過隙白駒旋旋飄。何不悟虛囂。早早回頭養玉苗。苗上金丹光潑潑。彰昭。透過雲衢
綠驥本天馬,素非伏櫪駒。長嘶向清風,倏忽凌九區。
何言西北至,卻走東南隅。世道有翻覆,前期難豫圖。
希君一翦拂,猶可騁中衢。
春天潤九野。卉木渙油油。
紅華紛曄曄。發秀曜中衢。
相門賢裔聖門儒,錦席葩羅慶合符。
天斂沉陰輸瑞靄,月銜清影照冰壺。
鸞膠密應鏘金奏,麟脯何妨薦玉腴。
聞道山城觀盛事,一時歌舞溢通衢。
去年我為客,持酒送君歸。
君今理征驂,我適臥舊廬。
人生足離合,仕宦相乘除。
科名余十年,丞縣亦既遲。
顏色日愈好,絕口無噓欷。
自言有時命,歲宴知何如。
深藏濟人具,不作借勢書。
虛名多自誤,徐步乃疾驅。
從茲拭老眼,看君上亨衢。
雩壇歌舞雜嗟吁,下酉猶濡上酉枯。
誰謂朝來一拆雨,歡聲已覺沸通衢。
卜兆雖自古,邇來聞見殊。
一言福後嗣,百計走愚巫。
用意非流俗,惟賢畢此塗。
徐看好兄弟,玉立騁天衢。
君家詩禮冠南區,文陣堂堂盡壯夫。
流傑姓名歸大族,周官事業屬吾儒。
爭題玉字傳金榜,翻奮朱鸞與鳳雛。
月桂香傳南北卷,千言長策耀天衢。
漢字衢的含義
衢〈名〉
(形聲。從行,瞿聲。行,本義是道路。本義:四通八達的道路)
同本義 [thoroughfare]
衢,四達謂之衢。--《說文》
必於四面之衢。--《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
何天之衢。--《易·大畜》
一兔走衢,萬人逐之,一人獲之,貪者悉止。--《三國誌》裴松之注
填街盈衢。--柳宗元《國子司業陽城遺愛碣》
街衢相經。--張衡《西京賦》
又如:大衢;長衢;通衢(四通八達的道路);衢逵(道路);衢處(處於四通八達之地);衢國(地處要衝的國家)
樹枝交錯、分岔 [fork]
宣山,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山海經》
引申指途徑 [way]
衢qu大路,四通八達的道路:~道。通~。〈喻〉樹的分杈,樹杈:其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