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陳章疏忤昭皇,撲落西南事可傷。豈使諫臣終屈辱,
直疑天道惡忠良。生前賣卜居三蜀,死後馳名遍大唐。
誰是後來修史者,言君力死正頹綱。
春雲浮空山渺渺,細雨飛花墮江草。
感時欲作寄遠書,凝思幾歎中書老。
東家小胥借已無,西家但有長柄鋤。
薛濤側理攤滿案,無奈點作玄雲圖。
昨夜燈花懸紫粟,知有春風到茅屋。
清晨開戶得故人,惠我溫生雙落墨。
赤鋒圓健光彩浮,金花古箋封兩頭。
脫穎忽作霹靂響,龍跳虎躍山靈愁。
更看擔夫爭道好,塗鴉小兒驚絕倒。
陶泓從此策奇勳,扼腕凝神聽揮掃。
黑花颯颯鳴琳琅,野人辟易安敢藏?為君貢之白玉堂,黼黻華袞開天章。
大書大義扶王綱。
政和密雲不作團,小誇寸許蒼龍蟠。
金花絳囊如截玉,綠面彷彿松溪寒。
人間此品那可得,三年聞有終未識。
老夫於此百不忙,飽食但苦夏日長。
北窗無風睡不解,齒頰苦澀思清涼。
故人新除協律郎,交遊多在白玉堂,
揀牙斗誇皆飫嘗。幸為傳聲李太府,
煩渠折簡買頭綱。
從此褰帷去帝鄉,閭閻辛苦是平章。
皂囊若有新豐奏,才過龍團第一綱。
一立彤墀喙便長,有時鮑老也當常
富平未起符離又,可悔彈文到李綱。
田頭十字路堂堂,鉗口收心便廝當。
領得摩尼真寶藏,卻來警夢表提綱。
秋半吳天霽,清凝萬里光。
水聲侵笑語,嵐翠撲衣裳。
遠樹疑羅帳,孤雲認粉囊。
溪山侵兩越,時節到重陽。
顧我能甘賤,無由得自強。
誤曾公觸尾,不敢夜循牆。
豈意籠飛鳥,還為錦帳郎。
網今開傅燮,書舊識黃香。
[曾在史館四年。]
奼女真虛語,饑兒欲一行。
淺深須揭厲,休更學張綱。
只知春在浴鳧行,杯水才堪一芥航。
拊髀最宜歌欸乃,倚舷唯聽夢悠颺。
已愁落日低千嶂,欻見清風閟一堂。
抵掌劇談吾浪語,君如網目有條綱。
帝運姚華協,天元漢歷長。
三正來復旦,萬壽此稱觴。
洛宅均中景,塗山采舊草。
禮文窮竹素,歡意動梯航。
稷野茅聯位,軒筠縠向陽。
中天倚華闕,大火敞明堂。
交鎩髬髵隊,填街隱轔裝。
九關凝協氣,複道佇清光。
子事蒸蒸極,宸儀穆穆揚。
母慈尊莫二,君拜祉無疆。
飾喜仙園奏,薰空佛土香。
含飴先侑宴,襲袞始賓王。
窈窱宮門狄,誰何陛楯郎。
長紳紛拱著,珍珮藹森璋。
樹次天開帟,儲恩斗具漿。
風烏迎細轉,霞燎儼相望。
辨御辰承蓋,呼鞭輦出房。
雲鹹薄金石,星日上旂常。
逸綴朱干動,多儀的馬驤。
麟題公有姓,鷺羽客分行。
上宰陳瑤爵,黎賢捫逕選?/p>
祈齡後天老,介福委山穰。
翼翼心同竭,渠渠澤載霶。
詩弦滿坑谷,庖味益圓方。
盛掩鈞台舊,儀高魯觀祥。
深仁跂喙逮,嘉唱股肱良。
茨夏隨天步,魚龍屏戲常
晏溫澄象緯,滲漉暨要荒。
瑞典精銷祲,塗歌聖擇狂。
樵蘇無發哂,崖略蹈皇綱。
龍尾石須分幾寸,牡丹花不望頭綱。
還行秋殿層樓。
御輦從□好仇。
排玉闥□椒房。
丹帷楚組連綱。
歷世藪卜,有孫惟良。
愷悌君子,之紀之綱。
氣和色莊,襟度洋洋。
雪殘春嶂,月午秋江。
峙凌虛金碧兮增飛來小朵之奇觀,發昔人幽潛兮來典午鹹和之遺芳。
或見或聞,意消心降。
若夫奉己淡薄,接物慈祥。
不泥文字,不墮平常。
此所以為北峰之克家,而於自受用昧中,
合乎性具之宗綱。
離別江南北,汀洲葉再黃。路遙雲共水,砧迥月如霜。
歲儉依仁政,年衰憶故鄉。佇看宣室召,漢法倚張綱。
虜餓曾無一月糧,煮弦燒箭莫棄腸。
南來本恃清河粟,不意偏師夜絕綱。
宣宗昔游幸,遊戲玉泉傍。
立宇表嵲,開池荷芰香。
波樓遞蹙沓,風松奏笙簧。
百靈具來朝,落日錦帆張。
萬乘雷霆動,千岸滅流光。
綺繡錯展轉,翠旗沓低昂。
法眷撞鐘鼓,宮女拭御床。
笙鏞沸兩序,星斗宿巖廊。
至尊奉太后,國事付三楊。
六軍各晏眠,百官守舊章。
巡非瑤水遠,跡豈玉台荒。
嗚呼百年來,回首一慨傷。
鳳騰赤霄暮,龍歸竟茫茫。
山風撼網戶,紫殿生夜霜。
退朝直休沐,我行暫翱翔。
娟娟登崖林,慘慘度石樑。
廢道哀湍寫,松柏間成行。
啟鑰肅覽歷,過位增悲涼。
積久灑掃缺,乳鴿鳴膳堂。
舊時琉璃井,倒樹如人長。
神已佐上帝,教豈托空王。
鈴磬颯鳴戛,晨昏禮相將。
盤遊非聖理,操蹤在先皇。
至今朝廷上,不改舊紀綱。
名分存存不敢忘,衾裯來往歲星光。
尊卑高下雖天秩,小紀終須屬大綱。
留伴君家老圃芳,月中餘蔭帶天香。
愚公縱有移山力,不入當年花石綱。
秋為棗多暑,天因禾未霜。
吁嗟爾凶虜,宜亦畏皇綱。
孤城挾龍虎,盤礡納萬角。
馮夷遵節制,旦暮過稽顙。
君今搦寸毫,意與孤鴻往。
雄豪攬千古,光彩發萬丈。
憶昨吏三年,到今余夢想。
古寺壁間名,勞君拂蛛綱。
漢字綱的含義
綱
(形聲。從糸,表示與線絲有關,岡聲。本義:提網的總繩)
同本義 [headrope of a fishing net]
綱,維紘繩也。--《說文》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書·盤庚》
綱紀四方。--《詩·大雅·棫樸》。箋:「張之為綱,理之為紀。」
四方之綱。--《詩·大雅·卷阿》
舉其宏綱。--《書·序》
紀綱之僕。--《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善張網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後得。則是勞而難,引其綱則魚已囊矣。--《韓非記·外儲說右下》
又如:綱挈目張(猶綱舉目張);綱提領挈(提起網綱,挈住裘領。比喻抓住要領)
事物的關鍵部分,事理的要
綱(綱)gāng
⒈魚網上的總繩:網之~。〈引〉事物的關鍵部分:~要。提~挈領。~舉目張。
⒉唐、宋時代成批運輸貨物的編組,每批的車輛、船隻計數編號叫做"一綱":茶~。花石~。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