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盤萬歲倚妝樓,異代君王此地游。
積翠中天通復道,隔湖倒影入寒流。
月沉舞榭虛環珮,簾卷歌梁近鬥牛。
惟有彩雲長不散,飛來飛去鳳城頭。¤
晚涼開院近中秋,香染金風倚桂樓。
花月新篇初唱徹,內人傳旨索歌頭。
野渡扁舟自在浮,慣來江上不驚鷗。
一竿釣破滄浪月,喚入蘆花不點頭。
百事輸人我老牛,惟餘轉磨稍風流。
春雷隱隱全中國,玉雪霏霏一小樓。
把壞心思磨粉碎,到新天地作環遊。
連朝齊步三千里,不在雷池更外頭。
萬點波光映古丘,林深雲鎖洞門秋。
是誰訂我重來約,攜手相將到白頭。
篇向蜀都呈巧樣,被人翻入錦紋頭。
口邊一任醭去,鼻也慵將涕收。
閒門冷落車轍,空室團欒話頭。
虎生三日便窺牛,獵犬寧能掉尾求。
若不去登黃閣貴,便須來伴赤松游。
奴顏婢舌誠堪恥,羊狠狼貪自合羞。
三尺太阿星斗煥,何時去取魏齊頭。
未仕寧論馬少游,虛名非復韓潮州。
祖師若問西來信,為說蒼頭與白頭。
野寺重來記昨游,一彈指頃幾經秋。
五峰絕頂雙松樹,相識兒時到白頭。
屬城窮僻地,攬轡遍周流。
弊政已更化,名山不廢游。
鳴騶留谷口,輕屐歷巖幽。
聚看官儀者,相扶半白頭。
玉鈐金印臨參井,控蜀通秦四十州。
日下書來望鴻雁,江頭花髮醉貔貅。
巴滇有馬駒空老,林箐無人葉自秋。
能為將軍歌此曲,鳴機割錦與纏頭。
金房開達皆名州,盛山更在天上頭。
霽靄迷空曉未收。羈館殘燈,永夜悲秋。梧桐葉上三更雨,別是人間一段愁。睡又不成夢又休。多愁多病,當甚風流。真情一點苦縈人,才下眉尖,恰上心頭。
仙客題來隘九州,身騎黃鶴記南遊。
烏衣故國江山在,銅柱荒台草樹秋。
起舞劉琨空有志,登高王粲不勝愁。
問君絕境今何在,只憶當年顧虎頭。
故里無書問遠遊,他鄉萍梗漫淹留。
盲風怪雨蛟龍喜,荒楚寒蕪燕雀愁。
天上古今星北拱,人間日夜水東流。
誰能走報西王母,乞與還丹駐黑頭。¤
函谷關西幾度游,至今紫氣未全收。
青牛老子頭如雪,莫怪山人浪白頭。
目盡孤鴻落照邊,遙知風雨不同川。
此間有句無人見,送與襄陽孟浩然。
木落騷人已怨秋,不堪平遠發詩愁。
要看萬壑爭流處,他日終煩顧虎頭。
孤高齊帝石,蕭灑晉亭峰。
境曠窮山外,城標漲海頭。
八載交盟尚未寒,相逢何處再開顏。
互隨宦牒往來次,俱在梅頭南北間。
臧若諱忘誰是谷,觸如爭勝孰肱謀。
高軒有叩北窗問,人在羲皇上一頭。
漢字頭的含義
頭〈名〉
(形聲。從頁,豆聲。頁,人頭。頭在戰國時期才出現,首出現較早。本義:首)
同本義 [head] 本指人的頭部,後也泛指各種動物的頭部
頭,首也。--《說文》
苞頭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頭容直。--《禮記·玉藻》
左頭奉之。--《儀禮·士相見禮》
殺人者刎頭。--《公羊傳》注
王購子頭千金。--晉·干寶《搜神記》
將子頭與劍來。
系向牛頭充炭直。--唐·白居易《賣炭翁》
舉頭望明月。--唐·李白《靜夜思》
低頭思故鄉。
又如:頭直上(頭頂上);光頭(剃光的頭;頭上沒有戴帽子);頭大(形容遇到困難頭昏腦脹的樣子
頭(頭)tou
⒈腦袋,人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體的最前部分:~顱。特指頭髮:梳~。
⒉物體的頂端、前端或事情的起點、終點:山~。車~。有~有尾。一年到~。
⒊第一,開初的:~號。~班。~等艙。~半月。
⒋以前,在前面的:~三年。~裡走的是她。
⒌為首的(多用於貶義):~領。~兒。把~。盜竊~子。
⒍方面:他們幾個是一~的。
⒎接近:事到臨~。
⒏物品的殘存部分:粉筆~。布~兒。
⒐量詞。指牲畜、像頭的、不定數量等:五~豬。四~蒜。百來~。
⒑詞尾(讀輕聲):石~。拳~。苦~兒。有看~。在上~。放外~。看後~。
⒒[頭角]〈喻〉青少年的氣概和才華:初露~角。
⒓[頭銜]指官銜、學銜等。
⒔[頭緒]事情的條理:此事已有~緒。
⒕[頭腦]
1腦筋,理智或思想:不要昏~昏腦。
2要領,門路:這件事還沒有摸著~腦。
3首領:她是這兒的~腦。
────────────────—
頭tou 1.名詞後綴。接於名詞性詞根之後。 2.名詞後綴。接於動詞詞根之後。 3.名詞後綴。接於形容詞詞根之後。 4.方位詞後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