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字結尾詩句,末尾字綠結尾古詩詞詩句,結尾是綠字的古詩詞,最後1個字是綠的詩詞

古詩詞結尾字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例如:想查詢字結尾的詩,請輸入漢字

查詢類型:    

秋日在梧桐,轉陰如急轂。

冥冥蔽中庭,下視今可暴。

高蟬不復嘒,稍得寒鴉宿。

百繞有衰翁,行歌待春

(冊4卷125頁1245d)

與世澹無事。

自然江海人。

側聞塵外游。

解驂(一作弁)〔車尼〕朱輪。

平(一作極)野照暄景。

上天垂春雲。

張組竟北阜。

泛舟過東鄰。

故鄉信高會。

牢醴及佳辰(一作家臣)。

幸同擊壤樂。

心荷堯為君。

郊居杜陵下。

永日同攜手。

仁(一作入)裡靄川陽。

平原見峰首。

園廬鳴春鳩。

林薄媚新柳。

上卿始登席。

故老前為壽。

臨當游(一作送)南陂。

約略執杯酒。

歸歟絀(一作繼)微官。

惆悵心自咎。

冬中余雪在。

墟上春流駛。

風日暢懷抱。

山川多秀(一作好天)氣。

〔周〕胡先晨炊(一作豐酌)。

庖膾亦云(一作後)至。

高情浪海岳。

浮生寄天地。

君子外簪纓。

埃塵良不啻。

所樂衡門中。

陶然忘其貴。

高館臨澄陂。

曠然蕩(一作望理)心目。

淡蕩動雲天。

玲瓏映墟曲。

鵲巢結空林。

雉〔句隹〕響幽谷。

應接無閒暇。

徘徊以(一作似)躑躅。

紆組上春堤。

側弁倚喬木。

弦望忽已晦。

後期洲應

河陽種桃彭澤柳,歲歲春風誇不朽。

何如君種一池蓮,開向五月六月天。

紅妝當暑清無汗,葉染風香不斷。

坐令百里盡清涼,天乃贈君雲錦段。

此花不可無此堂,主人姓字同芬芳。

更看堂後參差竹,醉倚炎空舞寒

落日堤上行,獨歌攜手曲。

卻憶攜手人,處處春華

玉堂花院小枝紅,窗一片春光曉。玉容驚覺濃睡醒,

圓蟾掛出妝台表。金盤解下叢鬟碎,三尺巫雲綰朝翠。

皓指高低寸黛愁,水精梳滑參差墜。須臾攏掠蟬鬢生,

玉釵冷透冬冰明。芙蓉拆向新開臉,秋泉慢轉眸波橫。

鸚鵡偷來話心曲,屏風半倚遙山

春雨鳴布谷,士膏三月足。

舉趾事興耕,竟畝水雲

南雲走冷圭,北籟號空木。年年任霜霰,不減篔簹

陶陶兀兀。人生無累何由得。杯中三萬六千日。悶損旁觀,自我解落魄。扶頭不起還頹玉。日高春睡平生足。誰門可款新篘熟。安樂春泉,玉醴荔枝

道除木,夾道參參如合屋。

種之毫末成合抱,太守慈仁輔生育。

古來善政蓋有數,道路開通亦其目。

芟除翳穢平險阻,堅固橋樑便艫舳。

何為萬柯隨曲直,化此長龍被崖谷。

由吾太守愛民深,孜孜利民惟不足。

以為烈日長道難,加茲嶺外炎暑酷。

黃茅郁蒸之烈氣,重嵐固結之濃毒。

不得清陰縈且紆,何處憩息而躑躅。

令如源泉下斯行,長原玉山秀可掬。

桐榕楓隨報遇,惟其茂密佳蔭速。

何公之心父母心,後人當如子孫續。

勿剪勿拜勿拗斸,蠹朽便可添新

陶陶兀兀。醉鄉路遠歸不得。心情那似當年日。割愛金河,一碗淡莫托。異鄉薪桂炊蒼玉。摩挲經笥須知足。明年細麥能黃熟。不管輕霜,點盡鬢邊

耕者戮力地,龍虎曾角逐。火德道將亨,夜逢蛇母哭。

昔日望夷宮,是處尋桑谷。漢祖竟為龍,趙高徒指鹿。

當時行路人,已合傷心目。漢祚又千年,秦原草還

錦羽相呼暮沙曲,波上雙聲戛哀玉。

霞明川靜極望中,一時飛滅青山

蕙風輕,鶯語巧,應喜乍離幽谷。飛過北窗前,遞晴曉,麗日明透翠幃縠。篆台芬馥。初睡起、橫斜簪玉。因甚自覺腰肢瘦,新來又寬裙幅。對清鏡、無心忺梳裹,誰問著、餘酲帶宿。尋思前歡往事,似驚回、好夢難續。花亭遍倚檻曲。厭滿眼、爭春凡木。盡憔悴、過了清明候,愁紅慘

一車致三轂,本圖行地速。

不知駕馭難,舉足成顛覆。

欺暗尚不然,欺明當自戮。

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不見三尺墳,雲陽草空

隨夢入池塘,無心在金谷。青風自年年,吹遍天涯

蘭亭絲竹。高會群賢,其人如玉。曲水流觴,燈前細雨,簷花蔌蔌。舞雩初試春衣,聽詠歌、童子五六。澤畔行吟,沙汀拾翠,滿江新

採桑畏日高,不待春眠足。攀條有餘愁,那矜貌如玉。

千金豈不贈,五馬空躑躅。何以變真性,幽篁雪中

一二千碩谷,四五百籮粟。

{左禾右罷}椏熟天風,高低布雲麓。

辛勤收拾歸來,碓搗明璣,

缽盛香玉。無位真人手捫腹,

口唱無生曲。花簇簇,

聽不足,欸乃一聲山水

無何母子靡不足,偏提進退問為谷。

閒心青山雙屬玉,江南野水連天

赤白桃李花,先皇在時曲。欲向西宮唱,西宮宮樹

綠的釋義

漢字綠的含義

綠 lu

通「菉」。一種野菜 [hispid arthraxon]

終朝采綠,不盈一掬。--《詩·小雅·綠竹猗猗》

[文]︰帝王受命的符菉。後作「菉」 [book of prophecy]

河出綠圖,地出乘黃。--《墨子》

又用於綠林(綠林山)、綠營(清代漢人地方武裝)、鴨綠江等

綠林

[Lulin] 原為山名,位於湖北當陽東北。西漢末,新市人王匡、王鳳等領導過綠林山起義。後以此稱聚眾抗官或劫富濟貧的行為

綠林好漢

綠林起義

[the Lulin Uprising] 公元17年,王匡、王鳳在綠林山組織饑民起義,稱綠林軍,反對王莽政權。公元23年,起義軍建立更始政權。同年在昆陽大敗王

綠(綠)lu

⒈一般草和樹葉的顏色。

⒉[綠林]

1公元17年新市人王匡、王鳳率眾起義,以綠林山(今湖北省當陽東北)為根據地,因此稱"綠林軍"。後來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統治者的人們。

2舊時指上山為匪,搶劫財物的集團。

────────────────—

綠(綠)lǜ

⒈像一般草或樹葉的顏色,藍和黃混合而成的顏色:~葉。~水青山。

古詩大全
 
詩詞大全
詩詞詩句
各朝代的詩
詩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