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舟南垞去,北垞淼難即。隔浦望人家,遙遙不相識。
古聖通物宜,揉斲資粒食。
稼穡盡民勤,墾耕窮地方。
推化本神農,維時思後稷。
我老欲歸田,茲器已先識。
山前有老農,給我薪水役。
得錢徑沽酒,醉臥山日夕。
忘形與之語,妙理時見益。
志士多隱淪,欲言慚未識。
行役無冬春,車馬無南北。
急若機上梭,離別腸自織。
其間走聲利,晝夜不能息。
晚得二友生,胸蜺吐五色。
各思強祿仕,安肯坐仰食。
一之毛遂鄉,一之太伯國。
豈無穎脫才,可邁古風力。
明當隔大河,去路指斗極。
誰念平原君,能於眾中識。
往逢醉許在長安,蠻溪大硯磨松煙。
忽呼絹素翻硯水,久不下筆或經年。
異時踏門闖白首,巾冠攲斜更索酒。
舉杯意氣欲翻盆,倒臥虛樽將八九。
醉拈枯筆墨淋浪,勢若山崩不停手。
數尺江山萬里遙,滿堂風物冷蕭蕭。
山僧歸寺童子後,漁伯欲渡行人招。
先君笑指溪上宅,鸕茲白鷺如相識。
許生再拜謝不能,原是天機非筆力。
自言年少眼明時,手揮八幅錦江絲。
贈行卷送張京兆,心知李成是我師。
張公身逐銘旌去,流落不知今主誰。
大梁畫肆閱水墨我君盤曹忘揖客。
蛛絲煤尾意昏昏,幾年風動人家壁。
雨雪涔涔滿寺庭,四圖冷落讓丹青。
笑酬肆翁十萬錢,卷付騎奴市盡傾。
王丞來觀皆失席,指點如見初畫日。
四時風物入句圖,信知君家有摩詰。
我持此圖二十年,眼前綠發皆華顛。
許生縮手入黃泉,眾史弄筆摩青天。
君家枯松出老翟,風煙枯枝倚崩石。
蠹穿風物皆愛惜,不誣方將有人識。
司徒墓,荒塚纍纍不知數。
草中翁仲無復存,壟上牛羊自來去。
想見當時百萬松,佳城在處郁蔥蔥。
車馬時來卿相子,鐘魚聲出梵王宮。
年深事遠無留跡,只與耕夫資墾闢。
萬古同成一窖塵,官爵高卑誰汝識。
勝踐造物慳,貧交世情棄。
昔戒十客來,旦無一人至。
惟余暨兩君,鼎足坐水次。
歡言天氣佳,誰謂風土異。
高吟雜騷選,序酌逮髫稚。
滌崖去晉詩,捫石認缺字。
古來幾禊飲,傳者才一二。
蘭亭感慨多,未了生死事。
杜陵更酸辛,窮眼眩珠翠。
旨哉茲日游,超然遺塵累。
消搖千載後,尚有浴沂意。
巖扉滑如玉,歲月可鐫識。
春山疊亂青,春水漾虛碧。
寥寥天地間,滿眼皆相識。
誰剪蒼龍髯,種之水邊石。
不與草爭春,四時挺幽碧。
余心具靜觀,而愛此正色。
一朝移香根,古瓷手親植。
疏之以泠風,沐之以甘澤。
得此伴閒身,凡花何足惜。
呼童汛淨室,寘彼芝蘭側。
如參物外人,利名念俱釋。
如親詩中仙,冷澹趣相得。
人物本一體,清濁霄壤隔。
物以類而聚,人於交貴擇。
人為物之靈,詎可乏真識。
放汝入長江,養教鱗角出。
風雲際會時,莫道不相識。
春風似舊花仍笑,人生豈得長年少。
我與兒兮各一方,憔悴看成兩鬢霜。
如今豈無騕褭與驊騮,安得送我置汝傍。
胡塵暗天道路長,遂令再往之計墮眇芒。
胡笳本出自胡中,此曲哀怨何時終。
笳一會兮琴一拍,此心炯炯君應識。
神龍蕩失水,馴擾終未得。
威鳳雖在藪,肯顧雞鶩食。
所以古之人,受變心不易。
毫鼎已遷周,西山竟肌瘠。
豫子身自漆,長弘血成碧。
何嘗怨廢興,而或二心跡。
堅白不在緇,羔裘良自惜。
此誼公素明,俗見或未識。
曾子三省予未能,夫君六觀何自入。
天台敖我三觀妙,君又三之彌有得。
露下聚散俱已空,電出有無仍不實。
一世假夢暫踟躕,萬緣托幻聊戲劇。
澄淵泡起不離中,端形影見無差忒。
茲惟一心之所發,邈乎此心近不識。
更須止之艮為山,隨其觀處離非日。
與君相遇紫陌邊,不謂我言無不急。
君方度嶺駕朱軒,我言之外何所識。
書生例饑困,世路方逼仄。
胡為乎此中,兀兀朝以夕。
問之挽而答,初意豈今日。
幾年鐙火窗,謂可生羽翼。
時事出料外,竟作沈海石。
寒谷春難回,涸轍水難激。
聊分星家波,食此一涓滴。
終然一自贍,拍案動遠色。
江湖天風長,萬里誰能縶。
姑以術資行,或者儒得力。
泰與否相除,剝與復消息。
要知窮非窮,當遇識者識。
歌舞諸年少。
娉婷無穜跡。
菖蒲花可憐。
聞名不曾識。
薄命常惻惻,出門見南北。
劉郎馬蹄疾,何處去不得。
淚珠不可收,蟲絲不可織。
知君綠桑下,更有新相識。
逾年間生死,千里曠南北。家居無見期,況乃異鄉國。
破盡裁縫衣,忘收遺翰墨。獨有纈紗幬,憑人遠攜得。
施張合歡榻,展卷雙鴛翼。已矣長空虛,依然舊顏色。
裴回將就寢,徙倚情何極。昔透香田田,今無魂惻惻。
隙穿斜月照,燈背空床黑。達理強開懷,夢啼還過臆。
平生貧寡歡,夭枉勞苦憶。我亦距幾時,胡為自摧逼。
燭蛾焰中舞,繭蠶叢上織。燋爛各自求,他人顧何力。
多離因苟合,惡影當務息。往事勿復言,將來幸前識。
只知瞻禮紫金容,不覺腦門遭霹靂。
平生心膽向人傾,相識還同不相識。
塵滿貂裘,依舊是、新豐羈客。還感慨、中年多病,惟堪眠食。方寸玉階無地借,詩書勳業休重憶。況而今、雙鬢已成絲,非疇昔。興廢事,吾能說。今古恨,空填臆。向南風望斷,五弦消息。瞇眼黃塵無處避,洗天風雨來何日。待酒酣、慷慨話平生,無人識。
我讚我真,孰能委悉。
火風暖動,地水堅濕。
俱屬現量,擬心則失。
就而明之,是妄非實。
背而捐之,土木瓦石。
吾說是言,如箭射的。
離此別求,幻惑無識。
漢字識的含義
識
(形聲。從言。戠聲。善於言談,表示有知識,故從言。本義:知道;懂得)
同本義 [know;realize;be aware]
識,知也。--《說文》
君子是識。--《詩·大雅·瞻卬》。箋:「知也。」
壹宥曰不識。--《周禮·司刺》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陶潛《桃花源詩》
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孫子·謀攻》
不識有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左傳·成公二年》
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若是。--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識味(知味);識空便(知趣;識相);識道(知聖道);識義(知義
識(識)shi
⒈知道,認得,能辨別:~字。認~。~別。~途老馬。
⒉學問,應知的,所知道的:學~。知~。常~。有~之士。
⒊見解,辨別是非的能力:見~。遠見卓~。
⒋[識破]看穿:~破假冒。
────────────────—
識(識)zhi
⒈記住,做記號,也指記號、標誌:博聞強~。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