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雨春波浮鴨綠。草閣三間,人住清溪曲。舊種小桃多似竹。亂紅遮斷松邊屋。有客抱琴穿翠麓。隔水呼舟,應是憐幽獨。歷歷武陵如在目。
芒鞋著層丘,甘若臥華屋。
了然非夢覺,似是前境熟。
行行上青冥。下視八荒促。
回溪綰文練,疊障環群玉,
廚煙起城隅,遠借晴林綠。
恍疑坐虛堂,淡墨寫縑幅。
緬懷季與劉,靜躁等臧谷。
身名千載後,巖影空貴躅。
霜林木葉下,悲籟喧寒谷。
我如凌風翰,不受世網束。
團浦白氈帳,清夜倘可卜。
更隨孤月來,一洗昏衢目。
今朝一壺酒,言送漳州牧。
半自要閒遊,愛花憐草綠。
花前下鞍馬,草上攜絲竹。
行客飲數杯,主人歌一曲。
端居惜風景,屢出勞僮僕。
獨醉似無名,借君作題目。
三月臨平山下宿,沙棠一舟帆數幅。
清晨鼓枻看山行,兩岸人家春水綠。
岸上人家掛酒旗,幾樹桃花映修竹。
路人問我將何之,我欲尋師向天目。
綿綿褒斜路,窈窈鄭真谷。
斯人已千載,高誼猶在目。
公乎斯文宗,學者仰泰北。
而我幸姻婭,心切跡每梏。
龍門甫登進,已動驪駒曲。
江湖搖歸心,我亦慕高躅。
更愁帆風船,無路送雙目。
春入台門,又見染、柳絲新綠。對此景,一年為壽,一番添福。莫怪鳳池頒詔晚,要教淮水恩波足。聽邊民、千歲頌聲中,重重祝。堂萱茂,庭枝馥。歌倚扇,杯持玉。共勸君一醉,滿斟醽醁。今夜東風吹酒醒,明朝萬里騎黃鵠。向九霞、光裡望宸輝,看除目。
明眼無遮障,隔垣洞人腹。
水母總隨蝦,只為元無目。
桃花夭紅竹淨綠,春風相間連溪谷。
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江南看不足。
徐熙下筆能逼真,繭素畫成才六幅。
萼繁葉密有向背,枝瘦節疏有直曲。
年深粉剝見墨縱,描寫工夫始驚俗。
從初李氏國破亡,圖書散入公侯族。
公侯三世多衰微,竊貿擔頭由婢僕。
太學楊君固甚貧,直緣識別爭來鬻。
朝質綈袍暮質琴,不憂明日鐺無粥。
裝成如得驪頷珠,誰能更問龍牙軸。
竹真似竹桃似桃,不待生春長在目。
先以放,嗣以牧。
兩鼻穿,四蹄禿。
有闌圈,無拘束。
山自青,水自綠。
從來饑飽不相干,幻泡影中休碌碌,
單單贏得這題目。
岸柳搖金,溪桃吐玉。
波旬無端起舞,阿難平地悲哭。
因甚如此,新見如來面目。
寒雲岑岑天四陰。畫堂燭影紅簾深。
鼓聲淵淵管聲脆,鬼神變化供劇戲。
金窪玉注始淙潺,眼前倏已非人間。
夜叉蓬頭鐵骨朵,赭衣藍面眼迸火。
{越走換鬼}蜮罔象初偋伶,跪羊立豕相嚘嚶。
紅裳奼女掩蕉扇,綠綬髯翁握蒲劍。
翻筋踢斗臂寬,張頤吐舌唇吻乾。
搖頭四顧百距躍,斂身千態斝態索。
青衫舞蹈忽屏營,采雲揭帳森麾旌。
紫衣金章獨據案,馬{上髟下貴}牛權兩披判。
能言禍福不由天,躬履率越分愚賢。
蒺藜奮威小{甪用換田}服,{上髟下監}{左右參}揚聲大髽哭。
白面使者竹筱鑰,自誇搜捕無遺藏。
牛冠箝卷試閱檢,虎冒肩戟光睒閃。
五方點隊亂紛紜,何物老嫗繃猶熏。
終南進士破鞮褲,嗜酒不悟鬼看覷。
奮髯瞠目起婆娑,眾邪一正將那何。
披髮將畢飛一吷,風捲雲收鼓簫歇。
夜闌四坐慘不怡,主人送客客盡悲。
歸來桃茢坐深蕳,翠鴞黃狐猶在眼。
自歌楚些大小招,坐久魂魄游逍遙。
會稽山中禹非死,鑄鼎息壤乃若此。
又聞鬼奸多馮人,人奸馮鬼奸入神。
明日冠裳好妝束,白晝通都人面目。
夜雪駁群峰,春寒僵萬木。
山齋無所為,高臥仰看屋。
凍雲飛不去,就我簷下宿。
平生柴夫子,能事立於獨。
蚤直渭水鉤,晚懷荊山玉。
陸地詎能沉,世侯終必復。
不見林中蘭,無人亦芬馥。
暮年一丘壑,避地歌同谷。
散誕水石間,清涼日三沐。
笑人強解事,閉門作龜縮。
一世竟何成,萬事蛇著足。
二侄瑞家庭,貫穿經史櫝。
才如射虎將,中石猶飲鏃。
詩成出連璧,墨妙粲箋幅。
乃知作者心,求益不求速。
我年及學易,方究大小畜。
翛然對此君,苦節更森束。
嗟今但洋洋,悼往寧逐逐。
願借鄴侯書,盡閱三萬軸。
無因訪煨燼,歎惜邯鄲目。
閩陬地力盡,種藝被山谷。
涵濡一雨潤,鬱鬱原野綠。
春風忽雲徂,舒景變炎燠。
涼飆動地軸,揫斂何神速。
坐愁林巒空,俯視萬木禿。
凝霜借風力,摧折到松竹。
嗟予閉門人,感此亦愁蹙。
幽庭有萱草,采采不盈掬。
如聞糟床注,取醉須百斛。
沉酣樂時運,天關不須觸。
萬物一芻狗,蒼蒼自高目。
蒼山過秦梁,山盡見川陸。
下馬古成都,訪壟得喬木。
掃籜開奠席,隕淚濕俎肉。
當時相如歸,徒自盛車轂。
不問有是為,事乃今古獨。
還因問耆舊,亦莫遺隱卜。
荒祠古柏下,殘月杜鵑哭。
憑君約史筆,書作西來目。
我思渤海龔,一語鋤獷俗。
竟令隴畝間,刀劍化牛犢。
樵民亦人耳,乃不受約束。
時時弄梃刃,誰肯繼往躅。
歸來乎山中,無靦爾面目。
春山青,春水綠。
草葺葺,花簇簇。
若能喪盡目前機,便見廬山真面目。
朝發襄陽城。
暮至大堤宿。
大堤諸女兒。
花艷驚郎目。
童童挺十尋,一蓋摩空綠。
斜月礙枝回,涼煙附葉宿。
拙斧無妄加,要經匠者目。
嶔岑何處峰,來伴蕭疏竹。
悠然方丈間,寄此千里目。
漢字目的含義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像眼睛形,外邊輪廓象眼眶,裡面象瞳孔。小篆處理為線條。先秦時期多用「目」,兩漢以後,用眼逐漸多起來。「目」具有書面語色彩。本義:眼睛)
同本義 [eye]
目,人眼,象形。--《說文》
目者,氣之清明者也。--《禮記·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韓詩外傳》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傳·宣公二年》
滿目蕭然。--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瞋目大怒。--晉·干寶《搜神記》
目似瞑。--《聊齋誌異·狼三則》
目不忍睹。--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如:目
目mu
⒈眼睛:~不暇接。有~共睹。
⒉看:眾~睽睽。眾~昭彰。
⒊孔,網眼:網~。綱舉~張。
⒋名稱,標題:~錄。書~。題~。
⒌條文,大項中再分的小項:條~。大綱細~。
⒍[目光]眼光,眼睛的神采:~光如炬(炬:火把)。
⒎[目前][目下]眼前,現在,說話的時候。
⒏[目擊]親眼看到的。
⒐[目標]
1射擊、攻擊或尋找的對象:對準~標。
2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奮鬥的~標。
⒑[目的]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與要求得到的結果:有計劃,有~的。不達~的,誓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