躅字結尾詩句,末尾字躅結尾古詩詞詩句,結尾是躅字的古詩詞,最後1個字是躅的詩詞

古詩詞結尾字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例如:想查詢字結尾的詩,請輸入漢字

查詢類型:    

野水春山,風光極目。

千里萬里,太遲太速。

絕域澄澄兮非犀炬可照,希聲杳杳兮非鳳膠可續。

葉落花開知不知,人天景行為高

聖道不可竄,探取隨已欲。

平生所受用,政可一言足。

子思著中庸,暗室戒慎獨。

危微恐懼心,此念施已熟。

學從西洛來,標傍相品目。

袖手看屋樑,表表知鴻鵠。

誰知胸中塵,往往盈斗斛。

及也而有知,寧不貽彼忸。

吳侯蚤作吏,未肯事邊幅。

得妙自聖處,了不關世俗。

頗知幽隱中,日月所照燭。

不敢欺秋毫,高情潔冰玉。

願言從君游,著鞭蹈前

元良萬國貞,蒙養系坊局。

抗法在師儒,啟心須講讀。

經筵無蚤暮,況乃輟寒溽。

疑丞日以親,閹寺敢相逐。

兩公名行敦,兼之經術熟。

孝皇六七載,慎簡春宮屬。

爾寬與爾鏊,詹端好彈肅。

是時青殿中,八黨已潛伏。

耆儒朝獻替,小豎夜蹴踘。

前星淡靡耀,洊雷聲頗促。

吳也率其僚,陳言何諄篤。

出講爭晷刻,入告必詳復。

荀攸善觀則,桓榮時獻牘。

惜哉鶴禁規,難救豹房哭。

只今宮省內,國海更沈穆。

侍從若雲屯,衷腸互傾覆。

璇宮冷如冰,閣務一何燠。

安車借馳驅,誰念折其軸。

君行入木天,昔賢有遺

道人棲碧山,雲居在空曲。

十年海潮音,利物緣已熟。

更尋妙高頂,超然具幽築。

古林插空青,寒筠抱巖綠。

時攜貝葉書,步入深林讀。

雲衣冷蕭條,靜對含煙玉。

客來境非喧,客去境自足。

宵眠獲禪虎,晝引銜花鹿。

庵中三昧語,藥我貪瞋毒。

何當脫雙鳧,藜杖追高

佳茗世所珍,聲名競馳逐。

建溪拔其萃,余品皆臣僕。

先春擷靈芽,妙手截玄玉。

形模正而方,氣韻清不俗。

故將比君子,可敬不可辱。

御史萬夫特,剛腸憎軟熟。

味此道之腴,清冷肺肝沃。

精新味多得,烹啜不忍獨。

磊落分貢包,慇勤寄心曲。

斯時屬徂暑,低頭困煩溽。

一甌瀹花乳,精神驚滿腹。

此物雪昏滯,敏妙如破竹。

誰知霜台傑,功用更神速。

莫辭風采凜,要使班列肅。

一朝奮孤忠,萬代仰高

萬仞雲根泉,清泠濯我足。

森森滄爪甲,凜凜寒肌肉。

來初自試探,坐久頻舒縮。

觸開浪花白,踏破苔衣綠。

肺俯亦清泠,形影相照燭。

忽罷避游魚,未歸妨渴鹿。

懼濁遠泥沙,就陰憐草木。

浸潤易調暢,狎翫難羈束。

欲伐我未能,先起人何速。

此會高且閒,願繼漁父

路逢誰家子?背手牽黃犢。

犁鋤負在肩,牛角書一束。

輒耕且吟誦,息陰坐喬木。

南山豆苗肥,東皋雨新足。

涼氣滿郊墟,書聲出茅屋。

古來賢達人,起身自耕牧。

買臣負薪歌,倪寬帶經讀。

寄語少年徒,行當踵前

朅來坐幽亭,恍在昆山曲。

清越聲盈耳,群工琢良玉。

又疑躋金闕,仙班佩相屬。

圓環碎瓊琚,登降互擊觸。

洒然襟袍爽,無處著利慾。

不貪以為寶,對此景高

豐城蝕利劍,藍田沒良玉。

出處諒有時,光芒豈終伏。

一拂即世用,三獻徒自辱。

安知莘渭間,養晦恆自足。

龍興雲亦從,夢筮若秉燭。

經濟成大業,誰復繼遐。¤

江南陸郎瘦於竹,種竹城東玉河曲。

未論千尺勢能長,剛道兩竿軒也足。

恥隨桃李斗芳腴,只共松杉伴幽獨。

茅茨可奈霜雪冷,韋布不受風塵辱。

平生幽賞底須多,愛此清風不盈掬。

絕勝長安酒肉徒,醺花褷月空迷復。

近從畫竹得篆法,坐對涼陰刻寒玉。

終教筆硬可通神,且賞骨多能勝肉。

江左詩翁太瘦生,墨竹篆書皆絕俗。

莫言汝瘦不如渠,好為名家繼清

北峰壓城蒼,南岫緣溪綠。

誰知昔人游,尚想叢桂馥。

鳥獸安可群,呼鳴自為族。

儻聞羨門術,一躡塵外

何堪日衰病,復此時炎燠。

厭對俗杯盤,倦聽凡絲竹。

籐床鋪晚雪,角枕截寒玉。

安得清瘦人,新秋夜同宿。

非君固不可,何夕枉高

往歲事耕稼,正以飯不足。

今年不服田,賸有代耕祿。

種瓜與爇蔬,未免課童僕。

四體不復勤,有愧前修

居士近依僧,青山結茅屋。疏鬆映嵐晚,春池含苔綠。

繁華冒陽嶺,新禽響幽谷。長嘯攀喬林,慕茲高世

一住翠峰頂,兩見溪草綠。

不知朝市間,幾番生榮辱。

蕭條巖上雲,冷淡水邊竹。

報誰歸去來,向此空踟

閥閱盛中州,冠冕共推華族。耐久松筠交契,更襟懷金玉。諸儒皆自愧盧前,小試暫符竹。行看世官入踐,繼西樞前

平生報國無才力,日夜只祈天雨粟。

詎今歲事少差池,怪證誰雲一而足。

入春郡國多苦旱,起瞻四方何蹙蹙。

陋邦愚守介其間,造物私之意何篤。

桑蠶有歲麥有秋,十里欣欣人足欲。

爾來勤雨才浹旬,日日眼穿雲石觸。

哀哉赤子命如線,亟吁蒼穹求迓續。

果然馬上天瓢翻,誰謂龍公慳一掬。

吾儕所學自孔氏,頗信此身兼位育。

真能辦得一寸心,勺水固知焦可沃。

君詩信美嫌太誇,只恐流傳辜自速。

八荒延首待甘霖,傳說誰其踵芳

春風搖雜樹,言別還江汜。堅冰生綠潭,又客三千里。

兆夢唯顏色,懸情乃文史。滌耳貴清言,披歡遲玉趾。

秦城疑舊廬,佇立問焉如。稚子跪而說,還山將隱居。

竹林既深遠,松宇復清虛。跡迥事多逸,心安趣有餘。

石門動高韻,草堂新著書。鶱飛久超絕,蹇足空躊躇。

猶有昔時意,望君當照車。驅車當六國,何以須潛默。

聖主常征賢,群公每舉德。此時方獨往,身志將何欲。

願謝山中人,回車首歸

群峰西南起還伏,湖上丹丘立於獨。

神仙寓跡山水間,不在幽深在清淑。

松潭水暖龍欲起,蕙帳人空鶴自宿。

飛雲曉馭紫瓊車,沆瀣宵涵白銀屋。

蓬萊之名不可思,俗客須當避爾

舟行苦邅回,登岸曠心目。

天清浮雲卷,野秀新雨足。

澶漫眾流會,杳靄群山綠。

風暄花意亂,日暖鶯聲續。

卻憶同心人,無由踵前

躅的釋義

漢字躅的含義

足跡 [foot mark;rack]

躅,蹢躅也。從足,蜀聲。--《說文》。按,跡也。

三輔謂牛蹄處為躅。--《一切經音義》引《漢書敘傳音義》

企望塵躅。--《爾雅序》

塵游躅於蕙路。--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

又如:躅路(行走的足跡)

用於「躑躅」。徘徊不行 [pace up and down]

羸豕孚蹢躅。--《易·姤》

又如:躅躑(徘徊)

踐踏;踏踩 [trample]

師曠東躅其足。--《周書·太子晉》。註:「東躅,蹋也。」

朝露白如玉,我不敢躅,恐濕我足。--劉明《雞鳴一首贈宗文侄》

又如:躅躅(行走的樣子);躅足(猶跺腳);躅陸(頓

躅 zhu[躑躅]見躑。

────────────────—

躅zhuo 1.足跡;蹤跡。 2.喻人的行為﹑業跡。

古詩大全
 
詩詞大全
詩詞詩句
各朝代的詩
詩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