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隨緣住,空山信意行。
何須稱隱逸,且復謝將迎。
古木青猿性,孤煙白鳥程。
由來各有適,豈必用浮名。
勳業未能成,青銅照眼明。
星霜驚入鬢,天地覺無情。
才近半百歲,漸生三兩莖。
兒童勸休鑷,浪得老成名。
霜髯病叟掩閒扃,禪客相尋有故情。
每憶江南初識面,至今猶得愛才名。
浩露津緗花,大風獵絳英。
繁霜不可拒,慎勿愛空名。
至藝得於天,音律誰同明。
道上車鐸逢,地底黃鐘成。
偉哉創業主,用才極其精。
太常識斯人,吾知不負丞。
忽疑貞觀間,四海幾措刑。
遐想登後夔,巍巍治難名。
樓上當當徹夜聲,與人何事有枯榮。
已傳紙貴咸陽市,更恐書留後世名。
二祖霜台有烈聲,傳家文憲見先生。
剛而不折松筠壽,貧弗濫求冰玉清。
陶令秫田詩料足,竇家桂子義方成。
即茲更有高賢傳,豈羨區區世上名。
宜煙宜雨更宜晴,竹底何妨枝帶橫。
雅致恥隨春富貴,英姿不怕月分明。
吟邊興動詩添韻,醉裡香傳夢亦清。
一自孤山題品後,此花標格孰能名。
有德無年亦可矜,臘鵝興謗竟難明。
當時雖不為天子,文選猶傳萬世名。
丈室虛明瞭不扃,寸田蕪廢正須耕。
容顏半歎年華改,品目猶煩月旦評。
洗礪子荊真可慕,中庸伯始竟何成。
且將禮節規兒輩,不止文書記姓名。
書劍謀生總不成,效渠東野以詩鳴。
未知宋源流異,卻喜江湖句法輕。
肩聳每同臞鶴立,口吟端似冷蛩聲。
自憐絕少驚人句,生怕人傳浪得名
熱中褦襶令我汗,日暮佳人期不來。
陳郎揖人不下榻,青山白雲喚得回。
手開二畝蕭朗畫,個裡何妨擊吾馬。
食單得涼清可啜,毳褐分陰翠如灑。
搖金戛玉真天成,夢搗風前茶臼聲。
一川窈窕荷萬柄,野翁得此甘辭名。
不作畫梁燕,定非幽谷鶯。
此心無著物,萬事莫留名。
減卻濠溝厚卻城,散如絲忽聚如京。
夜兼風勢千江立,曉借林花萬象榮。
恃我柴門高臥穩,敵君竹閣醉吟清。
長歌慷慨搖冰柱,至樂銜心未易名。
貧居無外事,圖得念頭情。
冷眼觀時政,平心閱世情。
好花臨水種,瘦竹傍牆生。
自足供幽致,何須隱姓名。
道逢患難正當行,禮食從來孰重輕。
綠鬢行藏堪檢點,白頭去就要分明。
了知死別如龔勝,未必生還似子卿。
緯地經天文不喪,許君獨擅大聲名。
人生須富貴,如俟河之清。
草木競榮華,春服亦已輕。
桑田自足樂,未可居高明。
君子順天道,小人眷時名。
徇義千鈞重,論財一羽輕。
大倫元有序,世祿我持平。
外廡家如寄,東皋產半傾。
謀生有如此,垂世祗清名。
網羅一代史編成,得失忠邪已熟評。
往鑒在前渾不顧,卻依戚黨幸功名。
人心有想自然靈,夢寐之間兆眹成。
蓋竹山前英惠廟,暗中贏得四方名。
漢字名的含義
名
(會意。甲骨文字形。從口夕。本義:自己報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義 [give name to]
名,自命也。--《說文》
黃帝正名百物。--《禮記·祭法》
名之曰幽厲。--《孟子》
名公器也。--《莊子·天運》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樂府詩集》
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宋·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名之者誰。--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自名「蟹殼青」。--《聊齋誌異·促織》
又如:名品(辨明品級)
稱說;說出 [tell]
不能名其一處。--《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又如:不可名狀;莫名其妙;名狀(形容描述)
出名,有名
名ming
⒈人或事物的稱謂:~字。~稱。地~。
⒉說出,叫出:莫~其妙。無以~之。
⒊聲譽,有聲譽的:出~。有~。~人。~言。~醫。~將。
⒋計人數的量詞:教師五~。
⒌[名義]
1借用作某件事的身份、資格:我以工會會員的~義。
2指表面上、形式上的名稱,也簡作"名":掛~。有~無實。
⒍[名詞]〈表〉人或事物名稱的詞。如工人、北京、階級、創造性、航天飛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