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涼散策,恨西風不貸,一池殘綠。誰與冰輪撝玉斧,恰好今宵圓足。樹杪翻光,莎庭轉影,零亂昆台玉。蕩胸清露,閒須澆下醽醁。休問湖海飄零,老人心事,似倚巖枯木。萬里親知應健否,脈脈此情誰屬。世慮難平,天高難問,倚遍闌干曲。不妨隨寓,買園催種松竹。
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
再落至山腰,三落至山足。
欲引煮春山,僧房架刳竹。
人生俱行役,何能如聚鹿。
浮楂在江湖,邂逅一相觸。
天邊數年別,故人有陳叔。
誰雲區區葉,車馬肯來辱。
清樽聽夜語,常灺三四燭。
劇談連古今,天漢瀉崖谷。
高材歎加壯,所向動乖俗。
我官塵土閒,強折腰不曲。
飽飯逐人行,君來方拭目。
汝穎無奇士,僕夫催結束。
嗟如秋窗暉,來少去苦速。
蚤吾接雍容,愛德心不足。
歲晚托懿親,清義乃愈篤。
落日送河梁,鳴蟬度喬木。
歲寒贈君何,唯有南溪竹。
素懷繞列岫,乃家台山麓。
人境兩俱絕,事物濟所欲。
芳醪澈琖白,茗飲瀹溪綠。
對客調玉軫,清風入梧竹。
幽並重騎射,少年好馳逐。
氈帶佩雙鞬,像弧插雕服。
獸肥春草短,飛鞚越平陸。
朝游雁門上,暮還樓煩宿。
石樑有餘勁,驚雀無全目。
漢虜方未和,邊城屢翻覆。
留我一白羽,將以分虎竹。
寒泉瀉破青山腹,青山不改寒泉綠。
幽人一心泉石心,倚溪著此數椽屋。
窗外飄噴萬斛珠,枕邊玲瓏一片玉。
山澗金龍嘯欲飛,澗底銀蟾清可掬。
敲磬愁驚曉鷺眠,停經坐看昏鴉裕
香浮茗雪滋肺腑,響入松濤震崖谷。
清淨耳觀絕絃琴,廣長舌相無生曲。
客來坐此亦忘歸,溪南溪北千竿竹。
輕韉繡谷。柔屐煙堤,六年遺賞新續。小舫重來,惟有寒沙鷗熟。徘徊舊情易冷,但溶溶、翠波如縠。愁望遠,甚雲銷月老,暮山自綠。嚬笑人生悲樂,且聽我尊前,漁歌樵曲。舊閣塵封,長得樹陰如屋。淒涼五橋歸路,載寒秀、一枝疏玉。翠袖薄,晚無言、空倚修竹。
顏顏白髮人,窄窄黃茅屋。
田園不願多,衣食聊自足。
狂來溪上行,長歌飲溪綠。
家藏一束書,懶教兒孫讀。
此意誰可知,高松與修竹。
憶昔秦時,中秋日、武夷九曲。煙寂寂、斜陽數尺,寒鴉枯木。三十六峰凝曉翠,一溪流水生秋綠。正滿林、桂子散天香,飛金粟。神仙客,金丹熟。玉詔下,雲生足。巖頭新換骨,尚粘紅肉。夜半月華明似晝,玉皇降輦鋪淆餗。笑曾孫、回首幔亭前,空松竹。
六街塵斷早涼生,細葛含風體更清。
官府吏閒時樂易,市廛人喜政和平。
揮金蔌蔌宮槐蕊,鳴玉淙淙御水聲。
觀闕漸迎初日上,馬頭還傍綠陰竹。
東山種青松,西山種榿木。
三年已成林,十載盤空谷。
榿成供烹爨,松成架巨屋。
所用各兩塗,成功異遲速。
早作起攬袂,庖人已炊玉。
盈車載束薪,軋軋鳴車轂。
萬家爭欲買,須臾無一束。
樵夫喜易售,不知山已禿。
朝夕手不停,采采嘗不足。
人情貴適用,那復問榮辱。
落落青松子,歲寒抱孤獨。
大可充棟樑,小亦宜桁福。
奈何人不顧,偃蹇傲芻牧。
牽補芘風雨,無復思營築。
有如命召公,往欲尋洛卜。
首當開明堂,號令於此肅。
明堂禮有制,伻圖載簡牘。
殷人崇以三,周制加其六。
廣袤度尤嚴,所冀容群服。
奉璋列左右,天顏中穆穆。
規恢既宏遠,製作難逼促。
當資合抱干,一柱扶天軸。
切勿用小材,小材必傾覆。
操斤走宇內,濯濯無遺育。
堅剛老不枯,允哉東山麓。
慇勤謝匠氏,所望一留目。
勿謂道裡遠,登載容萬犢。
君王顧之歎,巨用必收錄。
修竹操亦奇,謹毋遺修竹。
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
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
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
莊周世無有,誰知此凝神。
若人今已無,此竹寧復有。
那將春蚓筆,畫作風中柳。
君看斷崖上,瘦節蛟蛇走。
保時此霜竿,復入江湖手。
晁子拙生事,舉家聞食粥。
朝來又絕倒,諛墓得霜竹。
可憐先生槃,朝日照苜蓿。
吾詩固云爾,可使食無肉。
(吾舊詩云: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
沈煙篆曲。可庭軒、翠梧蔭綠。掛晚景、寒林數幅。對冰盤瑩玉。印枕嬌紅透肉。眼偷垂、睡猶未足。試纖手、清泉戲掬。看風動檻竹。
嫦娥伴侶,降人世,天與長生仙菉。五色雲開浮瑞靄,中有西真眉目。賢德家風,艷容天賦,佔盡人間福。長庚明月,誓同千古相逐。開宴香藹華堂,金盃休訴,好醉蟠桃熟。子子孫孫同上壽,有個人人同祝。雨鬢春風,一釵香霧,長與瑤池綠。更祈眉壽,願如南山松竹。
往謫潯陽去,夜憩輞溪曲。
今為錢塘行,重經茲寺宿。
爾來幾何歲?溪草二八綠。
不見舊房僧,蒼然新樹木。
虛空走日月,世界遷陵谷。
我生寄期間,孰能逃倚伏?
隨緣又南去,好住東廊竹。
嫩涼清曉,淡秋容、橫寫鮫綃十幅。山水光中參意味,不管人間榮辱。藜杖棕鞋,綸巾鶴氅,賓主俱遺俗。倚闌舒嘯,一樽花下相屬。雲際有藥千年,瓊瑤爭秀髮,龍蛇新斸。富貴功名元自有,且樂無窮真福。蓮社風流,醉鄉跌宕,時奏長生曲。月娥同聽,好風徐韻松竹。
南浦送微波,西山來遠綠。
日暮獨盤旋,恨然撫孤竹。
小飲破清寒,坐久困花頹玉。兩行艷衣明粉,聽阿誰拘束。麗華百媚坐來生,仙韻動群目。一曲鳳簫同去,倦人間絲竹。
此山名大梅,驅車入山麓。
試問山中人,山名竟誰屬。
禪家開道場,為說梅子熟。
仙家指為巖,曾此隱梅福。
或雲古有梅,其大蔽山谷。
至今二梅梁,靈響皆其族。
他山抗驚湍,禹祠橫殿屋。
三者尚誰憑,禪師有遺躅。
余皆不可辨,安得究圖錄。
但愛山又山,喬林間修竹。
月出湖水湄,清輝映林屋。
山明秋樹靜,照見幽鳥宿。
開門誰遣入,俯澗近可掬。
道人猶未眠,經聲出深竹。
漢字竹的含義
竹
(象形。小篆字形,像竹莖與下垂的葉片。「竹」是漢字的一個部首。從「竹」的字大部分是樂器、竹器和記載文字的東西。本義:竹子)
同本義 [bamboo]。多年生常綠植物。莖桿有節,中空,可供建築用,又可作造紙原料,還可以製成樂器
竹,冬生草也。象形。--《說文》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記》
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世說新語·政事》
又如:竹筍湯(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編床上用品);竹撞(竹編提盒);竹籜(竹筍的皮;筍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開的篾條,用於打人的一種刑具);竹笆(竹籬);竹皮
竹zhu
⒈多年生常綠植物。竿多節,節間一般中空。種類很多,常見的有慈~、毛~、淡~、苦~子等。竿可造紙、供建築、製器具等。
⒉稱簫管類的樂器:~笛。~簫。
⒊[竹簡]〈古〉用來寫字的竹片:懷抱~簡。
⒋[竹帛]
1史冊,書籍。
2竹簡和絹帛(〈古〉刻寫材料):著之~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