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三十六峰頭,飛過東華百尺樓。
今日中原前日夢,天人極樂世人愁。
後千載續後千載,外九州環外九州。
此處名煩君著眼,區區復記又何求。
自蜀還吳會,先憑劍換牛。
掃除狂習氣,謝絕醉朋儔。
去死時猶遠,餘生已覺福
即今真憊矣,閉戶尚何求?
郵城望繁川,渺莽天一陬。
親知非不多,噬肯一來游。
張侯我石友,前輩放一頭。
逃俗火避濕,赴義鷹韝名。
窮谷喜足音,況接大雅流。
前之翩然來,今復欣然留。
茲非為我歟,厚意胡宜酬。
日邊有知己,崇論親冕旒。
故人書沓來,擁麾淮上州。
置彼肯就此,與世風馬牛。
文字有至味,過從無珍羞。
山院作僧過,竹靜荷氣福
載下東野拜,幸貸別離憂。
從渠誇毘子,見謂君何求。
儒冠每笑拙身謀,春日因何桂玉留。
南浦未思芳草恨,西湖正為落梅愁。
四靈去矣今如在,諸老蕭然事已休。
衣缽青松誰繼續,家雞還復可搜求。
似有虹光射屋頭,不知人語夜堂幽。
呼牆忽得淵明信,能賦真同子建流。
便擬續貂噓凍筆,卻慚燒蠟變更郵。
玉堂本與蘭台近,珠璧尋常豈外求。
齒發衰殘久退休,衡茅荒寂更禁秋。
一年用力身猶倦,百不關心夢亦愁。
遠浦臥看鳧泛泛,深林時聽鹿呦呦。
天台日有游僧過,白朮黃精不待求。
帝城文物淨新秋,建業清華愜晝游。
供奉暫辭分禁路,登臨先上閱江樓。
天長鴻雁催鄉信,寒淺蒹葭緩客舟。
何地望京橫奏牘,東南處處苦徵求。
樊水欲東流,大江又北來。樊山當其南,此中為大回。
回中魚好游,回中多釣舟。漫欲作漁人,終焉無所求。
小谿流水自悠悠,策杖南林入早秋。
隨地人生俱可樂,浮雲富貴復何求。
股大如腰立已憂,不須登閣始三休。
道人尊足元無病,莫取形骸向裡求。
重到南峰寺,尋思九日游。
黃花何處去,白雪有誰留。
薄宦三千里,流光四十秋。
歸來見諸子,林下好相求。
州名因水得,此地昔曾游。
自有歐公宅,常多儒者流。
野花開別岸,春色在行舟。
勉就詩書教,名高不用求。
黃茅古道外,羸馬發南州。
有客嗤齊魯,何人念楚囚。
歲年付流水,風雨滿滄洲。
手把菖莆看,黑頭非所求。
夢由今日賚,事與古人求。
殘年端有幾,寂寞寄滄洲。
鳥宿千林暮,蟲鳴四壁秋。
風廊動碪杵,月壟把鉏耰。
衣食隨宜具,何心復浪求。
暮之春兮風日與柔,桑女兮南疇。
相爾夏畦兮悲秋,斲冰兮長夜無裘,
今者不樂兮何求。
桔柏津頭訪昔游,夕陽衰草幾番秋。
人心誰向忙中覺,天理須從定處求。
久病寒衿易覺秋,老懷珍重為東周。
玄天有意緣隨在,紫綬何人為國謀。
月桂夜長迷玉兔,銀河秋盡隔牽牛。
雲山十二窩頭路,多謝先生夢寐求。¤
仲夏農務急,老壯紛盈疇。
上天無愆沴,登我蠶與麰。
晨興腰鐮出,子婦向田頭。
綠樹繞阡陌,當晝豈暇休。
柔絲繅滿盆,新實已可羞。
歸來一歡笑,卒歲期無憂。
為民各有業,處世無異謀。
但願歲嘗然,囷廩有乾餱。
糟床注濁酒,鄰里日相求。
一泓不盈寸,天地同其流。
微風相傾欹,浩浩懷山丘。
牛馬已不辨,況能鑒微不。
我欲稱物施,捨是將安求。
漢字求的含義
求
(《說文》以「求」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與戰國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義: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fur coat]
樂正求。--《漢書》
姓
求 〈動〉
請求;干請;乞助 [ask;beg;request]
求,乞也。--《增韻》
因留懷王以求割地。--《史記·屈原列傳》
求救於齊。--《戰國策·趙策》
有求於我也。--《戰國策·齊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於孫將軍。--《資治通鑒》
又如:求浼(請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靈保佑;祝福);求張良,拜
求qiu
⒈尋找,想辦法得到:~解。~學。尋~。精益~精。上下~索。
⒉懇請,乞助:~人。~救。請~。乞~。
⒊需要:需~。要~。供~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