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元非璧,荊雲本是人。
抱衾辭永夜,失枕臥嬌春。
嘶馬應南陌,流鶯在北鄰。
城隅如可俟,無事夢含顰。
憶昔南樓舊使君。與君攜手躡浮雲。如今更到經行處,妙墨新詩得屢聞。淮南路,楚江分。離尊相屬更論文。明朝一棹人千里,多少紅愁與翠顰。
杜曲有攢眉老,漢庭無友辱人。
但看靈妃啟齒,不煩裡女傚顰。
浙峰既有飛來者,菱石能無取去人。
來去儻然均一理,歐公何苦把眉顰。
昨日含愁始送春,今朝又復送行人。
江頭楊柳不須折,那與愁眉替得顰。
同郡某郎獨華腴,且以文采風流自名。女欲得之,嘗見郎牆頭數語而去。他日又約於城南,郎以事不果來,其後從兄官陝右,女家不能待,乃許*聞者悲之。此州有元魏離宮,在河中*,士人月夜踏歌和雲,魏撥來,野花開。故予作金娘怨,用楊白花故事。詞雲,含情出戶嬌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春去秋來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裡。郎中朝貴游,不欲斥其名,借古語之道。讀者當以意曉雲。骨化形銷,丹誠不泯,因風委露,猶托清塵,是崔娘書詞,事見元相國傳奇牆頭紅杏粉光勻。宋東鄰。見郎頻。腸斷城南,消息未全真。拾得楊花雙淚落,江水闊,年年燕語新。見說金娘埋恨處。蒺藜沙,草不盡,離魂一隻鴛鴦去,寂寞誰親。惟有因風,委露托清塵。月下哀歌宮殿古,暮雲合,遙山入翠顰。
粉牆將暖日,依舊柳條新。
上馬台邊路,春風無一人。
畫梁暗巢雀,綺席委芳塵。
桃李東園夜,餘香斂翠顰。
薄薄輕寒作許陰,村村花柳為誰新。
良辰欣見百五日,冠者仍余五六人。
冷雨淒風連午夜,飛花流水一年春。
窺園未阻江東興,陌上應多翠黛顰。
融融睡覺東風息。行到溪亭側。一枝梅玉似人人。索笑依然消瘦、不禁春。相逢試問情多少。應怪山翁老。翠羅高護結花鄰。一任餘芳爭學、捧心顰。
霜餘好探梅消息。日日溪橋側。不如君有似梅人。歌裡工顰妍笑、兩眉春。疏枝冷蕊風情少。卻稱衰翁老。從教來作靜中鄰。冷淡無言無笑、也無顰。
我向商山占斷春,風流還似錦江濱。
群花自合知羞恥,莫對西施更學顰。
三十六風輪,清磨萬古人。
軍興山勝市,歲歉富齊貧。
破絮身饒垢,乾糧舌費津。
吾生不足問,世事入長顰。
弱柳小腰身。雙雙蛾翠顰。
樓子包金照眼新。香根猶帶廣陵塵。翻階不羨掖垣春。不分與花為近侍,難甘溱洧贈閒人。如羞如怨獨含顰。
道心苦難足,造物冷看人。
鐵漢未成就,遺渠妍笑顰。
萬石家居最,清修卻似貧。
賦中前進士,詩裡謫仙人。
連疏西湖上,扁舟穎水濱。
一從書乙亥,歲歲兩眉顰。
潘郎心老不成春。風味隔花塵。簾波浸筍,窗紗分柳,還過天津。近時無覓湘雲處,不記是行人。樓高望遠,應將秦鏡,多照施顰。
漢苑秦宮跡已陳,金沙一簇為誰新。
山河有恨空懷古,風雨無情只送春。
南國鷓鴣愁北客,東家蝴蝶過西鄰。
尊前莫唱昇平曲,白髮秋娘也自顰。
兩河兵合盡紅巾,豈有桃源可避秦。
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
荷翻太液非前日,花落蕃禧又暮春。
莫上高樓望西北,遠山猶學捧心顰。¤
殘雪喜傳三臘信,早梅欣報一痕春。
寒欺獨枕鴛驚夢,悶結雙蛾翠斂顰。
漢字顰的含義
顰
(形聲。從頻,卑聲。本義:皺眉) 同本義 [knit the brows]
猶如含顰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唐·李群玉《黃陵廟》
又如:顰眉(皺眉);一顰一笑;顰笑(皺眉和歡笑);顰蛾(皺眉);東施效顰(西施病心而捧心皺眉,其裡醜女以為美而模仿)
顰
憂愁 [sad;worried]。如:顰呻(憂愁歎息)
顰pin皺眉頭: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