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恐淺深同禹穴,兼雲制度象污樽。窺尋未見泉來路,
緬想應穿石裂痕。片段似冰猶可把,澄清如鏡不曾昏。
欲知到底無塵染,堪與吾師比性源。
去歲來尋我,留題在蘚痕。又因風雪夜,重宿古松門。
玉有疑休泣,詩無主且言。明朝此相送,披褐入桃源。
山奇水秀洞中天,與麼分明知幾年。
左右逢源無限意,幾人於此徹根源。
瀟灑絕塵喧,清溪流繞門。水聲鳴石瀨,蘿影到林軒。
地靜留眠鹿,庭虛下飲猿。春花正夾岸,何必問桃源。
樵路交行石,人家半住雲。
向來披野服,曾到醉山樽。
虎跡沿波見,雞啼隔樹聞。
白頭離亂日,只認是桃源。
聽鳴騶入谷,怕驚動、北山猿。且放浪形骸,支持歲月,點檢田園。先生結廬人境,竟不知、門外市塵喧。醉後清風到枕,醒來明月當軒。伏波勳業照青編。薏苡又何冤。笑蕞爾倭奴,抗衡上國,挑禍中原。分明一盤棋勢,謾教人、著眼看師言。為問鯤鵬瀚海,何如雞犬桃源。
星漢下天孫,車服降殊蕃。匣中詞易切,馬上曲虛繁。
關塞移朱帳,風塵暗錦軒。簫聲去日遠,萬里望河源。
寧辭舊路駕朱轓,重使疲人感漢恩。
今日鳴騶到嶓峽,還勝博望至河源。
白雲起南山,隨我度溪園。
園丁荷鋤去,季女出應門。
汲泉供香茗,掃石閒清樽。
人靜禽聲樂,春深花事繁。
蛾眉映修竹,掩袂嬌欲言。
吾親白雲外,未敢訪桃源。
采芳洲薜荔,流水外、白鷗前。度萬壑千巖,晴嵐暖翠,心目娟娟。山川。自今自古,怕依然。認得米家船。明月閒延夜語,落花靜擁春眠。吟邊。像筆蠻箋。清絕處、小留連。正寂寂江潭,樹猶如此,那更啼鵑。居廛。閉門隱幾,好林泉。都在臥游邊。記得當時舊事,誤人卻是桃源。
古樂治情性,故使風俗完。
鄭衛入人耳,雅正聲日殫。
教化走薄惡,靡靡如轉丸。
全音不可見,來往寂寞間。
我疑至和意,獨落詩人肝。
或以鳴道德,或以傷憂患。
存者三百篇,興寄青與丹。
至今如清風,留在喬木端。
敦厚久衰落,坐見王澤乾。
後世其得者,或謁道之門。
失者抱大羹,競下鹹與酸。
最晚李杜出,遂將風雅壇。
內以康心脾,睥睨萬物根。
予早酷愛慕,強把屈瓠鑽。
當食對藜藿,誦之若熊蹯。
崔子我同好,韻字嗟璞渾。
其詩長於適,意趣猶捭豚。
巨軸逾百篇,抵我輕歟璠。
得之忘睡眠,夜拭瞳膜昏。
若游金貂市,時見太古冠。
淡泊路久茀,共約鋤榛菅。
當結明月期,與君酌醇源。
壯觀悲涼舊跡存,蓮花泉暖至今溫。
行人莫罪無情水,一笑華清是禍源。
余聞靈鳳膠,可以續斷弦。
又聞返魂香,招魂以其煙。
因念三季時,人為世態遷。
遷之不自覺,純信成險艱。
中含妒與忌,外即怡溫顏。
覆人如覆舟,先示其甘言。
中夜蹈虎尾,霧海生波瀾。
投彼機會時,傾亡果忽然。
願得靈鳳膠,續之於仁賢。
願得返魂香,返其淳化源。
欲將老眼飽煙雲,深處更有籐蘿捫。
故人聲跡應自絕,不寄一行山巨源。
萬里流沙道,西征過北門。但添新戰骨,不返舊征魂。
樓角臨風迥,城陰帶水昏。傳聲看驛使,送節向河源。
晴光欲雪做新元,訪舊西來第一番。
十五里行千曲路,兩三處見數家村。
山培浮土為田肉,澗束湍流有石痕。
安穩不知危世事,更從何處覓桃源。
自古賢愚,日月輪催,盡沉下泉。漢張陳義,斷因名利,恣奢華後,破壞家園。*廟江邊,漢陵原畔,勢盡還空皆亦然。英雄輩,盡道傍壞*墳,衰草綿綿。嗚呼往事堪憐。染虛幻浮花逐逝川。又爭如省悟塵勞,愛趣貧閒。居素保煉丹田。越過輪迴,超升苦海,直上清涼般若船。逍遙岸,會玄妙雲路,同訪桃源。
香岫懸金剎,飛泉屆石門。空山唯習靜,中夜寂無喧。
說法初聞鳥,看心欲定猿。寥寥隔塵市,何異武陵源。
新年思弟妹,何處有田園。
見面寧無日,傷心不忍言。
飄零空歲晚,契闊又春暄。
腸斷東來水,滔滔共一源。
路入三家市,牆圍十畝園。
雲山如畫出,人住小桃源。
漢字源的含義
源〈名〉
(形聲。從水,原聲。「原」有表義作用,指水源。本義: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義 [fountain head;source of a river]
或源也,或委也。--《禮記·學記》
祈祀山川百源。--《禮記·月令》
猶濁其源而求其清流。--《禮記·禮樂志》
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又如:源委(指水的發源和歸宿。引申為事情的本末和底細);源理(水的本源和支流)
來源;根源 [origin;source;cause]
啟生人之耳目,窮法度之本源。--《舊唐書·儒學傳序》
又如:源本(根本);源由(根由);源起(事物發生的根源)
源yuan
⒈水流開始流出的地方:泉~。河~。涓涓~水。飲水思~。
⒉事物的開始,根由:起~。病~。萬物之~。
⒊[源源]〈喻〉連續不斷:~ ~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