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今朝過,談經滯海濱。
天陰不見日,地冷未知春。
染翰題新語,開襟待故人。
宮花遍朝士,那上小烏巾。
日高方得起,獨賞些些春。可惜宛轉鶯,好音與他人。
昔年此氣味,還走曲江濱。逢著韓退之,結交方慇勤。
蜀客骨目高,聰辯劍戟新。如何昨日歡,今日見無因。
英奇一謝世,視聽一為塵。誰言老淚短,淚短沾衣巾。
朔風搖楚水,國步益艱辛。
往事忽成夢,逆胡何日臣。
凡今天下士,皆昔座中人。
尚被中原發,煩君與正巾。
浮屠百尺絕花塵,一望霜林暮色勻。
嘯傲自然能遠俗,步趨何必不隨人。
參軍帽落嘲誰解,□□□殘草作茵。
卻羨東籬陶處士,菊花猶插碧紗巾。
南村露飲坐秋旻,爭席翻憐父老醇。
把蟹醉時忘左手,《飯牛歌》闋悟前身。
夜聞玄雁初驚歲,老共青山不受塵。
明日客來還對飲,床頭新漉滿烏巾。
河岸前頭松樹林,樹林盡處見行人。
行人又被山遮斷,風颭酒家青布巾。
四海黃花,文采風流,於今尚存。直澹翁詩句,大羹玄酒,名家書法,流水行雲。泗上青山,楓林丹葉,書破晴空月一輪。余嘗見,把君髯搖動,特地精神。謝君雅意慇勤。便付與同僚更可人。愛紫筠真節,柄才到手,輕羅縞面,影不離身。縱使當年,石城風起,不怕庚公千丈塵。難忘處,正午天如火,涼滿衣巾。
軟毛金縷暗,細點雪花勻。
林下遠思母,階前愁傍人。
澗聲微可聽,野性漸能馴。
公惠成愚好,他年伴幅巾。
昔歲為邦初未識,今朝休沐始相親。移家水巷貧依靜,
種柳風窗欲佔春。詩思先邀烏府客,山情還訪白樓人。
登臨許作煙霞伴,高在方袍間幅巾。
昔日和文士,中間待坐賓。
游部慚晚輩,待遇過它人。
方歎龍門遠,俄驚馬鬣新。
西園行樂處,引領但沾巾。
香碗蒲團又一新,天將閒處著閒身。
東窗換紙明初日,南圃移花及小春。
婦女晨炊動井臼,兒童夜誦聒比鄰。
早知閭巷無窮樂,悔不終身一幅巾。
中讒寬死即恩綸,瘴雨蠻煙報主身。
謫戍未逢除黨籍,勤王端復見孤臣。
丁年齒發從軍敞,甲第膏腴養客貧。
聖代國殤天下士,豈伊親舊獨沾巾。
雨露絲綸下玉宸,問天乞得個閒身。
一生無恨長多感,三請皈休恰四春。
手板抽還大丞相,安車縣示後來人。
從今萬八百場醉,忽自稱冤五柳巾。
昔歲裁詩遠送郡,知君未可作閒人。
那知半紀重相見,全似當時只話貧。
推轂向來誰盡力,彈冠從此不謀身。
想當六月苕溪上,萬頃荷花一幅巾。
湖波萬頃瀉鎔銀,妙句誰能敵李紳。
橈影緩隨紅蓼岸,荷香細著白綸巾。
岸漲潮初起,帆開風正勻。
偷生今老耄,避地久吳秦。
留眼看明世,行歌混逸民。
遠師陶靖節,漉酒用烏巾。
一束衣冠四十春,公今收得自由身。
朱顏出仕看同輩,白髮歸榮有幾人。
何處覓金分素裡,只聞行路羨清塵。
扁舟急解隨河纜,猶恐京埃污葛巾。
寓問發函舊,論交傾蓋新。
幾年瞻翰墨,今日侍光塵。
禦侮煩驍將,扶顛倚大臣。
相逢更可恨,對酒灑陶巾。
眼中疊疊煙中樹。晚雲點點翻荷雨。鷗泛渚邊煙。綠蒲秋滿川。未成江海去。聊作林塘主。客恨闊無津。風斜白氎巾。
幾年林下遠埃塵,儒雅風流誰與鄰。
筆尾病來猶壯健,詩情老去更清新。
幽齋昔日琴書換,新塚東風草木春。
懷想只疑高興在,一吟遺句淚沾巾。
漢字巾的含義
巾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布巾下垂之形。本義:佩巾,拭布,相當於現在的手巾)
同本義 [towel]
巾,佩巾也。--《說文》
沐巾一。--《儀禮·士冠禮》
盥卒授巾。--《禮記·內則》
布巾環幅不鑿。--《儀禮·士喪禮》
靜其巾冪。--《儀禮·特牲饋食禮》
兒女共沾巾。--《戰國策·魏策》
歸來淚滿巾。--宋·張俞《蠶婦》
巾短情長。--清·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花巾;小絲巾;巾櫛(梳洗用品,即手巾和梳子;梳洗打扮);巾帚(拭巾和掃帚);巾帨(毛巾)
纏束或覆蓋用的織物 [a piece of cloth]
巾袖無光。--唐·李朝威《柳毅
巾jīn用於擦、抹、包裹、覆蓋等的紡織物:手~。抹桌~。頭~。枕~。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