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洲風籟韻笙簫,疑有仙人燕碧桃。
影逼銀河星半墮,氣吞月窟兔爭豪。
九秋波浪沙鷗狎,萬古功名釣艇高。
卻恨何須明似鏡,空令志士泣霜毛。
開爐歲歲是今朝,暖氣潛通稱我曹。
可惜丹霞燒木佛,翻令院主墮眉毛。
聖代登庸年獨少,清時得謝齒尤高。
官如中令躬無疾,文似司空思不勞。
玉座案經涓對日,金壺加禮賜春醪。
祝公倍享靈椿算,長副吾君序燕毛。
人日過三日,元宵便五宵。共言今日好生朝。皓月光輝,香動玉梅梢。謝女工飛絮,周郎待小喬。年年燈下醉金蕉。鬢影蒼球,金縷細鵝毛。
紫蘭剩有無離騷,梅花不見見水曹。
眇焉何許是人物,枉子秣馬行林皋。
古人相逢示易得,紫燕西飛東伯勞。
吟余切莫談時事,正攪春思分二毛。
倚岸凌虛若冠鰲,湖光山色兩相高。
驚波雜沓聞千騎,遠樹微茫見一毫。
娃館已空人世隔,帝鄉何許客心勞。
吳門曳彩那曾睹,早覺霜華入鬢毛。
危亭厭波面,屹若捔軺?/p>
浮蟻酡顏數,飛鴻送目勞。
更圍披簿領,僧伴話風騷。
何日登懸榻,州民刺有毛。
漢浦揚帆秋水高,青山小朵出林梢。
浪開日閃江豚背,草亂風翻水鶴巢。
破產曾無匡國計,辭家徒有故人袍。
長年三老歌相答,一夜霜華入鬢毛。
四時成萬物,寒暑迭鈞陶。
壯陽當用事,大夏蒸炎歊。
造化本無情,怨咨徒爾勞。
身微天地闊,四顧無由逃。
九門閶闔開,萬仞崑崙高。
積雪寒凜凜,清風吹寥寥。
嗟我雖欲往,而身無羽毛。
山磴崎嶇猿夜號,溪流如沸石如刀。
刺桐花下思歸客,待得天明有二毛。
彈壓江湖聾市朝,相逢人盡說風騷。
詩從南嶺吟逾老,名得西山薦益高。
半世歷官才幕府,午年還國尚郎曹。
兒時曾誦先生句,鏡裹如今已二毛。
經帷諫閣竟雲何,且著蓮花峰下麼。
書院淒涼安處問,廬山突兀為誰高。
依依松柏經年好,泛泛鶯花逐日過。
萬世清芬懸日月,元來得失一毫毛。
羸如蓐婦多忌,倦似田翁作勞。
玩具僧梳刖屨,歡悰丁尾龜毛。
秋風摧剝利如刀,漠漠昏煙玩日高。
眼看南山露崖窾,心隨東水轉波濤。
歸期正自憑蓍蔡,生理應須問酒醪。
還有詩書能慰我,不多霜雪上顛毛。
廣南樵夫,淮西行者。
明珠走盤,黃金出冶。
透影像兮凡聖罔得同塵,續光明兮家世自然不夜。
眾星之拱斗之魁,百川之趨海之下。
棄缽袋而逃,提不起而懇招。
非風旛之搖,示即物之情超。
葉落歸根兮來時無口,百千三昧兮九牛一毛。
燕南壯士吳門豪,築中置鉛魚隱刀。
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青潤奇峰名韞玉,溫其質並瓊瑤。中分瀑布瀉雲濤。雙巒呈翠色,氣像兩相高。珍重幽人誠好事,綠窗聊助風騷。寄言俗客莫相嘲。物輕人意重,千里贈鵝毛。
孤衾不成寐,起坐聽雞號。
樓閉更籌靜,天寒星斗高。
蕭條陶令酒,清怨楚臣騷。
凜凜悲秋意,何須待二毛。
楊公休簿領,二木日堅牢。直甚彰吾節,清終庇爾曹。
幽陰月裡細,冷樹雪中高。誰見干霄後,枝飄白鶴毛。
常恨清風千載郁,洞天令得恣游遨。松楸古色玉壇靜,
鸞鶴不來青漢高。茅氏井寒丹已化,玄宗碑斷夢仍勞。
分明有個長生路,休向紅塵歎二毛。
漢字毛的含義
毛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漢字的一個部首,從「毛」的字多與皮毛有關。本義:眉毛、頭髮、獸毛)
同本義 [hair;feather;down;wool]
毛,眉發之屬及獸毛也。--《說文》
不獲二毛。--《禮記·檀弓》。註:「二毛,鬢髮斑白。」
王燕則諸侯毛。--《周禮·司儀》
皮毛者,肺之合也。--《素問·欬論》
其動物宜毛物。--《周禮·大司徒》
毛馬而頒之。--《周禮·校人》
以啟其毛。--《詩·小雅·信南山》
皮之不存,毛將焉傅?--《左傳·僖公十四年》
胚不生毛。--《韓非子·五蠹》
與旃毛並咽。--《漢書·李廣蘇建傳
毛mao
⒈動植物的皮上所生的絲狀物:羽~。牛~。鴨~。枇杷葉背面有絨~。
⒉特指頭髮:鬢~。
⒊像毛的東西:
1指莊稼草木等:不~(未開墾,不長莊稼等)之地。
2東西上長的黴菌:久沒見太陽,皮鞋上都長~了。
⒋皮的,毛織品:~貨。~線衣。
⒌粗糙,沒有加工的:~糙。~坯。
⒍粗略,估計的:~重。~利。
⒎慌忙,急躁:~ ~騰騰。~裡~躁。
⒏驚慌,恐懼:她嚇~了。他心裡發~。
⒐小,細:~孩子。正下~ ~雨。
⒑我國貨幣"角"的別稱:五~錢。
⒒[毛難族]我國少數民族之一。
────────────────—
毛mao 1.人體和動植物表皮上所生的絲狀物;鳥禽類的羽毛。 2.特指鬚髮。 3.借指獸類。 4.指帶毛的獸皮。 5.(又讀mao)謂選擇牲畜的毛色。 6.去毛。參見"毛炰"。 7.指地面所生的植物。多指農作物。 8.特指物體上長的黴菌。多呈絲狀,叢生。 9.比喻多而細碎。參見"毛舉"﹑"毛起"。 10.小,微不足道。多用於貶義。 11.未經加工的;粗糙。 12.模糊。多指物象。 13.粗略的;不純淨的。 14.粗率,不細心。參見"毛手毛腳"。 15.無。 16.方言。謂貨幣貶值。 17.見"毛腰"。 18.謂驚慌。 19.副詞。大約;約摸。 20.通"犛"。犛牛尾。 21.方言。惱怒,發火。 22.古兵器名。 23.中國輔幣"角"的俗稱。 24.中醫學術語。指較浮的脈象。 25.周畿內采邑名。姬姓。文王子叔鄭為始封之君,世稱毛公。西周時其地在今陝西岐山﹑扶風一帶,東遷後在今河南洛陽附近的宜陽。參閱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僖公二十四年》。 2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