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席高檣梅市路,朱橋綠樹蘭亭步。
兒時釣遊略可記,不料耄年猶此處。
漁歌相和葦間起,菱船遠入煙中去。
世間萬事等浮雲,耐久誰如兩芒屨?
吾曹骯髒姿,共此高深趣。
要休車馬罷,豈為仙佛駐。
紅蕖照階除,翠竹森庭戶。
今夕且幽期,明朝尚征屨。
少年初識字,已誦子虛賦。
嘗疑天上人,已離人間去。
蹉跎二十年,久自歎遲暮。
倦游梁宋間,郤踏江湖路。
此地始逢君,秋陽破朝霧。
白首鬢毛新,青衫顏色故。
問君胡為然,竟坐文字誤。
人事久難知,高才常不遇。
論人較賢智,富貴寧在數。
不見竹林詩,山王俱不與。
湖塘發高興,山林有佳處。
迨此閒暇時,觀游莫辭屢。
功名如附贅,得失何用顧。
但當勤秉燭,長願隨杖屨。
我志日已衰,詩亦無傑句,正如垂翅鶴,悵望遼海路。
雖雲須藥物,幸未迫霜露。
裂裳裹兩踵,此詩亦已屢。
嵯峨青城雲,慘淡嶓塚樹,秋風吹短裘,萬里入芒屨。
盤盤翠城山,君在城中祝
溪流第索轉,岡勢復回互。
蒼林無春冬,啼鳥常旦暮。
漠漠領頭雲,霏霏巖底務。
中間列亭榭,佳景實天付。
物象皆自然,人巧誰能寓。
浮生欲何事,有此即樂處。
況君弟兄賢,信道各已固。
詩書誨兒侄,觴豆燕逢遇。
敢問彼簪裾,何發此巾屨。
老人閱世真悠哉!八十已過九十來。
茆簷參差映煙樹,蕭條雞犬三家聚。
一樽鄰翁迭賓主,醉語豈憂多謬誤。
我作吳歌君起舞,夜雨莫辭泥沒屨。
月出高樹枝,影動酒樽處。
樹深月色薄,稍以燈火助。
主人喜我過,斟酌亦云屢。
於時幸無累,所談非近務。
涼風自遠至,清景淡吾慮。
方期西山秋,歷覽陪杖屨。
我生能幾何,兩腳疲世故。
忽破巴丘夢,還尋邵陽路。
窮鄉得四老,足以慰遲暮。
勝事遠公蓮,深心懶殘芋。
本是群山雲,暫聚當別去。
那知天風便,不得還相聚。
凡情我未免,臨別吐幽句。
慎勿過虎溪,曉霜侵杖屨。
暮霞散綺西溪浦。天上晴雲開絮。清絕梅花幾樹。惱亂春愁處。小橋流水人來去。沙岸浴鷗飛鷺。誰畫江南好處。著我閒巾屨。
今晨風日何佳哉,南極老人度嶺來。
此翁身如白玉樹,已過千百大火聚。
望天留之付真主,世間毒烈計已誤。
柯山潘子應鼓舞,與子異時從杖屨。
月出高樹枝,影動酒樽處。
樹深月色薄,稍以燈火助。
主人喜我過,斟酌亦云屢。
於時幸無累,所談非近務。
涼風自遠生,清景澹吾慮。
方朝西山秋,歷覽陪杖屨。
鐘聲警徵人,頓省巡溪步。
轉盼失路頭,紅日生黃霧。
看松乘西風,蕩此林影趣。
古翠撲面老,肯放所歷祝
幽聆採樵怨,薄言向誰訴。
且復棲野店,低頭解芒屨。
四明狂客一茅屋,敕賜剡川才一曲。
安福詩人李與賢,大書似剡山扉前。
我曾著腳勾踐國,奉詔昭陵省松柏。
是時八月欲半頭,鏡湖不足人間秋。
稽山影落水精闕,荷花露滴波中月。
季真茅屋荒蒼苔,古木哀猿啼禹冗。
今君結屋河那邊,疋似剡川若個言。
我到剡川君未到,似和不似然不然。
君不見,興公舊草天台賦,
元不曾識天台路。一俛仰間已再升,何月瘦籐與芒屨?
漢字屨的含義
屨
(形聲。從履(鞋子)省,婁聲。本義:用麻、葛等製成的單底鞋) 同本義。後泛指鞋 [straw sandals]
屨,履也。--《說文》。段註:「今時所謂履者,自漢以前皆名屨。」
掌王及後之服屨。--《周禮·屨人》
共其資糧屝屨。--《左傳·僖公四年》。疏:「絲作之曰履,麻作之曰屝,粗者謂之屨。」
糾糾葛屨,可以履霜。--《詩·魏風·葛屨》
又如:屨賤踴貴(因受刖刑而斷足的人多,鞋沒有了,售價低賤;然而購踴(假腳)的人多,踴價一時暴漲);屨人(周禮官名。天官之屬,掌管王與後的衣服鞋屨);屨及劍及(比喻行動堅決迅速,急起直追);屨縷(織屨緝馬)
屨(屨)ju
⒈〈古〉用麻、葛等製成的一種鞋:麻~。葛~。
⒉〈古〉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