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風鼓大爐,籐床瓦枕開門居。
屏書居士持齋日,掛壁禪僧問法圖。
鄰汲滿攜泉似乳,新舂旋糴米如珠。
飽餐饘粥消長夏,況值饑年不敢余。
不用移春檻,西風滿小車。
行行無長物,粲粲只黃花。
晚色裝秋重,寒香引霧斜。
輦來尊俎處,有酒不須余。
剪棘依垣小築居,短簷橫啟紙窗虛。
造門已慣非緣竹,據案相忘況有書。
徐孺每勞懸木榻,陶潛何必愛吾廬。
從今更不論賓主,一半幽閒已屬余。
端居倦來往,春去誰與娛。
眷眷頭升米,悠悠東南都。
薄暮喜穿履,同游又吾徙。
念昔始經此,污邪祝滿車。
及今幾何日,立苗還欲疏。
懷新舞翠剡,生意蔚以舒。
吾生將安之,土偶之與俱。
清夜夢鄉曲,未覺田園蕪。
他時招子歸,把鋤春雨余。
去年燕營巢,啣泥入我廬。
秋歸春復來,橫被雀所居。
翩然去不較,義者欲與除。
毀覆必傷卯,愛彼此何疏。
乃俟長黃口,逐之寧曰紓。
果得生四雛,卉色頭戢如。
後當還燕巢,穿屋不害余。
僕也環堵人,公也鈞天居。
本出元子下,豈必竹馬余。
潭水清見底,老僧來喚魚。
與渠同法食,持缽施齋余。
寢門來哭夜,此月小祥初。風意猶憶瑟,螢光乍近書。
牆蒿藏宿鳥,池月上鉤魚。徒引相思淚,涓涓東逝余。
家園大江東,清湓映匡廬。
波光搖空闊,嵐悴隨卷舒。
廊然形影消,所見惟清虛。
此是列仙宅,當年來不居。
一官老南北,十年棄樵漁。
諒無飛昇骨,宜與煙霞疏。
子赤喜登臨,持氣為舟車。
乘馬搴虹蜺,俯澗窺蟾蜍。
賦詩不計篇,飲酒動斗余。
一為簪纓縛,屢感歲月除。
西征臨瀚海,東使騎鯨魚。
歸來顏已蒼,相見兩勤渠,
話及少年事,慨然詠歸歟。
富貴非所期,朝衣裹猿狙。
鼎食多憂煎,未若羹園蔬。
何當永卜鄰,之子同耕耡。
清風臥醉石,落日登籃輿。
道逢酒家旆,聊復為躊躇。
白首入石城,君心竟何如。
不然因便道,嗚騶時訪余。
秋來病體費支吾,深閉柴門臥草廬。
藥裹多尋醫者問,酒樽寖與故人疏。
時須勉強陪來客,未免辛勤答遠書。
此外儒生真氣習,簡編猶欲趁三余。
湖海三十載,窮觀未見書。
文章恥沿襲,體制薄浮虛。
老去情懷惡,生平習氣除。
交親應笑我,術業廢三余。
鄉人不識王有道,抔土空傳唐校書。
聞道遺詩尚多有,典型不似晚唐余。
未消著眼到潛虛,那復談經上石渠。
會得先天無別旨,困眠饑飯更求余。
貪得無厭者,慶難共此居。
爐中奼女藥,案上老君書。
花竹庭階潔,負煙戶牖虛。
道人隨分外,安坐不求余。
蘭若王家像,相望博陸居。
衣冠塵易暗,簫鼓祭全疏。
草色侵花徑,潮聲過夕墟。
遺風猶可想,弔古一觴余。
圭峰秋後疊,亂葉落寒墟。
四五百竿竹,二三千卷書。
雲深猿拾栗,雨霽蟻緣蔬。
只隔門前水,如同萬里余。
湖海相忘日自疏,經年不作一行書。
世間惟有韓康伯,肯為淵源住歲余。
匪書誰與稽,匪行誰與居。
以書造竹所,俯仰千載余。
昔時高士宅,今日梵王居。
樓影銜山遠,鐘聲隔岸疏。
風流嗟往事,精爽閟遺墟。
回首鳥衣巷,凋零兵火余。
世事無媒入,青山有分居。
視心閒過日,消夏坐依書。
塔影含風動,江光弄幌虛。
小亭留客處,秋色感懷余。
漢字余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