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密密復疏疏,銜子沿階粟粒如。
幾夜夏寒疑未雨,槐安國有五行書。
青鏡重磨照白鬚,白鬚閒撚意何如。
故園迢遞千山外,荒郡淹留四載余。
風送竹聲侵枕簟,月移花影過庭除。
秋霜滿領難消釋,莫讀離騷失意書。
殘黨分兵盡撲除,遊魂多不返穹廬。
肅清執至龍顏喜,又奏淮西有捷書。
鵲銜龜顧妙無餘,不愛封侯愛石渠。
應笑休文過萬卷,至今誰道沈家書。
野景入時務,東風斸滿鋤。
笛聲牛出後,酒味燕來初。
谷種天心在,桑枝帝澤余。
紅塵幾飛鞚,肯信有農書。
三年涕血清槃蔬,蓬首春風未欲梳。
客病屢驚幾死去,母慈常念有生初。
乞文西麓標銘墓,立石東山伴倚廬。
恩到九原那可答,近來和淚看除書。
聖澤安排當散地,賢侯優貸借新居。
閒中亦有閒生計,寫得南華一部書。
自知名出休呈卷,愛去人家遠處居。
時復打門無別事,鋪頭來索買殘書。
蓬蒿長門徑,客到旋教鋤。
稚子炊菰米,鄰家饋野蔬。
浦沙雲淰淰,梧竹雨疏疏。
草閣晝如水,坐聽兒讀書。¤
九星台下煎茶別,五老峰頭覓寺居。
作得新詩旋相寄,人來請莫達空書。
遊人夜到汝陽間,夜色冥濛不解顏。誰家暗起寒山燒,
因此明中得見山。山頭山下須臾滿,歷險緣深無暫斷。
焦聲散著群樹鳴,炎氣傍林一川暖。是時西北多海風,
吹上連天光更雄。濁煙熏月黑,高艷爇雲紅。
初謂煉丹仙灶裡,還疑鑄劍神谿中。劃為飛電來照物,
乍作流星並上空。西山無草光已滅,東頂熒熒猶未絕。
沸湯空谷數道水,融蓋陰崖幾年雪。兩京貧病若為居,
四壁皆成鑿照餘。未得貴游同秉燭,唯將半影借披書。
得君真似指南車,杖策方圖問燕居。
吾欲忘言觀道妙,六經俱是不完書。
數叢修竹擁齋居,興味翛然樂有餘。
午枕睡酣窗寂寂,清風來去自翻書。
西鄰已富憂不足,東老雖貧樂有餘。
白酒釀來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
偶脫驪山厄,龍鍾九十餘。
誰知漢掌故,傳得不全書。
君歎父兄別,我嗟朋友疏。
窮冬仍遠道,異縣復離居。
僅得追隨再,何由懷抱攄。
因來湖外使,為寄海邊書。
故園望斷欲何如,楚水吳山萬里余。
今日因君訪兄弟,數行鄉淚一封書。
世俗何知貧是病,神仙可學道之餘。
但知白酒留佳客,不問黃公覓素書。
小徑衡門鳥雀余,祇因才盡愛閒居。
諸緣暫息交猶在,一病雖輕懶未除。
玉案有無知莫較,銀鉤早晚竟難虛。
於今卻羨桓司馬,博得空函省報書。
陽子窮居在顏巷,有田一廛宅一區。
師門立雪得心傳,歸來兀兀哦古書。
漢字書的含義
書
(形聲。從聿,者聲。聿,即筆。隸書省「者」成「曰」。《說文》:「書,箸也。」箸(著)即顯明。合起來表示用筆使文字顯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義:書寫,記錄,記載)
同本義 [write;take notes]
書,著也。--《說文》。按說文序云:「著於竹帛謂之書。」
五曰六書。--《周禮·保氏》
作書。上古以刀錄於竹若木,中古以漆畫於帛,後世以墨寫於紙。--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易之以書契。--《易·系辭》
書者,以筆畫記之辭。--《尚書序》疏
子張書諸紳。--《論語·衛靈公》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
書(書)shū
⒈寫,記載:~寫。奮筆疾~。大~特~。
⒉文字:讀其~。讀~破萬卷。
⒊信:家~。來~已收。
⒋文件:證~。決心~。倡議~。
⒌裝訂成冊的著作:~籍。著~立說。
⒍字體:楷~。行~。草~。
⒎《尚書》的簡稱。
⒏稱某些曲藝:說~。鼓~。
⒐[書法]
1漢字的書寫法則。
2漢字的書寫藝術,也省稱"書":~畫展覽。
⒑ [書簡]書信,信扎。
⒒[書香]舊時指先輩都是讀書的(人家):~香門第。
⒓[書蠹]又叫"蠹魚"。蛀書的蟲。〈喻〉死啃書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