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字結尾詩句,末尾字芻結尾古詩詞詩句,結尾是芻字的古詩詞,最後1個字是芻的詩詞

古詩詞結尾字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例如:想查詢字結尾的詩,請輸入漢字

查詢類型:    

每惜南冠懶讀書,欣逢之子富三余。

文章戶牖雖頻闖,師友源充或未疏。

底事個中紛侘傺,坐教淫末費驅除。

昭昭奄作冥冥去,悼爾能無一束

弄日微陰駕筍輿,柴桑五子共攜扶。

雲門鐘鼓先朝賜,丞相門庭近日殊。

綠樹兩行溪貫串,青巒百摺路縈紆。

惟余守塚鷹窠在,采捕令嚴無牧

鬱鬱高陽裡,生才世不孤。

八龍歸月旦,三鳳繼天衢。

梁壞吾安仰,人亡道固。

空令湖海士,愁絕奠生

一點忠忱無處輸,與滔滔者走危途。

新聲感泣尚書客,破鏡傳盟公主奴。

流散莫非中澤雁,死亡誰是首邱狐。

平生師友多黃土,吞哭何曾奠束

欃槍初疑附,直為饑所驅。

酸寒仰鼻息,飛走受指呼。

邊臣失駕馭,積漸驕灌夫。

一朝怒螳臂,跳踉何其愚。

李陵出偏師,斃之如拉枯。

零落殘部曲,相與奉楊姑。

去為韃行省,蟠據兗鄲區。

其子少而黠,亦頗涉獵書。

恥父污國史,諱人呼逆雛。

拜表舉全齊,獻之王會圖。

遂救東隅失,許稱南面孤。

功名雖不終,忠孝焉可誣。

不知戰場內,曾有廟貌無。

吾嘗草二麻,何處陳束

驥不由窮巷,龍曾演瑞圖。

衣傳袁道潔,夢接邵堯夫。

四年十全未,三千行豈無。

飄然何太速,愁殺奠生

已矣知無憾,賢愚共此途。

白駒馳白日,黃發掩黃壚。

和氏終歸趙,干將不葬吳。

拏痾如可強,猶擬尊生

常笑三閭老大夫,枉將憔悴付江魚。

為儒須較身名重,入仕先將喜慍除。

莫顧他門堪炙手,且教我腹可回車。

此行愧乏瓊瑤贈,聊比詩人一束

翩翩弓之觩兮,其亦弛則橐兮。

廄我乘馬,不適以駕。

同彼乘駒,亦食以

吳公卿尚少,劉叟耄而迂。

一任群兒謗,相輝九老圖。

客誰哭橫墓,友可托嵇孤。

心折蟆陵路,終當酹束

晁董科名累,向雄利祿儒。

惟公傳洛學,處世類齊竽。

湖外嚴兵戍,神畿析使符。

恍然成昨夢,一吊束徐

三北何人知管仲,五湖何處覓陶朱。

壁間遺墨還堪睹,吊罷靈魂一束

石上生梅老未枯,著花雖少更敷腴。

要須鄰老深調護,莫遣兒童縱牧

肅裝屬雲旅。

奉靷承末塗。

嚴恭履桑梓。

加敬覽枌榆。

靈命蘊川瀆。

帝寶伏篇圖。

虎變由石紐。

龍翔自鼎湖。

功冠生民如。

道妙神器初。

宮陛留前制。

歌思溢今衢。

余祥見雲物。

遺像存陶漁。

泉流信清滬。

原野實甘荼。

豈伊愛酆鄗。

天險兼上腴。

東秦邦北門。

非親誰克居。

仁聲日月懋。

惠澤雲雨敷。

盧令美何歇。

唐風久不渝。

微臣逢世慶。

徵賦備人徒。

空費行葦德。

采束謝生

寒林殘日欲棲烏,壁裡青燈乍有無。

小雨愔愔人假寐,臥聽疲馬齧殘

梅花滿野春欲蘇,漢家使者臨重湖。

使君作意不求異,解使愁歡成歡娛。

往年奉法佐廷尉,縱遣狐兔誅封嵎。

平生獄吏弄抓嘴,民不畏使從君初。

即今持節下澤國,要令比屋歌唐虞。

父兄便飽倉有粟,章子莫恨衣無襦。

溫溫和氣偏封服,坐運豈必勞傳呼。

桃花之源誠有無,吾恐誕幻成荒誣。

不如使君三聖書,總括萬匯包堪與。

一編韋帶在掌握,藏之懷抱時卷舒。

古今事物不外取,但用指訣開迷途。

斯民識路從變化,履泰去否攣中孚。

使君早訖外郎課,歸奉天子陳王圖。

他年訪我當踟躕,欲餉白飯陳青

憐此園中鹿,君侯贈野夫。

塗艱常近患,物俊益妨軀。

林藪空相憶,藩籬坐自拘。

忍甘充玉,願為束生

萬山蟠兮有宅一區,吁嗟吉士兮心古而色愉。

平生激烈兮談忠義之事,求師教子兮必有道之儒。

流德誼兮鼎鼎,浸策足兮功名之途。

引壺觴兮自適,玩日月之雙車。

有淑兮爾配,絲枲兮劬劬。

指期頤兮二豎立病,既偕老兮亦相繼而長徂。

望雙旌兮有慟,酹一束兮生

我聞抱膝翁,高臥南中廬。

方其未遇時,邈若與世疏。

起來扶漢業,肉骨成豐腴。

青簡萬世名,寒窗一編書。

出處寧異轍,此道誠非迂。

嬾老天下士,被褐尚窮居。

負米供一飽,晨昏擷園蔬。

自知身有待,寧論食無魚。

博洽貫萬理,收拾歸一途。

翰墨瀉三峽,意氣橫九衢。

才大用寧小,道肥身不臞。

勳名會有時,天意非人圖。

璧玉藏名山,抱璞初不渝。

良工一雇盼,光彩照路隅。

看君策駉馬,原言刈其

春初走京華,秋杪歸舊廬。

簡編廢已久,開卷澀且疏。

誰能擊其蒙,石田或可腴。

雁山有佳士,讀盡天下書。

足跡半九州,不憚道裡迂。

陋邦何足臨,而亦來我居。

相從一尊酒,未厭園中蔬。

笑譚欣有合,浩若縱壑魚。

人生惟所適,所適各有途。

胸中苟不迷,到處皆通衢。

簡瓢有真樂,顏氏何其臞。

沒沒嗟我生,未知終焉圖。

論交須論心,所論在不渝。

原群示一語,令我反三隅。

君無金玉音,請誦一束

翩翩弓之張兮,其亦弛則藏兮。

惟此乘馬,不秣而駕。

惟彼乘駒,不駕以

芻的釋義

漢字芻的含義

芻〈動〉

(象形兼會意。甲骨文字形,從又(手)從草,表示以手取草。俗作芻。本義:割草)

同本義 [mow]

芻,刈草也。像包束草之形。--《說文》。按,像斷草包束以飲馬牛者也。

七曰芻粖之式。--《周禮·太宰》

淫芻蕘者。--《左傳·昭公十三年》

禁芻牧採樵。--《左傳·昭公六年》

芻莝養馬。--《越絕書·外傳本事》

又如:芻牧(割草放牧)

用草喂牲口 [feed]

芻之三月。--《周禮·地官·充人》

又如:芻養(飼養)

芻 〈名〉

喂牲畜的草 [fodder]

食以芻叔。--《莊子·列禦寇》

饋之芻米。--《左傳·僖公二十九年》

民爭負

芻 chu

1喂牲畜用的草:~秣。

2割草。

【芻議】謙辭。指自己粗淺的意見、議論。

────────────────—

芻(芻)chu

⒈割草:~牧田中。

⒉牲畜吃的草。

⒊[芻議]稱自己的意見或議論很粗淺。

古詩大全
 
詩詞大全
詩詞詩句
各朝代的詩
詩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