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散嵇康輩,難教縛宦情。
識高渾脫略,意廣惜沈嬰。
老面煙霞古,醉衣苔蘚生。
西峰難獨往,茶灶對誰烹。
燔肉苟不至,何暇稅冕行。
一日廢禮經,不如無此生。
相鼠知拱手,寒暑不變更。
威儀特文具,衽席為亂萌。
蔑知聖人意,但以口舌爭。
如彼為肉者,死即五鼎烹。
仇池詩裡識焦坑,風味官焙可抗衡。
鑽余權倖亦及我,十輩遣前公試烹。
海雲摸石近東城,莽蒼春郊去路平。
繞寺溪光照金絡,夾堤柳色混青旌。
榴花新釀盈樽淥,玉柄高談照座清。
上客西州勝京口,給鮮牛炙旋供烹。
免冠思脫三塗難,吐舌甘縱五鼎烹。
山色新晴一蘸青,隔溪無數野花明。
杞苗荻筍肥應美,採掇何妨趁晚烹。
(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
長揖山東隆準公。
入門不拜騁雄辯,
兩女輟洗來趨風。
東下齊城七十二,
指揮楚漢如旋蓬。)
不料韓信不聽話,
十萬大軍下歷城。
齊王火冒三千丈,
抓了酒徒付鼎烹。
蝜蝂不畏重,蝸牛好高昇。
涎盡不返宅,力疲竟顛傾。
華亭悲鶴唳,上蔡思蒼鷹。
光寵難久恃,機阱互相仍。
寧甘首陽餓,無作五鼎烹。
風味端宜配曲生,無腸公子藉糟成。
可憐不作空虛腹,尚想能為郭索行。
張翰蓴鱸休發興,洞庭蝦蟹可忘情。
君看醉死真奇事,不受人間五鼎烹。
香湯沐浴更齋清,運動形軀四體輕。
魔鬼自然生怕怖,神魂必定轉安寧。
從無入有皆真實,去住何難妙最精。
五行聚散歸一體,靈源不用苦煎烹。
旆旆黃茆潑眼明,荒郊盡日絕人行。
誰知氣象蕭條處,剩有山川可鼎烹。
一杯齏餺飥,老子腹膨脝。
坐擁茅簷日,山茶未用烹。
漏盡鐘鳴有夜行,幾人故里得歸耕?摧傷自喜消前業,疾恙天教學養生。
鄰曲新傳秧馬式,房櫳靜聽緯車聲。
芋魁菰首君無笑,老子看來是大烹。
大蕊真成九灶火,小鮮何事一杯羹。
終然不免名為累,歲歲琴高入鼎烹。
卓午風來特地清,槐花落處入簷輕。
高荷久待蓮生子,香草不甘梅是兄。
倒屣出迎翻失禮,解衣留坐更忘情。
玉延自是吾家物,欲學盧公也爛烹。¤
少小喜讀書,終夜守短檠,其實無甚解,不幸誤有聲。
勞苦亦何得,空失東皋耕。
暮年乃小黠,告歸學養生。
採藥作遠遊,把釣適幽情。
高樓笛數曲,小軒棋一枰。
餘年置勿憂,不卿何由烹。
暮山青。暮霞明。夢筆橋頭艇子橫。蘋風吹酒醒。看潮生。看潮平。小住西陵莫較程。蓴絲初可烹。
天子重論秀,待之以公卿。
志士抱奇節,猶或場屋輕。
學能苦自琢,詩書腹縱橫。
胡為懷袖間,挾冊角群生。
訶卒闚其旁,執衣來叩楹。
狂狙就新縛,跳突哀且鳴。
豈不念寒孤,顧有素令明。
利祿非可苟,辱甚捨拂烹。
良日登壇計策行,酸鹹甘苦共杯羹。
不須握手師陳豨,修武高眠已合烹。
東風麥壟青,白日桑陰清。
一雉欲媒眾,眾雉無猜情。
五步一飲啄,十步一飛鳴。
暗中觸駭機,鏃發如流星。
洞徹羽毛質,低摧錦繡翎。
卻宛若召客,子常非好兵。
讒言既交搆,禍難即隨生。
齊王聽遊說,韓信急功名。
三軍雖罷戍,一命遽遭烹。
漢字烹的含義
烹〈動〉
(形聲。從火,亨聲。本義:燒煮)
同本義 [boil;cook]
烹,煮也。--《集韻》
故曰:「治大國者若烹小鮮。--《韓非子·解老》
卒買魚烹食。--《史記·陳涉世家》
又如:烹炮(烹調的手藝);烹鮮(比喻治理國家);烹龍炮鳳(形容山珍海味);烹石(煎藥);烹炙(烹煮煎烤);烹庖(烹治;烹煮);烹茗(煮茶或沏茶);烹宰(宰殺烹煮牲畜)
冶煉 [forge]。如:烹煉(冶煉、提煉、錘煉);烹鍛(燒煉);烹金(冶金;煉金);烹銀(煉銀)
一種烹飪方法,先用熱油略炒,然後加入醬油等作料迅速攪拌,隨即盛出 [fry quickly in hot oil and stir in sauce]。如:烹對蝦
烹pēng
⒈燒煮:~調。~飪。
⒉做菜方法之一,熱油把食物略炒後,即加入液汁調味品,迅速攪拌:~對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