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帆如飛鴻,清江轉山急。
回首白雲多,山寒夜中泣。
公武博士賦《高陵篇》,詞意醇古,三復增慨,因繼其後
。
炎劉昔喪亂,天實厭其德。
桓桓孫豫州,起義申討賊。
降年曾不永,有子邁前烈。
伯也英雄姿,一戰基霸業。
仲氏善謀斷,鼎足跨揚越。
神器固有歸,付畀必豪傑。
開國五十年,光明比先哲。
赫赫乘鴻休,配天享褅。
後王過荒淫,邦國用殄絕。
園陵日隤圮,碑版亦摧缺。
精爽猶神明,歷載未磨滅。
陰風或飛揚,古怪憑異物。
嘗聞父老言,往往盪舟出。
當時珍玩器,盡數遭發掘。
枯骸穴螻蟻,塵沙任狼藉。
至今吳城南,過者感歎息。
世無賢方伯,伊誰命修殖。
俯仰無百年,草木同朽卒。
浩歌《高陵篇》,臨風動悲泣。
鐵冠稜稜斧在握,繡衣使者行燕朔。
月冷居庸夜渡關,霜清碣石朝橫角。
聞道愁雲暗朔天,黃沙白磧可人憐。
雞鳴山下多胡壘,牟那峰前亦漢川。
尚想蒙塵悲已已,空懷擊劍勒燕然。
燕然可登石可勒,平生志在伊吾北。
三敗羞稱曹沫功,一匡再見夷吾力。
古稱御史官之雄,震搖山嶽在爾躬。
埋輪張綱有奇氣,抗疏李勉誠英風。
慷慨況曾親甲冑,撫循更是屬疲癃。
片言挾纊士盡起,目中久已無諸戎。
所嗟恩寵未久及,皂囊白簡催歸急。
袞職雖知藉補多,邊民日望驄塵泣。
槁葉殊可憐,寒風吹女急。
天復雨嚴霜,恐女難自立。
零落歸草莽,晚悟嗟何及。
朝陽達機兆,為女增泫泣。
山蹊容車箱,深入遂有得。
古寺依巖根,連峰轉相揖。
樵蘇草木盡,佛事亦蕭瑟。
居僧麋鹿人,對客但羞澀。
雙碑立風雨,八分存法則。
雲昔義靖師,萬里窮西域。
華嚴具多紙,歸來手親譯。
蛻骨儼未移,至今存石室。
遺文盡法界,廣大包萬億。
變化浩難名,丹青畫京邑。
粲然共一理,眩晃莫能識。
末法漸衰微,徒使真人泣。
霜砧聲急。瀟瀟疏雨梧桐濕。無言獨倚闌干立。簾卷黃昏,一陣西風入。年時畫閣佳賓集。玉人檀板當筵執。銀瓶已斷絲繩汲。莫話前歡,忍對屏山泣。
青天志欲騎長虹,半生雙眼四海空。
題詩遠寄廣成子,筆力萬仞搖崆峒。
前年鶴背乘天風,翻然回首江之東。
束書歸隱黃山中,山中偶遇浮丘翁。
人生寰宇總過客,呼酒澆愁醉李白。
十畝耕雲種紫芝,酣歌擊石嫌春窄。
招浮丘,乾坤到處堪遨遊。
丈夫有志身徇國,逢時無意干封侯。
皇天恩澤盈遐陬,忍視吳楚森戈矛。
黃金白璧豈足尚,我愛文章有官樣。
長篇欲向庵壁題,憑陵膏氣三千丈。
住庵道人請書壁,禿毫轟雷停不得。
飛香灑雪淋漓濕,一夜寒風瘦蛟泣。
今夕復何夕,邂逅得良集。
雲消夜氣澄,月住秋空碧。
南窗一樽酒,耿耿寒光入。
浩然起長歎,矯首望東北。
天涯清景同,誰謂關塞黑。
躊躇反傷懷,衰草露蟲泣。
晨纜雖同解。
晚洲阻共拾。
猶如征鳥飛。
差池不可及。
本願申羈旅。
何言異翔集。
君渡北江時。
詎今南浦泣。
煙曀越嶂深。
箭迅楚江急。
空抱琴中悲。
徒望近關泣。
枯蒿茫茫雪初集,青泥小岸硬復濕。
草鞋斷盡余兩耳,十步九倒何由立。
空村無人不敢入,野狗齦齦累百十。
溝中死人血未乾,終夜冤魂自相泣。
舍人固多奇,奉璧登章台。
君王擊缶罷,將軍負荊來。
長卿束髮時,亦復悅名字。
一從臨邛游,心跡了不似。
茂陵未得仁,要是才足依。
高堂援哀琴,月出載婦歸。
文君入成都,乃復愧四壁。
晚見負弩來,良悔抱頸泣。
向夕臨大荒,朔風軫歸慮。
平沙萬里余,飛鳥宿何處。
虜騎獵長原,翩翩傍河去。
邊聲搖白草,海氣生黃霧。
百戰苦風塵,十年履霜露。
雖投定遠筆,未坐將軍樹。
早知行路難,悔不理章句。
秋草馬蹄輕,角弓持弦急。
去為龍城戰,正值胡兵襲。
軍氣橫大荒,戰酣日將入。
長風金鼓動,白露鐵衣濕。
四起愁邊聲,南庭時佇立。
斷蓬孤自轉,寒雁飛相及。
萬里雲沙漲,平原冰霰澀。
惟聞漢使還,獨向刀環泣。
金風暮剪雙頭蕊,啼臉辭秋嫣血紫。
宮女三千罷笑喧,錦雲陣冷鴛鴦死。
滿江煙玉流古香,尋魂弔影愁茫茫。
吳天隊露衰紅濕,一夜波涼小龍泣。
昔游楚澤窺衡湘,飄然欲返川無梁。
途窮問津西入蜀,十年一過如風狂。
欲知滯留視草木,來時尺許今人長。
石龜尚有懷海心,苟非達者寧無情。
倦游於此豈不厭,況乃州縣徒勞人。
官如敝屣端可捐,投劾徑去真欣然。
只憂口紋有從理,一簪不著死道邊。
近聞有客自吳至,試問龍化今何年。
屬車南遊今尚爾,翠華停停照江水。
會稽久闕神禹朝,再喜吳兒識天子。
徑山苕溪兩奇絕,鳳舞龍飛臨觀闕。
宮中又起白玉城,丹樓如霞高嵽嵲。
潮聲浩浩江風急,越水吳山動秋碧。
霓旌玉弭有光輝,西湖蒲柳生顏色。
氣象不與巴山同,年來聞此益欲東。
但期生見翔鳳闕,豈敢望到明光宮。
舉頭試望長安日,遙想烏衣淚沾臆。
逢人寄書往問訊,流落猶為帝城客。
山川雖異風景同,勿作楚辦相對泣。
玉纓翠珮雜輕羅,香汗微漬朱顏酡。為君起唱白紵歌,
清聲裊雲思繁多,凝笳哀琴時相和。金壺半傾芳夜促,
梁塵霏霏暗紅燭。令君安坐聽終曲,墜葉飄花難再復。
躡珠履,步瓊筵,輕身起舞紅燭前。芳姿艷態妖且妍,
回眸轉袖暗催弦。涼風蕭蕭漏水急,月華泛溢紅蓮濕,
牽裙攬帶翻成泣。
秋草馬蹄輕,角弓持弦急。去為龍城候,正值胡兵襲。
軍氣橫大荒,戰酣日將入。長風金鼓動,白露鐵衣濕。
四起愁邊聲,南轅時佇立。斷蓬孤自轉,寒雁飛相及。
萬里雲沙漲,平川冰霰溢。夜聞漢使歸,獨向刀環泣。
十月北風燕草黃,燕人馬肥弓力強。
虎皮裁鞍鵰羽箭,射殺山陰雙白狼。
青氈帳高雪不濕,擊鼓傳觴令行急。
戎王半醉擁貂裘,昭君猶抱琵琶泣。
前身阮始平,今代王摩詰。
偃屈蓋代氣,萬里入方尺。
朽老詩作妙,險絕天與力。
君不見杜陵老翁語,湘娥增悲真宰泣。
舟行千里不至楚,忽聞竹枝皆楚語。
楚言啁哳安可分,江中明月多風露。
扁舟日落駐平沙,茅屋竹籬三四家。
連春並汲各無語,齊唱竹枝如有嗟。
可憐楚人足悲訴,歲樂年豐爾何苦。
釣魚長江江水深,耕田種麥畏狼虎。
俚人風俗非中原,處子不嫁如等閒。
雙鬢垂頂發已白,負水采薪長苦艱。
上山采薪多荊棘,負水入溪波浪黑。
天寒斫木手如龜,水重還家足無力。
山深瘴暖霜露乾,夜長無衣猶苦寒。
平生有似麋與鹿,一旦白髮已百年。
江上乘舟何處客,列肆喧嘩占平磧。
遠來忽去不記州,罷市歸船不相識。
去家千里未能歸,忽聽長歌皆慘棲。
空船獨宿無與語,月滿長江歸路迷。
路迷鄉思渺何極,長怨歌聲苦淒急。
不知歌者樂與悲,遠客乍聞皆掩泣。
漢字泣的含義
泣〈動〉
(形聲。從水,立聲。本義:無聲或低聲地哭)
同本義[weep;sob]
持其踵為之泣。--《戰國策·趙策》
如聞泣幽咽。--唐·杜甫《石壕吏》詩
連拜且泣。--宋·王讜《唐語林·雅量》
太監泣別。--明·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又如:泣勵(哭著激勵);泣詈(邊哭邊罵);泣血捶膺(形容悲痛欲絕的樣子);泣血(無聲痛哭,淚如血湧);泣別(流淚告別)
哭 [cry;weep]。如:泣歧(見歧路有所感傷而哭泣);泣荊(因遺失荊釵而哭泣。比喻留戀舊物,顧念舊情)
泣 〈名〉
眼淚 [tear]
泣下沾衿。--《漢書·李廣蘇建傳》
座中泣下誰最多。--唐·
泣qi
⒈眼淚:~如雨下。
⒉小聲哭:~不成聲。
────────────────—
泣li 1.形容暴風迅猛的樣子。
────────────────—
泣se 1.澀滯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