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下誰移致,江南種得成。
高株非自接,逕尺信能盈。
恨匪堅牢質,漫令城國傾。
未宜貧捨有,風起莫多驚。
天與疏慵,人憐憔悴,分甘拋棄簪纓。有時乘興,波上葉舟輕。十里橫塘過雨,荷香細、蘋末風清。真如畫,殘霞淡日,偏向柳梢明。凝情。塵網外,鱸魚旋鱠。芳酒深傾。又算來、何須身後浮名。無限滄浪好景,蓑笠下、且遣餘生。長歌去,機心盡矣,鷗鷺莫相驚。
十日兩示疾,修途若為情。
閉蓬風濤中,益覺遺死生。
頑石無枯株,千年亦何成。
平生一大事,時至不須驚。
錯落星河天未明,太虛涵露氣全清。
東方隱約生光耀,便覺林間宿鳥驚。
鳥外雲峰晚,沙頭草樹晴。
想初揮灑就,侍女一齊驚。
散慵陟嵐嶺,恰與落日平。
天秋萬宇淡,盡見山水情。
遙煙破眾寂,危花疑月明。
川原自瀟灑,衣袂皆風聲。
鑒空識本性,憑高失平生。
蒼然暮色合,興盡心復驚。
歸路方橋晚,年年此月情。
不知臨老去,更得幾番行。
浩蕩東風闊,微茫遠水橫。
每來心自愛,未要世人驚。
坐聽風雷起空谷,俄看四面野雲生。
道人不作英雄氣,可笑當年失箸驚。
羸驂聊代步,按轡且徐行。
凹凸驚前路,驅馳羨後生。
曉回天尚闇,路滑雨初晴。
得似肩輿穩,歸來醉不驚。
憂患與寒暑,攻人如五兵。
中年學養道,嚴於守堅城。
秋風不相貸,白髮日夜生。
白盡會須止,閱熟已不驚。
臘近千門雪,風高一夜晴。
醉余和初擁,夢破覺窗明。
鼙鼓三年戍,關河萬里情。
應憐鐵甲冷,烽火未須驚。
六尺筇枝膝上橫,中庭岸幘聽鼉更。
露零金掌漢宮曉,月度銀河秦塞明。
菡萏晚花香未減,梧桐病葉墮無聲。
關河又見新秋近,屈指流年一歎驚。
窮居寡儔匹,園廬有餘清。
落葉覆荒池,疏林映高城。
野田刈獲盡,霜畦蔬復登。
寒月無密影,中夜露氣凝。
是時囂煩息,沉思方入冥。
沉冥乃道真,一悟還自驚。
流落人間一萬篇。身閒不入紅塵市,
夢好頻驚畫角聲。日高三丈宿酒醒,
鳥喚一聲春夢驚。
百折清泉繞捨鳴。隔年楊柳綠陰成。藕花多處一舟輕。行處自由皆樂事,得來無用是虛名。等閒榮辱不須驚。
和玉悲無已,長沙宦不成。天從扇枕願,人遂倚門情。
方外懷司馬,江東憶步兵。問君棲泊處,空嶺夜猿驚。
八環流韻寶枝鳴,古鐵無花紫翠明。
莫遣閒人容易振,泉飛石落鬼寰驚。
龍爪灘前江水平,蟆頤山下春草生。
白石既出細可數,雜花初開遠更明。
日落盡見樓閣影,天晴易聞鐘鼓聲。
至今回思三峽路,蛇退猿愁心甚驚。
桂影流金,梨花呈素。蟾宮不鎖霜毫兔。休教容易負年華,西風樹樹行相妒。玉鑒冰壺,翠煙紅霧。薄籠半壁清光露。蜂黃蝶粉了勻施,忽驚
雪嶺梅花綻,雲洞老僧驚。
漢字驚的含義
驚
(形聲。從馬,敬聲。本義:馬受驚)
同本義 [the horse be frightened]
驚,馬駭也。--《說文》
襄子至橋而馬驚。--《戰國策·趙策一》
又如:驚嘶(馬受驚而嘶叫);驚塵(車馬疾駛所揚起的塵土);驚鑣(驚馬)
驚動;震驚[alarm;disturb;start;be startled]
宮庭震驚。--《楚辭·招魂》
其生若驚。--《呂氏春秋·慎大》
震驚百里。--《易·震卦》。鄭註:「驚之言警戒也。」
皆驚忙。--《樂府詩集·木蘭詩》
月出驚山鳥。--唐·王維《鳥鳴澗》
驚問信之。--明·魏禧《大鐵椎傳》
驚為生人。--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
驚(驚)jīng
⒈騾、馬等因受嚇而發狂亂奔:控制~馬。〈引〉害怕,精神緊張:~駭。~慌失措。~心動魄。~恐萬狀。
⒉意料以外的感覺:~喜交集。倍感~奇。
⒊擾亂,震動:~擾。~動。~天動地。
⒋[驚厥]是小兒常見的一種危急症侯("驚"俗稱"驚風"或"抽風","厥"俗稱"昏厥"或"厥逆")。有痙攣、昏迷等症狀。又分急性、慢性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