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連海亙虹霓,雉堞桓桓補甑泥。
總謂軍儲仰吳下,只憐邊釁起淮西。
千旗影逐流雲動,萬杵聲高落日低。
安得韓彭為上將,載光大業撫黔黎。
見說思陵過五溪,熱雲蒸火瘴天低。
星聯南極窮朱鳥,山抱中流界碧雞。
苜蓿照盤官況冷,芭蕉夾道驛程迷。
巍巍堯德元無外,未必文風阻遠黎。
洞中屐響省分攜,不是花迷客自迷。珠樹重行憐翡翠,
玉樓雙舞羨鶤雞。蘭回舊蕊緣屏綠,椒綴新香和壁泥。
唱盡陽關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
避暑逃寒問是非,不離寒暑少人知。
正中來也無回互,句裡藏鋒辨者希
嚴天雪,火雪飛,風吹日炙杜闍黎。
虛已堯黃屋,清心漢弋綈。
乾符開太一,坤軫拓全齊。
鎮國天球在,賓空寶仗迷。
歷年施澤久,四海哭遺黎。
八音克諧,降神也祗。
風馬雲車,陟降在茲。
錫我純嘏,我應受之。
一人有慶,燕及群黎。
稻田高下欲分畦,積潦瀰茫隔寸堤。
天意未收連夜雨,農功良苦半身泥。
一丸莫救風濤決,千頃空憐稼穡低。
朝滿夕除應可信,望晴心緒憶昌黎。
搣搣敗葉飛,黯黯寒雲低。
村墟與市裡,觸目一慘淒。
今日病體輕,駕言適城西。
丹柿滿野店,青簾出江堤。
獵騎載雉兔,樵簷懸鶉雞。
居人各自得,使我念故溪。
故溪不敢說,況復朝金閨。
傷哉嚙雪翁,歲晚猶牧羝。
下愚不自還,大惑終身迷。
君恩何由報,力耕愧黔黎。
錢塘門外古昭慶,取便尋幽過野堤。
僧不參禪修淨業,佛無定相示全提。
法林自是忘憂所,精舍堪稱小隱棲。
而我民艱常滿目,豈能耽靜對闍黎。
父子具曰聖,相謂為仲尼。
獨於春秋學,盲心無能稽。
僻說竺老滓,苛政斯鞅靡。
神天有弗察,大柄斯人屍。
典午起九死,眾鬼宗魔師。
紫宮坐張楚,赤縣生劉齊。
鏐帥豈辦□,□阜實召之。
至今二百年。遺禍殃蒸黎。
攜酒出東郭,尋源到此溪。
偶因盟白鷺,兼得友黃鸝。
雨氣來山北,茶香過竹西。
芙蓉花發處,明日且扶黎。
江南三月春事濃,人間處處熙東風。
山陰亭下羽觴舉,長安小邊簫鼓從。
衣冠酣燕太平久,干戈浸鈍鐵鉞朽。
神州風景雖慷慨,已付新亭一杯酒。
皇天祐宋當此時,乃眷疇作邦家基。
水晶宮裡毓奇瑞,翼日生此神仙姿。
平時功業在學術,治道邊防講明出。
遂將姬旦勤勞心,一洗吳人侈奢羽。
襄陽自昔天下雄,形勢今處常蛇中。
彤弓玈矢自臨牧,輕裘緩帶惟從容。
雞鳴而起夜無寐,切切安危以身繫。
四維盤石罔遺慮,千里毫釐尚深計。
一民未飽公足食,一兵尚寒公以衣。
蒼顏皓鬢已若瘠,黃童白叟人其嬉。
瞻言二十三郡國,根本其蕃賴封植。
農知奠枕士超距,豈但邊人戒生隙。
幾番河檄動漢關,折衝隨出精神間。
平淮既敵江漢盛,救邢況盡春秋難。
往時國未一興役,動以千金大農給。
自公邊用足幕府,不費中朝一毫力。
往時饋識高師,粟殆不及期年支。
自公留屯上方略,粒米狼戾如京坻。
規模宏大有如此,古猶其難況今撽。
朝廷宿望四海重,中外先生一人耳。
我聞文正腹有百萬兵,西賊聞之心膽驚。
胸中武庫今十倍,一塵宜弗轒轀侵。
忠定昔年鎮全益,一信五年方做得。
況今終始一勤字,十年之間示嘗息。
噫嘻楚人申討無日休,越人生聚幾歲周。
規摹止俟機會至,社稷固賴封疆謀。
史毋比公僅羊杜,雅毋詠公止申甫。
昌唐安得十元吉,平蔡惟須一裴度。
黃扉紫闥深帝思,袞衣赤舄行公歸。
原公壽躬壽王國,牛馬下走亦壽域之黔黎。
聖人宥天下,幽鑰動圜狴。六甲迎黃氣,三元降紫泥。
籠僮上西鼓,振迅廣陽雞。歌舞將金帛,汪洋被遠黎。
潞河數百里,家家懸柳枝。
言自春至夏,雨澤全未施。
燥土既傷禾,短苗不掩陂。
轆轤干以破,井涸園菜萎。
舊米日增價,賣者尚猶夷。
貧者止壟頭,悵望安所之。
還視釜無煙,束腰相對饑。
欲貸東西鄰,鄰家先我悲。
且勿計終年,胡以延此時?
樹未盡蒙災,爭走餐其皮。
門外兼催租,官府嚴呼追。
大哭無可賣,指此抱中兒。
兒女況無多,賣盡將何為?
下民抑何辜,天怒乃相罹,
下民即有辜,天恕何至斯!
視天非夢夢,召之者為誰?
嗚乎!雨乎!
安得及今一滂沱,救此未死之遺黎!
清酤洋洋,虔恭洋茲。
條鬯敷宣,神用歆之。
尊疊靜嘉,金奏諧熙。
於皇肆祀,休我群黎。
上元高會集群仙,心齊何事欲祈年。
丹誠儻徹玉帝座,且共吾人慶大田。
蓂生三五葉初齊,上元羽客出桃蹊。
不愛仙家登真訣,願蒙四海福黔黎。
選石鋪新路,安橋壓古堤。
似從銀漢下,落傍玉川西。
影定欄杆倒,標高華表齊。
煙開虹半見,月冷鶴雙棲。
材映夔龍小,功嫌元凱低。
從容濟世後,餘力及黔黎。
濛濛膏雨遠空迷,點滴圓紋水繞堤。
柳帶喜如和醉舞,花房愁似宿妝啼。
煙籠麥隴連天闊,雲映漁舟掠岸低。
廉使解分天子念,一篇騷雅慰蒸黎。
寂寞橫塘路,新篁覆水低。東風潮信滿,時雨稻粳齊。
寡婦共租稅,漁人逐鼓鼙。慚無卓魯術,解印謝黔黎。
清酤洋洋,虔恭洋茲。
條鬯敷宣,神用歆之。
尊疊靜嘉,金奏諧熙。
於皇肆祀,休我群黎。
漢字黎的含義
黎〈形〉
(形聲。從黍,利省聲。本義:黍膠。以黍米製成。古代用以粘履)
假借為「齊」。眾多,數目很多 [numerous]
民靡有黎,具禍以燼。--《詩·大雅·桑柔》
黎,眾也。--《爾雅》
黎民於變時雍。--《書·堯典》。傳:「眾也。」
以能保我子孫黎民。--《禮記·大學》。註:「眾也。」
覺悟黎烝。--《漢書·司馬相如傳》。註:「黎烝,眾庶也。」
黎民不饑不寒。--《孟子·梁惠王上》。又如:黎庶(民眾;百姓);黎氓(黎民,人民);黎甿(黎民,人民);黎首(黎民·黔首)
顏色黑中帶黃 [with a dark complexion;weather beaten]
土青曰黎。
黎li
⒈眾,多:~民(百姓)。
⒉[黎明]天剛濛濛亮的時候。
⒊[黎族]我國少數民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