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風吹蘭衿,蘚暈識芒履。
尋幽古招提,偶識尊者墓。
斷碣眠蒼雲,慈容修香霧。
孤山豈無詩,未若壁間句。
團團桂影,怕人道、大地山河里許。舊日影娥池未缺,驚斷霓裳歌舞。雪白長城,金明古驛,儘是乘槎路。少年白髮,自無八駿能去。猶記流落荒濱,故人相過,共吹簫前度。無酒無魚空此客,昨夜留之不祝睡起披衣,行吟坐對,又有重圓處。不知今夕,那人有甚佳句。
一年辛苦歲終成,夜杵相聞曉甑香。
缸面浮蛆初滃滃,小槽壓作春簷鳴。
東鄰麥磨連日響,餅料已蔞牙長。
磨刀霍霍割紅鮮,銀鬣翻光趁湖上。
歲闌無事且招邀,鄰曲披榛共來往。
為言今歲勝去年,來歲應須更勝前。
去年除夜各走險,荒村千里無人煙。
今年山捨一爐火,妻子甥孫相對坐。
巷翁裡媼在眼前,共酌瓦盆行果蓏。
只憐舊歲去無還,惜此須臾未去間。
多情一宿尚難別,況是相同一歲闌。
固知無計得留駐,只怕眠中不知去。
添燈續火甚慇勤,起寫桃符覓詩句。
東華軟塵飛撲帽,黃金絡馬人看好。
渠儂胸中誰得知,畏禍憂讒鬢先老。
舉世輸與平元衡,青山白雲過一生;出門曳杖便千里,白雲不約常同行。
敲門剝啄雲沒履,劇談未竟還東去。
到山分我一片雲,並遣春風吹好句。
吾聞達士道,窮通順冥數。
通乃朝廷來,窮即江湖去。
謝公才廓落,與世不相遇。
壯志郁不用,須有所洩處。
洩為山水詩,逸韻諧奇趣。
大必籠天海,細不遺草樹。
豈唯玩景物,亦欲攄心素。
往往即事中,未能忘興諭。
因知康樂作,不獨在章句。
省齋先生太高寒,肯將好官傅好山。
又告君王覓閒散,要讀短檠三萬卷。
州家新畫瑞霧圖,渠莫錯認何關渠?
青原兩公復雙起,山川出雲不在此。
自憐無地寄病身,四海知己非無人。
老窮只是詩自悟,春色撩人又成句。
人間五十年,自笑晚乃悟。
歸來寫苔紙,老憊無傑句。
詩見本書魏野一○。解城條山聯句
往時初脫九秋痾,詩興曾聯水部何。
(謂居湘時患痢病起與塾師何璞元相酬唱)彈指黍離迎暮景,牽腸桃梗廢酣歌。
堯年歷歷蒼人死,禹甸茫茫白骨多。
擬撥烽煙追謝客,登山心跡托頤阿。
(康樂登永嘉綠嶂山詩有頤阿竟何端句)
屈指數春來,彈指驚春去。簷外蛛絲網落花,也要留春祝幾日喜春晴,幾夜愁春雨。十二雕窗六曲屏,題遍傷心句。
淚眼江頭看錦樹。別離又還秋暮。細水浮浮,輕風冉冉,穩送扁舟去。歸去江山應得助。新詩定須多賦。有雁南來,槐溪千萬,寄我驚人句。
笑平生、布帆無恙,堂堂穩送君去。江聲悲壯崖殷血,曾是英雄行處。今亦古。甚一點東風,天不周郎與。城幡夜豎。幾銅爵春殘,戰沙秋冷,華發遽如許。東坡老,千載風流兩賦。餘音不絕如縷。臨皋一笑三生夢,還認岷峨鄉語。揮玉麈。盡不礙燈前,痛飲簷花雨。雪堂在否。管駕鶴歸來,為君細賞,蝴蝶上階句。
平生樂行役,不耐常閉戶。
今朝新雨霽,一笑整巾屨。
青猿導幽蹊,春草伴微步。
雖雲尊酒薄,蔬果亦略具。
辛夷發高枝,楊柳吹墮絮。
行歌不知遠,落日呼野渡。
橫林已棲鴉,淺水猶立鷺。
歸來意頗豪,古錦有新句。
秋霧郁不開,曚曨夾溪樹。
深枝尚宿禽,寒葉時驚露。
我居溪之陰,早景誠所慕。
開溪吐初陽,獨吟神與晤。
豈意方袍人,而懷此焉趣。
忽枉瓊玖章,無慚惠休句。
秋水涓涓,情渺渺、美人何許。還記得、東堂松桂,對床風雨。流水桃花西塞隱,茂林修竹山陰路。二十年、歷歷舊經行,空懷古。評硯品,臨書譜。箋畫史,修茶具。喜一愚天稟,一閒天賦。百戰徵求千里馬,十年餖飣三都賦。問何如、石鼎約彌明,同聯句。
畫餅充飢人笑汝。一庵歸掃南陽塢。擊竹作聲方省悟。徐回顧。本來面目無藏處。卻望溈山敷坐具。老師頭角渾呈露。珍重此恩逾父母。須薦齲堂堂密密聲前句。
麻姑親采扶桑木,鏤脆排焦其數六。
雙成捧立王母前,曾按瑤池白雲曲。
幾時流落來人間,梨園部中齊管弦。
管弦才動我能應,知音審樂功何全。
吳宮女兒手如筍,執向玳筵為樂准。
數聲慢,仙人履齒下雲棧,
老狐臘月渡黃河,緩步輕輕踏冰片。
數聲急,空江雹打漁翁笠,
鮫人泣對水精盤,滿把珠璣連瀉入。
劃然一聲送曲徹,由基射透七重札。
金罍冷落闃無聞,隴頭凍把泉聲絕。
律呂與我數自齊,絲竹望我為宗師。
總驅節奏在術內,歌舞之人無我欺。
所以唐相牛僧孺,為文命之為樂句。
高郎客京華,好事有左顧。
儒林丈人行,乃得曳裾處。
亦知短褐底,蘊抱美無度。
繼今數公間,可但傳新句。
西風迎公來,東風送公去。
尚欲留朱轓,公行不可祝
無酒對公傾,有懷為公賦。
夫子文武資,亦復廓廟具。
剛方仰術業,坦夷見襟度。
青衫試州縣,機鋒微已露。
吾意有不可,萬夫挽不顧。
翱翔諸公間,籍甚當時譽。
峨冠上烏台,直諫汲長孺。
風雲千載合,冕旒一言寤。
凜凜議論余,可使淮南懼。
天威瞻咫尺,政塗去跬步。
興逸頓言歸,解佩苕溪路。
湖山聊寄懷,詩書尚溫故。
中外豈不殊,進退自餘裕。
宣城唇齒邦,望公來何暮。
我饑我顰呻,公飯公覆護。
舉首望旌戟,指期詠襦褲。
平生觸邪手,不難鋤弊蠹。
雙溪疊嶂間,按堵百我慮。
坐席豈容溫,當饋意久注。
獻納念伏蒲,謀謨懷借箸。
行矣股肱良,歸作腹心助。
要觀今周公,聲名三吐哺。
便當侶夔龍,何止冠鵷鷺。
自念接門牆,連歲忘羇寓。
鷁首明當飛,驥尾何由附。
幾日復升堂,青天披宿霧。
過雁與來魚,猶當奉尺素。
西去無多程,不誦陽關句。
滿目江山四望幽,白雲高卷嶂煙收。
日回禽影穿疏木,風遞猿聲入小樓。
遠岫似屏橫碧落,斷帆如葉截中流。
(缺二句)
漢字句的含義
句 gou
(形聲。從口。正當讀今言鉤,俗作勾。本義:彎曲)
同本義 [bend]
句,曲也。--《說文》。段註:「凡曲折之物,侈為倨,斂為句。考工記多言倨句。」
越子為左右句卒。--《左傳·哀公十七年》
句兵欲無彈。--《考工記·廬人》
覆之而角至謂之句弓。--《考工記·弓人》
履句履者知地。--《莊子·田子方》。李註:「方也。」
句者畢出。--《禮記·月令》
古之人衣上有冒而句領者。--《尚書大傳》
句者畢出,萌者盡達。--《禮記·月令》
(草木出土時,彎的叫句,直的叫萌。)。又如:句爪(鉤形的尖爪);句枉(曲枝);句曲(彎
句ju
⒈句子,能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單位:造~。疑問~。
⒉量詞:兩~話。
⒊見gōu。
────────────────—
句gōu
⒈〈古〉同"勾"。[句踐]春秋時代越王名。
⒉見ju二。
────────────────—
句gou 1.通"彀"。張滿弓。 2.見"句當"。
────────────────—
句qu 1.通"絇"。鞋頭的裝飾品。 2.通"斪"。見"句欘"。
────────────────—
句jiǔ 1.見"句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