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鷁載池心月,長虹誇水中天。主人情重客留連。便欲乘風寒殿。霜竹且傳秋信,鏡蕖不作春妍。夜涼正好倒金船。朔飲而今再見。
前年冠獬豸,戎府隨賓介。去年簪進賢,贊導法宮前。
今茲戴武弁,謬列金門彥。問我何所能,頭冠忽三變。
野性慣疏閒,晨趨興暮還。花時限清禁,霽後愛南山。
晚景支頤對尊酒,舊遊憶在江湖久。庾樓柳寺共開襟,
楓岸煙塘幾攜手。結廬常占練湖春,猶寄藜床與幅巾。
疲羸只欲思三徑,戇直那堪備七人。更想東南多竹箭,
懸圃琅泊猩`。裁書且附雙鯉魚,偏恨相思未相見。
前宮路非遠,舊苑春將遍。玉戶看早梅,雕樑數飛燕。
身輕逐舞袖,香暖傳歌扇。自和秋風詞,長侍昭陽殿。
誰信後庭人,年年獨不見。
雪初銷,斗覺寒將變。已報梅梢暖。日邊霜外,迤邐枝條自柔軟。嫩苞勻點綴,綠萼輕裁剪。隱深心,未許清香散。漸融和,開欲遍。密處疑無間。天然標韻,不與群花斗深淺。夕陽波似動,曲水風猶懶。最銷魂,弄影無人見。
更憔悴、羞人見。
大丈夫,秉慧劍,
一掃邪魔如掣電。金剛三昧獨威雄,
不見觀音誰得見。
男兒婦人帶弓箭,塞馬蕃羊臥霜霰。寸步東西豈自由,
偷生乞死非情願。龜茲觱篥愁中聽,碎葉琵琶夜深怨。
竟夕無雲月上天,故鄉應得重相見。
避風急投港,港狹水如線。
沙頭虎跡多,此是銅陵縣。
亂山號枯松,長風舞寒霰。
饑鳧宿荒畈,小雁帶飛箭。
廢剎撞破鐘,催科走郵傳,
娼家編棘門,村飾無釵釧。
日納抱酒錢,夜陪縣官宴。
有身悵此生,又復墮貧賤。
荒譙更點差,信步空階遍。
未昏行人絕,月色湯江面。
啜盡茶葉苦,不與愁魔戰。
托興入短歌,聊以記吾見。
六七十里不為遠,百書不如一會面。
之子相期十日間,要與梅花並相見。
小小芙蕖紅半展。占早爭先,不奈腰肢軟。羅襪凌波嬌欲顫。向人如訴閨中怨。把酒與君成眷戀。約束新荷,四面低歌扇。不放遊人偷眼盼。鴛鴦葉底潛窺見。
心直如弦,性急似箭。
翻手覆手,日面月面。
零敲碎打破沙盆,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津亭薄晚張離燕。紅粉□歌持酒勸。歌聲煎淚欲沾襟,酒色□□□□□。□□會有歸風便。休道相忘秋後□。□□□抵故人心,惆悵故人心不見。
轔轔雙車輪,一日千萬轉。
同心不同車,別離時屢變。
車輪尚有跡,相思獨不見。
陰雲欲暗江頭樹,屋角先聞鵓鴣語。
瀟瀟漸作打窗聲,誰道巢居不知雨。
雨晴喚婦卻同飛,須知此物心無機。
豈比人間情義變,銜冤誓死不相見。
飄蕭我是孤飛雁。不共紅塵結怨。幾度蓬萊清淺。側翅曾傍看。有時飛入西真院。許趁風光流轉。玉芯綠花開遍。可惜無人見。
春風緩,春日暖。
山鳥嘲啾,山花爛熳。
達磨面壁九年,歸宗拭壞雙眼。
諸人還會麼,南山粲,
白石爛。擁之不聚,
撥之不散。聽之不聞,
覷之不見。
春遇瑤池,長空飛下殘英片。素光圍練。寒透笙歌院。莫把壽陽,妝信傳書箭。掩香面。漢宮尋遍。月裡還相見。
風乍扇。簾外落紅千片。飛盡落花春不管。斗忙鶯與燕。往事上心撩亂。睡起日高猶倦。料得伊家情眷眷。近來長夢見。
碧樹陰圓,綠階露滿。金波瀲灩堆瑤盞。行雲會事不飛來,長空一片琉璃淺。玉燕釵寒,藕絲袖冷。只應未倚闌干遍。隨人全不似嬋娟,桂花影裡年年見。
藹藹層城陰,彌彌溪流漫。
問誰所構堂,軒窗傍高岸。
答雲唐刺史,文采當時冠。
華筵勢獨高,賓佐俱才彥。
吹簫橫落日,畫蒨如雲散。
健兒簸旌旗,水戰逞奇玩。
臨流賦新詩,意氣共稱歎。
烽火幾荒殘,城郭多遷換。
歌聲久矣滅,郵亭鎖溪畔。
台傾鳥雀下,闌壞鳧瑽亂。
惟余南山青,依然眼中見。
漢字見的含義
見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頭上加只眼睛,就是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義:看見,看到)
同本義 [see;catch sight of]
見,視也。--《說文》
未見君子。--《詩·周南·汝墳》
利見大人。--《易·乾》
見龍在田。--《易·乾》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禮記·大學》
見而不見,聞而不聞。--《韓非子·主道》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樂府詩集·木蘭詩》
見兩小兒辯鬥。--《列子·湯問》
兒童相見不相識。--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虎見之。--唐·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裡尋常見
見(見)jian
⒈看到:看~。耳聞目~。〈引〉接觸,遇到:膠卷忌諱~光。病剛好,不要~寒。
⒉看得出,顯現出:初~成效。已~分曉。
⒊會面,會晤:會~。接~。
⒋看法,認識,擴大知識:~解。~識。遠~。不固執己~。
⒌指明出處:~上頁。
⒍助詞。
1用在動詞前,〈表〉被動:莫~笑。別~怪。
2用在動詞前,〈表〉對說話人怎麼樣:~教。請~諒。
⒎用在"聽"、"聞"、"看"等動詞後,〈表〉效果:聽~了。看~了。
⒏〔見習〕學得專業知識的人剛到工作崗位去,現場實地工作實習:~習生。
⒐〔見證〕親眼看到,可以作證的人。也指可以作證的事物。
⒑見xian。
────────────────—
見(見)xian
⒈顯出,出現,顯露:表~。華佗再~。曇花一~。
────────────────—
見"儋藍"。
4姓。三國吳有儋萌。見《三國誌.吳志.薛綜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