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牧之之風流,後有元之之篇詠。
怪石倚洪流,朱欄截荒磴。
來窺空曠野,喜值波瀾定。
涵虛無邊裹,見底皆淥淨。
磁湖萬家會,華閣相輝映。
雙峰引西洑,控帶浮郭盛。
乃知一聚落,富庶亦有命。
鐵治今久貧,豪右蓋已玻
憶初締造人,有力如卓鄭。
瑰材照密石,歲久尚鮮瑩。
俯仰正忘歸,白日動明鏡。
風順當進帆,徘徊寄孤詠。
雲收一點無,秋洗四山淨。
野水吞長天,涼月分兩鏡。
倚湖閣虛窈,緣石竹修勁。
孤斟領幽寂,新醪快村硬。
露冷欺病骨,更闌瞻斗柄。
欲去未屬饜,倚欄成短詠。
秋風吹海氛,氣候頗不令。
昏昏七十翁,擾擾半月玻
著書殊未成,即死目不瞑。
扶持賴藥物,僅得全性命。
雨添苔暈青,風入桐枝勁。
深巷無人聲,搘頤發孤詠。
嘗聞眾樂亭,未窺眾樂景。
今蒙貺新詩,若得暫觀剩
萬象盈紙來,孤風隨筆騁。
丹青慚近功,造化與遙領。
因識主人懷,殆非郡侯政。
所寄嬉游中,期歡眾庶競。
無俾一夫愁,將和四時盛。
此而推是心,況乎持大柄。
青山綠水佳,百草千花勝。
吾將因宦游,異日細謠詠。
容典既膺,台備既正。
羽術外列,揚顏中映。
如帝如天,以莊以靚。
六宮承式,二南流詠。
陽春二三月,
諸花盡芳盛。
持底喚歡來,
花笑鶯歌詠。
金行在節,素靈居正。氣肅霜嚴,林凋草勁。
豺祭隼擊,潦收川鏡。九谷已登,萬箱流詠。
昭見精衷,靈承端命。
青帝姑懷,神禖儲慶。
祚以蕃昌,協於熙盛。
螽斯眾多,流於雅詠。
土穴秋來,溫溫漸覺陽和勝。幽棲興。道家偏稱。疏懶多貧玻凜冽天寒,葉落山川淨。窗前競。雪飄風勁。熱焙閒吟詠。
平生謹樽酒,投老更齊聖。
優遊接嘉賓,能使百憂屏。
可憐陶士行,飲少亦致玻
豐下改舊容,浮采滿青鏡。
升降氣失常,醫經雲上盛。
亟試黃昏湯,要期勿藥慶。
朝來覺清爽,臨窗發幽詠。
吾友守道氣剛勁,丑邪扶直出天性。
意高身賤無所發,胸中事事先後併。
襄嘗畏其大勇果,願以中直為得正。
忽聞魯士李山英,移書告之要力行。
曰今天下最急務,邊頭戰守羌夷橫。
異術紛回蠹化原,佞夫欺巧疵邦政。
生民失職餽斂繁,勢若久旱方雩禜。
安得快雨洗長空,萬物蕭森蒙大慶。
古人有以身徇言,前者已僵後者更。
況值朝廷上寬大,苦諫兼容天子聖。
我疾不幸子可屬,或列封章或庭諍。
勿學得路世俗兒,軟語妖歌日酣醟。
乃知山英落落者,支革雖疲心逾競。
予思物理似顛倒,難用智愚准衰盛。
賢豪既少遇又稀,或老且困壯而玻
就令貴顯亦迍躓,尤觸陰機石臨阱。
一思九歎起呼天,何等官曹司是柄。
由來宰主都冥寞,用捨惟時窮達命。
山英歸去亦何恨,門外無塵春色淨。
回看名宦似浮漚,都把雄心付觴詠。
寸晷不相待,四時互如競。客思先覺秋,蟲聲苦知暝。
霜松積舊翠,露月團如鏡。詩負屬景同,琴孤坐堂聽。
相期黃菊節,別約紅桃徑。每把式微篇,臨風一長詠。
疏星淡秋明,陰霞絢朝映。
積雨成坐愁,晨光動幽興。
石門歸馭引,湍浦漁舠並。
曠蕩萬景新,歸藏四山靜。
平湖風漪綠,遠岸秋沙淨。
洋洋游魚逝,泛泛輕鷗泳。
隱顯乖夙心,感遇見真性。
倦游時自悼,違己將安竟。
憂端從中來,茫茫發孤詠。
把麗情、分付良工,傳奇漫為重剩開戶迎風,拂花動月,寫盡西廂景。笑書生,最僥倖。剛道師婚勝琴聘。沉靜。問姓名非是,近時三影。空思蔗境。畫鹽梅、不濟調羹鼎。翻殘金舊日,諸宮調本,才入時人聽。減容光,懶窺鏡。鳳枕鴛衾與誰□。重贈。李紳歌□,續微之詠。
宜人之地少陵詩,閱玩前賢詞意奇。
爛然五詠非虛語,們壓坤方占一維。
青青四顧列群山,生自天工巧若{左金右孱}。
玲瓏拔地聳層秀,崢嶸嵯峨星斗間。
其中有洞十二所,七星山下棲霞府。
日月華君顯跡靈,遇者當時鄭冠卿。
歸到人間已三載,仙洞光陰時未改。
至今舊記傳無窮,玄巖蟠蟄聞白龍。
一泓沈碧寒潭瑩,水月圓明下翠峰。
枕城樓觀環俯視,綠鎖喬林春日媚。
秦碑柳記已難觀,漓水南流泛渺漫。
慶林巽穴玄風出,華景高明隱丹室。
西方虛秀貫山腰,南華朝陽風景饒。
夕陽北牖通仙徑,白雀嘉蓮池淥淨。
許多佳致卒難題,留與詞人賡雅詠。
剡中東南奇,若人緇侶勝。
一住忽十年,禪房得深靜。
高扉敞重崖,修橋入危磴。
林端識名香,水際聞清磬。
征茫度雲壑,掩映披華徑。
長松支遁吟,盤石曇猷定。
別來幾夢思,游塵生麈柄。
晨窗對新圖,蕭條發孤詠。
於穆神宗,惟皇永命。
牙楝六尊,聲歌千詠。
不可不出城,頑軀百無玻
不可不出城。老眼亦何淨。
第一脫俗塵,最便於野性。
第二井不鹹,所至水可飲。
第三魚價賤,第四酒味勝。
第五無火驚,第六無燈禁。
第七航船歌,欸乃亦可聽。
爾曹居城中,小屋如敗甑。
臭穢之所蒸,面面環廁圊。
五更聞喪鼓,骨肉付煙燼。
巧偽以為生,語無一可信。
婦女孤媚繁,商賈狙詐競。
天下不皆然,杭城為特甚。
我今才出城,七美一朝並。
眺望心神情,眠臥魂魄定。
空闊水雲間,孰謂雪風勁。
寄語城中人,何時免阱。
不可不出城,所以發茲詠。
流水彎還來,羽觴酬酢競。
應有蘭亭篇,邦人起歌詠。
漢字詠的含義
詠
(形聲。從口,永聲。又作「詠」。本義:曼聲長吟;歌唱)
同本義 [chant;sing;intone]
詠,歌也。或從口。--《說文》。段註:「堯典曰:『歌永言。』樂記曰:『歌為之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
搏拊琴瑟以詠。--《虞書》。鄭註:「謂歌詩也。」
五曰夷則,所詠歌九則,平民無二也。--《國語·周語下》
人喜則斯陶,陶斯詠。--《禮記·檀弓》
詠而歸。--《論語·先進》
詠殷周之《詩》。--班固《東都賦》
又如:詠士(詩人);詠雪(詠絮。泛指有詩才的女子);詠哦(歌詠吟哦);詠吟(曼聲誦讀);詠言(吟詩)
詠(詠)yǒng
⒈聲調抑揚地念誦或歌唱:吟~。歌~。
⒉用詩詞等來讚頌或敘述:~志。~梅。~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