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派連淮上,黃樓冠海隅。
此詩尤偉麗,夫子計魁梧。
世俗輕瑚璉,巾箱襲武夫。
坐令乘傳遽,奔走為儲須。
邂逅我已失,登臨誰與俱。
貧貪倉氏粟,身聽冶家模。
會合難前定,歸休試後圖。
腴田未可買,窮鬼卻須呼。
二水何年到,雙洪不受櫓。
至今清夜夢,飛轡策天吳。
心枯衲亦枯,歸岳揭空盂。七貴留不住,孤雲出更孤。
燒灰猶湯足,雪片似黏須。他日如相覓,還應道到吳。
天形包舊楚,水影動全吳。
誰將西子比西湖,舊日繁華漸欲無。
始信坡仙詩是讖,捧心國色解亡吳。
楚州淮陰娑羅樹,霜露榮悴今何如。
能令草木死不朽,當時為有北海書。
荒碑雨侵澀苔蘚,尚想墨本傳東吳。
宣升接境古高圩,多稼連雲號上腴。
水毀木饑猶解有,力耕火耨故應無。
瓠肥何計今糠覈,劃竅空憂古葦苻。
昨夜濃雲望東北,只應雨腳在三吳。
經年薄宦客桐廬,市邑蕭然一物無。
名酒不來惟飲濕,長魚難覓且焚枯。
支離鶴骨寒添瘦,宛轉龜腸夜自呼。
更與兒曹同一笑,燈前短褐拆天吳。
白雲二十七,倒跨楊岐驢。
相當子歲年,力挽千乘車。
佛法全盛日,南方即吾廬。
後來鑿空輩,一一人為徒。
誠負子遠遊,芒鞋費無餘。
百饑僅一飽,抱病幾亡軀。
是病何所起,為藥當何須。
不如速歸休,問津於故吾。
方舟有家學,放光照西都。
寄聲為多謝,勿謂今無書。
峨嵋舊時月,夜夜來東吳。
藹藹才名世,駸駸日轉禺。
一時同接淅,平昔共棲梧。
攬轡真壯士,擁旄良丈夫。
塵埃脫緇綬,水石慰霜須。
勝地來相失,清樽未暇俱。
射余空見帖,鑄罷只觀模。
歸計何當決,徂年貴早圖。
檻中終為食,韝上恥聞呼。
顧我千羊毳,平生一釣艫。
微官不須滿,也複試游吳。
梯山航海幾崎嶇,來謁金陵薛大夫。毛髮豎時趨劍戟,
衣冠儼處拜冰壺。誠知兩軸非珠玉,深愧三縑恤旅途。
明日過江風景好,不堪回首望勾吳。
群心爭欲專公閭,愁殺凌雲醉老奴。
緩帶輕裘信瀟灑,曾知晉事已知吳。
斷髮雕肌費一軀,岐陽萬國布黃朱。
仲雍不解兄深意,季歷攜昌亦天吳。
十里紅樓。問聲價如今,誰滿揚州。白髮書記,此日重遊。聽取席上名謳。擁冰弦斜佇,更為我、斂笑凝眸。覓黃騮。看端端怎比,楚楚風流。慇勤砑綾小草,寫不盡宮汝,一段春柔。淡水疏花,知誰消受,幾度簾卷香收。怕巫娥歸去,空惆悵、夢斷情留。把離愁。付行雲行雨,楚尾吳
燕國由來士女都,家家行樂集城隅。
豈無魚鳥如靈沼,若有傳鱸似太湖。
我縶南冠嘗獨到,君邀北使欲相呼。
驅車宵濟盧河去,十里荷花待入吳。
海上去應遠,蠻家雲島孤。竹船來桂浦,山市賣魚須。
入國自獻寶,逢人多贈珠。卻歸春洞口,斬象祭天吳。
誰人能奪伯氏邑,何德敢隳三子都。
內史自侵漢家廟,未須削楚更衰吳。
官曹有底著迂疏,只合江湖老釣徒。
萍梗可能忘在莒,蓴鱸只有夢歸吳。
十里紅樓。問聲價如今,誰滿揚州。白髮書記,此日重遊。聽取席上名謳。擁冰弦斜佇,更為我、斂笑凝眸。覓黃騮。看端端怎比,楚楚風流。慇勤砑綾小草,寫不盡宮汝,一段春柔。淡水疏花,知誰消受,幾度簾卷香收。怕巫娥歸去,空惆悵、夢斷情留。把離愁。付行雲行雨,楚尾吳
饒陽接種江南少,越上楞梅天下無。
梅熟應同兒輩吃,有兄八十信東吳。
君不見吾鄉少年曹子桓,文章七步相後先。
有時擲筆事弋獵,邀輕截駿馳平原。
濊貊名弓燕代馬,射雉歸來燕清夜。
一聞驚倒荀令君,何物書生乃知射。
我雖把筆笑腐儒,束腰待懸玉鹿廬。
自從病臂憂親友,百嗜為之心一枯。
降癘無名天悔禍,奪之而與復完軀。
但慚未使杯安肘,猶負當年門掛唬
便使淒涼身未伏,略聞弓馬氣猶粗。
莫謂早衰須袖手,將軍臂折尚平吳。
漢字吳的含義
吳
(會意。從口,從矢。矢,像頭的動作。合起來表示晃著頭大聲說話。本義:大聲說話,喧嘩) 同本義 [peal]
不吳不敖,胡考之休。--《詩·周頌·絲衣》。傳:「吳,嘩也。」
吳
[方]︰大 [big]。如:吳魁(大而平的盾);吳榜(大棹,划船工具。亦指船)
吳
吳國 [Wu state]。公元222-280年孫權所建的國家。如:吳越(古代的兩個敵對國家。借指仇人);吳歈(吳地的歌聲);吳牛見月(吳地的牛怕熱,看見月亮以為是太陽,喘息起來);吳越氣脈(比喻較高的水平和標準);吳頭楚尾(指吳楚之間的地區)
吳承恩
[Wu Chengen] (約1500-約1582)。明朝文學
吳(吳)wu
⒈〈古〉大聲說話:不~不敖(敖:嗷,喧嘩)。
⒉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域。
⒊三國(魏、蜀、~)之一。公元222-280年。第一代君主是孫權。轄區在今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一帶。
────────────────—
吳yu 1.地名用字。參見"吳阪"﹑"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