纓結尾的詩詞詩句,纓字結尾古詩詞,末尾字是纓字古詩詩集,結尾字最後1個字是纓字的詩句

古詩詞結尾字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例如:想查詢字結尾的詩,請輸入漢字

查詢類型:    

隴頭秋月明, 隴水帶關城。 笳添離別曲, 風送斷腸聲。 映雪峰猶暗, 乘冰馬屢驚。 霧中寒雁至, 沙上轉蓬輕。 天山傳羽檄, 漢地急徵兵。 陣開都護道, 劍聚伏波營。 於茲覺無度, 方共濯胡
無機還得罪, 直道不傷情。 微雨昏山色, 疏籠閉鶴聲。 閒居多野客, 高枕見江城。 門外長溪水, 憐君又濯
弱冠負文翰, 此中聽鹿鳴。 使君延上榻, 時輩仰前程。 丹桂竟多故, 白雲空有情。 唯餘路旁淚, 沾灑向塵
煩暑避蒸郁, 居閑習高明。 長風自遠來, 層閣有餘清。 散灑納涼氣, 蕭條遺世情。 奈何誇大隱, 終日系塵
九月蓮花死, 萍枯霜水清。 船浮天光遠, 棹拂翠瀾輕。 古木□□□, 了無煙靄生。 游鱗泳皎潔, 洞見逍遙情。 漁父一曲歌, 滄浪遂知名。 未知斯水上, 可以濯吾
歸去南江水, 磷磷見底清。 轉逢空闊處, 聊洗滯留情。 浦樹遙如待, 江鷗近若迎。 津途別有趣, 況乃濯吾
名遂功成累復輕, 鱸魚因起舊鄉情。 履聲初下金華省, 帆影看離石首城。 化劍津頭尋故老, 同亭會上問仙卿。 冥鴻高舉真難事, 相送何須淚滿
孟冬陰氣交, 兩河正屯兵。 煙塵相馳突, 烽火日夜驚。 太行險阻高, 挽粟輸連營。 奈何操弧者, 不使梟巢傾。 猶聞漢北兒, 怙亂謀縱橫。 擅搖干戈柄, 呼叫豺狼聲。 白日臨爾軀, 胡為喪丹誠。 豈無感激士, 以致天下平。 登高望寒原, 黃雲郁崢嶸。 坐馳悲風暮, 歎息空沾
韋曲樊川雨半晴, 竹莊花院遍題名。 畫成煙景垂楊色, 滴破春愁壓酒聲。 滿野紅塵誰得路, 連天紫閣獨關情。 渼陂水色澄於鏡, 何必滄浪始濯
一聞河塞上, 非是欲權兵。 首尾誠須畏, 膏肓慎勿輕。 多門徒可入, 盡室且思行。 莫為無媒者, 滄浪不濯
肅肅層城裡, 巍巍祖廟清。 聖恩覃布濩, 異域獻精誠。 冠蓋分行列, 戎夷辨姓名。 禮終齊百拜, 心潔表忠貞。 瑞氣千重色, 簫韶九奏聲。 仗移迎日轉, 旌動逐風輕。 休運威儀正, 年推俎豆盈。 不才慚聖澤, 空此望華
芳草鋪香晚岸晴, 岸頭含醉去來行。 僧歸岳外殘鍾寺, 日下江邊調角城。 入浙孤帆知楚信, 過淮疏雨帶潮聲。 如今未免風塵役, 寧敢匆匆便濯
林中有奇石, 彷彿獸潛行。 乍似依巖桂, 還疑食野蘋。 茸長綠蘚映, 斑細紫苔生。 不是見羈者, 何勞如頓
我行過漢畤, 寥落見孤城。 邑里經多難, 兒童識五兵。 廣川桑遍綠, 叢薄雉連鳴。 惆悵蕭關道, 終軍願請
鄭公瑚璉器, 華岳金天晶。 昔在童子日, 已聞老成名。 嶷然大賢後, 復見秀骨清。 開口取將相, 小心事友生。 閱書百紙盡, 落筆四座驚。 歷職匪父任, 嫉邪常力爭。 漢儀尚整肅, 胡騎忽縱橫。 飛傳自河隴, 逢人問公卿。 不知萬乘出, 雪涕風悲鳴。 受詞劍閣道, 謁帝蕭關城。 寂寞雲台仗, 飄颻沙塞旌。 江山少使者, 笳鼓凝皇情。 壯士血相視, 忠臣氣不平。 密論貞觀體, 揮發岐陽征。 感激動四極, 聯翩收二京。 西郊牛酒再, 原廟丹青明。 匡汲俄寵辱, 衛霍竟哀榮。 四登會府地, 三掌華陽兵。 京兆空柳色, 尚書無履聲。 群烏自朝夕, 白馬休橫行。 諸葛蜀人愛, 文翁儒化成。 公來雪山重, 公去雪山輕。 記室得何遜, 韜鈐延子荊。 四郊失壁壘, 虛館開逢迎。 堂上指圖畫, 軍中吹玉笙。 豈無成都酒, 憂國只細傾。 時觀錦水釣, 問俗終相並。 意待犬戎滅, 人藏紅粟盈。 以茲報主願, 庶或裨世程。 炯炯一心在, 沉沉二豎嬰。 顏回竟短折, 賈誼徒忠貞。 飛旐出江漢, 孤舟輕荊衡。 虛無馬融笛, 悵望龍驤塋。 空餘老賓客, 身上愧簪
兩岸山青映, 中流一棹聲。 遠無風浪動, 正向夕陽橫。 島嶼蟬分宿, 沙洲客獨行。 浩然心自合, 何必濯吾
綠塘新水平, 紅檻小舟輕。 解纜隨風去, 開襟信意行。 淺憐清演漾, 深愛綠澄泓。 白撲柳飛絮, 紅浮桃落英。 古文科鬥出, 新葉剪刀生。 樹集鶯朋友, 雲行雁弟兄。 飛沈皆適性, 酣詠自怡情。 花助銀杯氣, 松添玉軫聲。 魚跳何事樂, 鷗起復誰驚。 莫唱滄浪曲, 無塵可濯
臨難敢橫行, 遭時取盛名。 五兵常典校, 四十又專城。 浪逐樓船破, 風從虎竹生。 島夷今可料, 繫頸有長
燕台一望客心驚, 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 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 海畔雲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 論功還欲請長
錫宴朝野洽, 追歡堯舜情。 秋堂絲管動, 水榭煙霞生。 黃花媚新霽, 碧樹含餘清。 同和六律應, 交泰萬宇平。 春藻下中天, 湛恩闡文明。 小臣諒何以, 亦此摽華
漢字纓字的意思

漢字纓的含義解釋

(形聲。從糸,嬰聲。本義:繫在脖子上的帽帶)

同本義 [cap or hat ribbon]

纓,冠系也。--《說文》

鮮冠組纓,絳衣博袍。--《墨子·公孟》

正冠而纓絕。--《莊子·讓王》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楚辭·漁父》

戴朱纓寶飾之帽。--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又如:纓冠(把帽帶連同帽子一齊加於頭上。形容極為急迫,來不及整束)

綵帶,古代女子許嫁時所佩 [coloured ribbon]。亦用以系香囊。如:纓徽(婦女所佩的香囊)

套馬的革帶,駕車用。引申指繩索 [leather ribbon]

鹹龍旂而繁纓。--張衡《東京賦》。薛註:「纓,馬

纓yīng

⒈線、繩、綵帶等做的裝飾品:綵燈~子。紅~槍。慷慨淚沾~。

⒉像纓的東西:蘿蔔~兒。蒜苗~子。

⒊長帶,拘捆人的繩子:長~在手。

古詩大全
 
詩詞大全
詩詞詩句
各朝代的詩
詩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