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結尾的詩詞詩句,子字結尾古詩詞,末尾字是子字古詩詩集,結尾字最後1個字是子字的詩句

古詩詞結尾字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例如:想查詢字結尾的詩,請輸入漢字

查詢類型:    

意溪山欲援例者, 遂作數語, 庶幾彷彿淵明思親友之意雲甚矣吾衰矣。 悵平生、交遊零落, 只今余幾。 白髮空垂三千丈, 一笑人間萬事。 問何物、能令公喜。 我見青山多嫵媚, 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情與貌, 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裡。 想淵明、停雲詩就, 此時風味。 江左沈酣求名者, 豈識濁醪妙理。 回首叫、雲飛風起。 不恨古人吾不見, 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知我者, 二三
深井桐烏起, 尚復牽清水。 未盥邵陵王, 瓶中弄長翠。 新城安樂宮, 宮如鳳凰翅。 歌回蠟版鳴, 大綰提壺使。 綠繁悲水曲, 茱萸別秋
白髮刁騷兩鬢侵, 老來灰燼少年心。 等閒贏得食天祿, 但得身安抵萬金。 老夫姓寇, 名准, 字平仲, 官封萊國公之職。 方今聖人在位, 八方無事, 四海晏然。 當今明主要大開學校, 選用賢良, 每三年開放一遭舉場。 今以聖主仁慈寬厚, 一年開放一遭舉場, 天下秀士都來應舉求官。 今奉聖人的命, 怕有那山間林下, 隱跡埋名, 懷才抱德, 閉戶讀書不肯求進的, 聖人著老夫五南路上採訪賢士走一遭去。 調和鼎鼐理陰陽, 萬里江山屬大邦。 天下文章齊仰賀, 他都待赤心報國盡忠良。 則今日收拾了琴劍書箱, 上朝求官應舉, 走一遭去。 "一舉首登龍虎榜, 十年身到鳳凰池。 "第一折母親, 自從大哥上朝求官應舉去也, 母親每夜燒這夜香, 不知為何也? 大哥求官應舉去了, 必然為官也。 我每夜燒一位香, 您那裡知道也。 我"不求金玉重重貴, 只願兒孫個個賢"。 【仙呂】【點降唇】我為甚每夜燒香? 博一個孫興旺。 天將傍, 非是我誇強, 我則待將《禮記》、《詩》、《書》講。 母親, 大哥這一去, 憑著他那七言詩、八韻賦, 必然為官也。 【混江龍】才能謙讓祖先賢, 承教化, 立三綱, 稟"仁義禮智", 習"恭儉溫良"。 定萬代規模遵孔聖, 論一生學業好文章。 《周易》道謙謙君, 後天教起此文章。 《毛詩》雲《國風》《雅》《頌, 《關雎》雲大道揚揚。 《春秋》說素常之德, 訪堯舜夏禹商湯。 《周禮》行儒風典雅, 正衣冠環珮鏘鏘。 《中庸》作明乎天理, 性與道萬代傳揚《大學》功在明明德, 能齊家治國安邦。 《論語》是聖賢作譜, 《禮記》善問答行藏。 《孟》養浩然之氣, 傳正道暗助王綱。 學儒業, 守燈窗, 望一舉, 把名揚。 袍袖惹, 桂花香, 瓊林實, 飲霞觴。 親奪的, 狀元郎, 威凜凜, 志昂昂。 則他那一身榮顯可便萬人知, 抵多少五陵豪氣三千丈! 有一日腰金衣紫, 孩兒每也, 休忘了那琴劍書箱。 三哥, 門首覷者, 看有甚麼人來? 我門首覷者, 看有甚麼人來。 自家報登科的便是。 如今有陳大官人得了頭名狀元, 報登科記走一道去。 可早來到也。 陳三哥支揖哩! 有甚麼話說? 有家裡大哥得了頭名狀元, 小人特來報喜。 三哥與家中老母說一聲兒。 怎麼? 俺大哥做了官也, 你認的是著? 正是大哥。 你則在這裡, 我報復母親去。 母親, 大廝得了官也, 有報登科記的在門首。 與那報登科記的二兩銀者。 理會的。 報登科記的, 與你二兩銀, 你去罷。 多謝了三哥, 我去也。 志氣凌雲徹碧霄, 攀簷折桂顯英豪。 昨夜布衣猶在體, 誰想念朝換紫袍! 小官陳良資是也。 自到帝都闕下, 攛過文華手卷, 日不移影, 應對百篇, 得了頭名狀元。 借宰相頭答, 誇官三日。 來到門首也, 左右接了馬者! 三兄弟, 您哥哥得了頭名狀元也, 你報復母親去。 大哥, 你得了官也。 我和你有個比喻:似那搶風揚谷, 你這等秕者先行; 瓶內釃茶, 俺這濃者在後。 兄弟, 你報復母親去。 我報復去。 母親, 賀萬千之喜! 大哥得了官也, 見在門首哩。 好、好、好, 著孩兒過來。 理會的。 大哥, 母親著你過去哩。 母親, 您孩兒得了頭名狀元也。 不枉了好兒也! 二兄弟, 您哥哥得了頭名狀元也。 哥哥喜得美除也。 三兄弟, 你哥哥得了頭名狀元也。 你看他波, 三兄弟, 我得了官拜你, 怎生不還我禮? 我待回禮來, 我的文章可高似你! 若不是母親嚴教, 您孩兒豈有今日也! 【油葫蘆】俺孩兒一舉登科赴選場。 則是你那學藝廣, 把群儒一掃盡伏降。 您端的似鯤鵬得志秋雲長, 您端的似魚龍變化春雷響。 母親, 您孩兒受十年苦苦孜孜, 博一任歡歡喜喜也。 大哥, 則是你才藝高, 學藝廣, 可正是禹門三月桃花浪, 俺孩兒他平奪得一個狀元郎! "十年窗下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也。 【天下樂】則他那馬頭前朱衣列兩行, 著人談揚, 在這滿四方。 可正是靈椿老盡丹桂芳, 您可也不辱沒你爺, 您可也不辱沒你娘。 好兒也, 三兄弟是好壯志也。 母親認的是著? 好兒也, 不枉了! 可正是男兒得志秋, 他在那馬兒上倒大來風流。 你看三兄弟, 他見了母親, 可怎生不下馬來? 大哥, 敢不是三兄弟麼? 孩兒, 你下馬來波! 這個婆婆兒好要便宜也! 我這裡聽言罷, 教我緊低了頭, 唬的我魂魄可便悠悠。 兀那婆婆兒, 你休錯認了小官也! 【菩薩梁州】則被這氣堵住咽喉, 眉頭兒忔皺, 身軀兒倒扭。 好著我羞答答的不敢抬頭, 淚汪汪雙目再凝眸, 孜孜的覷了空低首。 敢問那壁狀元姓甚名誰? 今春頭名狀元, 我是王拱辰。 低低的問了牢緘口, 悶無語, 自僝僽。 老身向官人行無去瞅, 孩兒每, 您說一聲兒波, 倒大來慚羞。 哥哥, 看母親。 大哥, 既是狀元, 請下馬來。 理會的。 狀元請下馬來, 狀元堂上飲了狀元酒回去。 左右, 接了馬者理會的。 適間老母衝撞著狀元, 是必休怪也。 適間小官馬頭前衝撞著那壁狀元的老母, 是必寬恕咱。 狀元有請! 適間小官馬頭前衝撞著老母。 是必恕罪也。 恰才老身為何錯認了那壁狀元:老身家中有三個孩兒, 都去應舉去了; 兩個孩兒得了狀元回來, 則有三哥不曾回來。 恰才是那報登科記的差報了也。 那壁狀元是必休怪咱。 小官不敢。 適間老母衝撞, 休怪。 不敢。 自家報登科記的。 有陳婆婆第三個孩兒, 得了今春頭名狀元, 我報登科記走一遭去。 可早來到門首也。 大官人, 三官人得了今春頭名狀元, 小人特來報喜。 你則在這裡, 我報復母親去。 母親, 三兄弟得了今春頭名狀元也, 有報登科記的在門前。 與他十兩銀。 理會的。 與你十兩銀。 謝了官人! 小人回去也。 小心下路。 要做狀元有甚麼難處! 下頭穿了衣服, 便是狀元。 今日得了頭名狀元, 擺開頭答, 慢慢的行。 大哥、二哥、女婿, 咱都去接待孩兒去來。 俺跟著母親接兄弟去來。 【普天樂】圪蹬蹬的馬兒騎, 急颭颭的三簷傘低; 我這裡忙呼左右:疾快收拾! 祗候人, 接了馬者! 牢墜鐙。 三末雲母親來了也! 他見我便慌下馬。 祗候人擺開者! 他那裡躬身立。 母親, 您孩兒得了官也, 就這裡拜母親幾拜。 我見他展腳舒腰忙施禮。 做哭科, 唱險些兒俺母每分離! 若不是母親嚴教, 豈得今日為官? 你為官呵, 你孝順似那王祥臥冰, 你恰似伯俞泣仗。 哎, 兒也, 你勝強如兀那老萊哎斑衣。 大哥、二哥, 我不拜你, 我的文章高似你。 母親, 您孩兒往西產綿州過, 那裡父老送與我一段孩兒錦, 將來與母親做衣服穿。 大哥, 將的去估價行裡, 看值多少錢鈔? 估價值多少? 母親, 價值千貫。 辱! 未曾為官, 可早先受民財, 躺著, 須當痛決! 兄弟。 為你受了孩兒錦, 母親著你躺著, 要打你哩! 母親要打我, 番番不曾靜扮。 母親打的金魚墜地也! 有寇萊公大人有請。 不妨事, 我見大人, 自有說的話。 下次小的每, 與我備馬者! 孩兒休備馬, 輛起兜轎, 著四個孩兒抬著老身, 我親見大人去來。 【啄木魚煞】咱人這青春有限不再來, 金榜無名誓不歸, 得志也休把陞遷看的容易。 古人詩內, 則你那文高休笑狀元低。 第四折三千禮樂唐虞治, 萬卷詩書孔孟傳。 老夫寇萊公是也。 奉聖人的命, 開放舉場。 今有頭名狀元是陳良佐, 問其緣故, 乃漢陳平之後。 他父曾為前朝相國, 早年棄世。 有母親馮氏大賢, 治家有法, 教有方。 因陳良佐受西川孩兒錦一事, 他母親打的他金魚墜地。 聖人已知, 著我加官賜賞。 審問詳細, 著人請賢母去了, 這早晚敢待來也。 有香錢佈施些兒! 俺見大人去來。 【雙調】【新水令】雖不曾坐香車乘寶馬裊絲鞭, 我在這轎兒上倒大來穩便。 前後何曾側, 左右不曾偏。 顯得您等輩齊肩, 將名姓注翰林院。 可早來到也。 令人報復去, 道有陳婆婆同四個狀元來了也。 有陳婆婆同四個狀元來了也。 道有請。 有請! 賢母, 老夫奉聖人的命, 為您一家兒母賢孝, 訓有綱紀之威權, 居家有冰霜之直政, 著老夫審問其詳。 誰想賢母著四個狀元抬著兜轎, 敢於理不可麼? 大人可憐見! 休說四個孩兒抬著老身; 我昔日曾聞荷擔僧, 一頭擔母一頭經, 經向前來背卻母, 母向前來背卻經, 不免把擔橫擔定; 感得園林兩處分, 後來證果為羅漢, 尚兀自報答不的爺娘養育恩。 【水仙】學的他那有仁有義孝連天, 使了我那無岸無邊學課錢; 甘心兒抬的我親朝見, 尚兀自我身軀兒有些睏倦。 把不住眼暈頭旋, 不覺的抬著兜轎, 雖不曾跨著駿馬宛, 尚兀自報答不的我哺乳三年! 賢母為陳良佐陞遷官位, 貪圖財利, 接受蜀錦, 有犯王條, 則合著有司定罪, 你怎生自己責罰, 打的金魚墜地那? 大人不知, 此於未曾治國, 先受民財, 辱沒先祖, 依法教訓咱! 【沽美酒】著他每按月家請著俸錢, 誰著他無明夜攢家緣? 俺家裡祖上為官累受宣, 我則怕枉教人作念, 俺一家兒得安然。 賢母, 三狀元受財一事, 未審其詳也。 【太平令】他將那孩兒錦親身托獻, 這的是苦百姓赤手空拳。 我依家法親責當面, 我著他免受那官司刑憲。 與了俺俸錢驟遷, 聖恩可便可憐, 博一個萬萬古名揚談羨。 老夫盡知也。 您一家兒望闕跪者, 聽我加官賜賞! 我親奉著當今聖旨, 便天下採訪賢士。 只因你母賢孝, 著老夫名傳宣賜:陳婆婆賢德夫人, 陳良資翰林承旨。 陳良叟國祭酒, 陳良佐太常博士。 王拱辰博學廣文, 加你為參知政事。 一個個列鼎重裀, 一個個腰金衣紫。 今日個待漏院賜賞封官, 慶賀這狀元堂陳母教。 題目待漏院招賢納士正名狀元堂陳母教
玉碗冰寒消暑氣。 碧簟紗廚, 晌午朦朧睡。 鶯舌惺忪如會意。 無端畫扇驚飛起。 雨後初涼生水際。 人面荷花, 的的遙相似。 眼看紅芳猶抱蕊。 業中已結新蓮
餘香才潤鸞綃汗, 秋風夜來先起。 霧鎖林深, 藍浮野闊, 一笛漁蓑鷗外。 紅塵萬里。 就中決銀河, 冷涵空翠。 岸觜沙平, 水楊陰下晚初艤。 桃溪人住最久, 浪吟誰得到, 蘭蕙疏綺。 硯色寒雲, 簽聲亂葉, 蘄竹紗紋如水。 笙歌醉裡。 步明月丁東, 靜傳環珮。 更展芳塘, 種花招燕
婆娑欲舞, 怪青山歡喜。 分得清溪半篙水。 記平沙鷗鷺, 落日漁樵, 湘江上, 風景依然如此。 東籬多種菊, 待學淵明, 酒興詩情不相似。 十里漲春波, 一棹歸來, 只做個、五湖范蠡。 是則是、一般弄扁舟, 爭知道, 他家有個西
八九十翁嬉入市。 把菊簪萸, 共說新篘美。 何以祝公千百歲。 壽潭自酌花間水。 白鷺沈沈飛復起。 杜老江頭, 不恨秋風裡。 欲種蟠根天上李。 三千年看青青
小且兀, 緣湖蕩白芷。 縈紆泊一碕, 宛到孤園寺。 蘿島凝清陰, 松門湛虛翠。 寒泉飛碧螭, 古木斗蒼兕。 鐘梵在水魄, 樓台入雲肆。 巖邊足鳴wJ, 樹杪多飛鸓.香莎滿院落, 風泛金靃靡。 靜鶴啄柏蠹, 閒猱弄榅eb.小殿熏陸香, 古經貝多紙。 老僧方瞑坐, 見客還強起。 指茲正險絕, 何以來到此。 先言洞壑數, 次話真如理。 磬韻醒閒心, 茶香凝皓齒。 巾之劫貝布, 饌以栴檀餌。 數刻得清淨, 終身欲依止。 可憐陶侍讀, 身列丹台位。 雅號曰勝力, 亦聞師佛氏。 今日到孤園, 何妨稱弟
玉洞秋有花, 蓬山夜無鬼。 豈知浮雲世, 生死逐流水。 瑤台歌一曲, 曲盡五煙起。 悠然望虛路, 玉京在海裡。 青菉秘不聞, 黃鶴去不止。 願隨執輕策, 往結周太
池館清且幽, 高懷亦如此。 有時簾動風, 盡日橋照水。 靜將鶴為伴, 閒與雲相似。 何必學留侯, 崎嶇覓松
太丘晚節, 把家事、一切傳他諶紀。 業已休休, 又誰解露綬, 會稽郡邸。 張丈殷兄, 阮生朱老, 相與為唇齒。 酒樓猶記, 謫仙嘗醉於此。 一二耆舊胎書, 新來強健否, 問年今幾。 謝傳當時, 卻因個甚, 拋了東山起。 對局含ˍ溫飛卿對局詩:「含ˍ見千里」, 聞箏墮淚, 圍在愁城裡。 吾評晉士, 不如歸去來淵明自稱陶
春正美。 滿眼萬紅千紫。 收拾群香歸甕蟻。 長年花信裡。 深院簾櫳如水。 雙燕呢喃芳壘。 唾碧輕衫人送喜。 梅梢新結
去年落一牙, 今年落一齒。 俄然落六七, 落勢殊未已。 餘存皆動搖, 盡落應始止。 憶初落一時, 但念豁可恥。 及至落二三, 始憂衰即死。 每一將落時, 懍懍恆在已。 叉牙妨食物, 顛倒怯漱水。 終焉捨我落, 意與崩山比。 今來落既熟, 見落空相似。 餘存二十餘, 次第知落矣。 倘常歲落一, 自足支兩紀。 如其落並空, 與漸亦同指。 人言齒之落, 壽命理難恃。 我言生有涯, 長短俱死爾。 人言齒之豁, 左右驚諦視。 我言莊周雲, 水雁各有喜。 語訛默固好, 嚼廢軟還美。 因歌遂成詩, 持用詫妻
翦裁用盡春工意, 淺蘸朝霞千萬蕊。 天然淡濘好精神, 洗盡嚴妝方見媚。 風亭月榭閒相倚。 紫玉枝梢紅蠟蒂。 假饒花落未消愁, 煮酒懷盤催結
牛斗文星落, 知是先生死。 湖上聞哭聲, 門前見彈指。 官無一寸祿, 名傳千萬里。 死著弊衣裳, 生誰顧朱紫。 我心痛其語, 淚落不能已。 猶喜韋補闕, 揚名薦天
高高起華堂, 遠遠引流水。 糞土視金珍, 猶嫌未奢侈。 陋巷滿蓬蒿, 誰憐有顏
運鋤耕斸侵星起, 隴畝豐盈滿家喜。 到頭禾黍屬他人, 不知何處拋妻
紫牙鏤合方如斗, 二十四星銜月口。 貴人迷此華筵中, 運木手交如陣鬥。 不算勞神運枯木, 且廢為官恤惸獨。 門前有吏嚇孤窮, 欲訴門深抱冤哭。 耳厭人催坐衙早, 才聞此戲身先到。 理人似愛長行心, 天下安平多草草。 何當化局為明鏡, 掛在高堂辨邪正。 何當化作筆鋒, 常在手中行法令。 莫令終日迷如此, 不治生民負天
主人一去池水絕, 池鶴散飛不相別。 青天漫漫碧海重, 知向何山風雪中。 萬里雖然音影在, 向心終是死生同。 池邊巢破松樹死, 樹頭年年烏生
暮角發高城, 情人坐中起。 臨觴不及醉, 分散秋風裡。 雖有明日期, 離心若千里。 前歡反惆悵, 後會還如此。 焉得夜淹留, 一回終宴喜。 羈游復牽役, 皆去重湖水。 早晚泛歸舟, 吾從數君
漢字子字的意思

漢字子的含義解釋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小兒在襁褓中,有頭、身、臂膀,兩足象並起來的樣子。「子」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嬰兒)

同本義 [baby;infant]

子,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人以為偁。象形。古文從,像發也。籀文從囟,有發、臂、脛,在幾上也。--《說文》。按,像兒在襁褓中足併也。

子,子息。--《廣韻》

居然生子。--《詩·大雅·生民》

子也者,親之後也。--《禮記·哀公問》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義》

子者,父之陰也。--《漢書·杜欽傳》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荀子》

又如:子衣(小兒的胎衣

子zǐ

⒈兒,兒或女:~女。~孫。泛指人:男~。女~。

⒉稱從事某種行業的人:士~。舟~。

⒊〈古〉寫在姓氏後面〈表〉對人的尊敬:孔~。莊~。墨~。也指一個流派的人:諸~百家。

⒋〈古〉對人的敬稱(多指男子),相當於"您":以~之矛,陷~之盾,何如?

⒌舊時稱師長或門徒:夫~。弟~。

⒍植物的籽實或動物的生殖細胞:瓜~。油菜~。卵~。精~。魚~。

⒎幼嫩的:~雞。~鴨。~姜。

⒏〈古〉五等爵位(公侯伯~男)的第四等:~爵。

⒐〈古〉圖書分類法,四部(經史~集)的第三部。

⒑從母體產生的,跟"母"相對的:~金(利息)。~音(輔音)。

⒒地支的第一位,也用作次序第一。

⒓[子夜]深夜。

⒔[子時]深夜11時至1時。

⒕[子虛]虛無的,不真實的,假托的:~虛烏有。

⒖[子弟]

1弟弟,子侄等:職工~弟。

2後輩,年輕人:工農~弟。

⒗子(讀輕聲)詞的後綴。加在名詞、形容詞或動詞等的詞素之後:繩~。珠~。凳~。瘦~。瘸~。出了亂~。

⒘子(讀輕聲)少數量詞的後綴:一攬~。敲幾下~門。

────────────────—

子zi 1.名詞後綴。 2.某些量詞的後綴。 3.用於動詞﹑形容詞詞素之後,構成名詞或名詞性詞組。 4.助詞。表示時態﹑動態,相當於"著"﹑"了"。 5.助詞。表示語氣。

古詩大全
 
詩詞大全
詩詞詩句
各朝代的詩
詩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