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陰未肯避陽明,飄風驟雨加震凌。
正月已缺二月近,滴水成凍威稜稜。
帝雖乘震利發生,令猶行冬重嚴凝。
鶯皆遷喬忽入谷,魚已弄暖翻藏冰。
此時草木亦成愁,只恐不得違其萌。
吁嗟羈窮景吊形,安得恝然如無情。
明良會合千載遇,乃以罪棄投荒荊。
單親萬里頭應雪,不得朝晚奉甘磬。
閩嶺之南方弄兵,殺氣殊與生成爭。
既不能輔助聖時使鹹若,又不能慷慨帝前效昔人之請纓。
詩書滿腹浪自飽,一句不得得推而行。
身雖則兀坐心惕驚,愁緒忽起填胸膺。
但聽曠野深林調調刁刁有神號鬼泣聲。真江太守真慈明,
惠施每每先意境煢。眼前突兀雙玉瓶,
滿貯玉液清冷冷。拜公之賜未敢傾,
不覺失笑三閭生。不學憔悴思獨醒,
哺糟啜泣醨隨其朋。往往一飲一石、五斗解酲,
被人呼作生劉伶。雖然遇酒而酩酊,
心不汝醉神亦寧。開樽又飲太守德,
和氣坐覺生簷楹。不知凝冽自何去,
至於愁思皆自澄。乃知春功亦不還,
緘封只在瓶與罌。安得遽爾披重雲,
劃見白日臨青冥。和氣羽羽扇九壤,
枯枝朽質爭敷榮。風雨時,泰介平,
聖君萬壽寰海清。細草輕煙日邊路,
鳳管龍絲細可聽。有耳不聞鼙與鉦,
有目不識旗與旌,聖功浩蕩不可名。
丞相懷嵩罷,因之名郡樓。
使君嗟久廢,華棟郁重修。
人世興衰換,山川處所留。
落成今日宴,感舊向來愁。
西北天根遠,東南地脈福
雲生蘭葉橑,月近蒜條鉤。
樹雜猿呼暝,風長雁送秋。
此時如極目,歸思恐難收。
臣聞伏羲畫卦樸且淳,蒼頡迼字初有文。
大篆小篆八分體,楷隸章草何紛紓
因茲八法各有要,遂使六藝區以分。
其中最難惟草聖,玄妙功夫自天性。
又聞關雎本王化,四始洋洋風化下。
比興賦頌六義分,乃有變風兼變雅。
仲尼刪後屈平作,郢客李陵斗名價。
古來詩道難得人,其唱彌高和彌寡。
如今草聖與雅言,盡在吾皇萬機暇。
元年十月近乾明,崇文院靜寒霜晴。
直廬日午讎書罷,閒曳朱衣遶砌行。
中使傳宣來上界,忙把魚須下階拜。
寶函鈿軸光陸離,御札文書御制詩。
折腰汗流魄駭聊一窺。
急就章,何縱橫,
藍田種玉苗初成。雪花灑破煙嵐壁,
黑雲漏出天漢星。乍似鮫人泣下珠無數,
錯落晶熒滿盤貯。又似大鯨吞盡滄海波,
查牙露出珊瑚樹。朱邸集,
何清奇,仙風撼動瓊林枝。
漢皇休道白雲句,穆滿虛吟黃竹詩。
乍似三春直上伯陽台,熙熙物華當眼開。
又似十洲夜伴王母宴,鷥歌鳳吟次第來。
小臣再拜受一軸,搗紙抄詩抄未足。
焚香朝向天日看,執簡夜對星辰讀。
臣見高宗飛帛亦有名,笛跡往往頒公卿。
所得不過三五字,當時臣子猶為榮。
又見玄宗詩什頗留意,吟詠時時成御制。
屬和止於一兩篇,至今史冊猶為貴。
若徵往事比明時,萬分之一徒爾為。
未如我四十三紙聖人作,一百二章天子詩。
永為家寶藏書篋,豈讓西方貝多葉。
且教世世傳子孫,長與皇家作臣妾。
秋明河漢外,月近南斗旁。
聞君行路難,惆悵臨長衢。
豈不憚險艱,王程剩相拘。
憶昨蓬萊宮,新授刺史符。
明主仍賜衣,價值千萬餘。
何幸承命日,得與夫子俱。
攜手出華省,連鑣赴長途。
五馬當路嘶,按節投蜀都。
千崖信縈折,一徑何盤紆。
層冰滑征輪,密竹礙隼旟。
深林迷昏旦,棧道凌空虛。
飛雪縮馬毛,烈風擘我膚。
峰攢望天小,亭午見日初。
夜宿月近人,朝行雲滿車。
泉澆石罅坼,火入松心枯。
亞尹同心者,風流賢大夫。
榮祿上及親,之官隨板輿。
高價振台閣,清詞出應徐。
成都春酒香,且用俸錢沽。
浮名何足道,海上堪乘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