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髮從政事,佩緩曳長裾。
守令有民社,裂地皆分符。
問之爾何由,必曰因業儒。
自致或世賞,因儒升仕塗。
一朝希斗祿,輒與故步殊。
佞夫專媚灶,要路事馳驅。
俗夫抗塵容,勾校迷墨朱。
自謂尚市道,不若效賈區。
何必念故業,易地有蘧廬。
嵩陽敞儒宮,遠自唐之廬。
章聖旌隱君,此地構宏居。
崇堂講遺文,寶樓藏賜書。
賞田逾千畝,負笈昔雲趨。
勸農桑使者,利心巧阿諛。
飛書檄大農,鬻此奉時須。
垣牆聚蓬蒿,觀殿巢鳶烏。
二紀無人跡,荒榛誰掃除。
桑羊固可烹,縣令亦安乎。
今主尚仁政,美利四海敷。
仁賢任阿衡,天地一朝蘇。
已責復蠲斂,肉骨生膏腴。
疲民悉按堵,此地尚荒蕪。
淮西高夫子,為政多美譽。
百里政肅雍,民不困追胥。
憤彼釋老子,遺宮遍山隅。
吾儒一何衰,廢跡可嗟吁。
連牋叩洛尹,移文諷使車。
義有子衿恥,功將泮水俱。
興衰雖在天,此意良可書。
卻思鬻此者,於儒與何誅。
又思昔縣令,亦昔儒之徒。
興儒有美意,無忘高大夫。
可以忘憂惟有酒,清聖濁賢皆可口。
前日過君飲不多,明日解酲無五斗。
古木清陰丹井欄,夜來涼月屋頭還。
論文撥置形骸外,得意相忘樽俎間。
冰壺不可與夏蟲饗,秋月不可與俗士賞。
已得樽前兩友生,更思一士濟陽城。
雖無四至九卿之規畫,猶有千秋萬歲之真榮。
空名未食太倉米,今作斑衣老萊子。
卿家嗣宗望爾來,不獨我聞足音喜。
西風索寞葉初乾,長鋏歸來亦罷彈。
窮巷蓬蒿深一尺,朱門廉陛高難攀。
吾儕相逢置是事,百世之下仰高山。
草木均是體,顧有幸不幸。
故侯住瓜田,四皓臥芝嶺。
譬如佳山川,何地乏幽屏。
居然說終少,籍甚談箕穎。
得非以人重,後世聞之警。
維菊本甚微,在昔曾莫剩
羅生蓬蒿間,自分托地冷。
一趨騷人國,再墮淵明境。
遂同隱居者,身晦名獨耿。
何當園五畝,不凱田二頃。
秋風及春雨,採擷花與穎。
既充天隨饑,亦望南陽永。
有志未能攄,對花徒引領。
投身寂寞濱,自謂此生足。
環堵翳蓬蒿,清陰覆園綠。
聊支風雨凌,寧與世緣觸。
息交輪鞅稀,寡慮鮮情束。
蔬食不求余,高趺惟弊服。
結習塵障生,虛妄薰陶熟。
苦淡視莫親,浮縈互趨逐。
孰探天地和,心境湛敦復。
大哉艮始終,碩果契山木。
我聞進士登科換凡骨,信知不是風塵物。
貢籍由來數百年,直疑空卻神仙窟。
其間最貴龍虎榜,乘時得路為卿相。
一從巢寇犯闕來,梁氏禮闈還草創。
莊宗明宗雖膺命,晉朝漢朝俱不永。
其中縱得神仙材,太平不見哀之哉。
上玄應恐天地閒,安仙又謫來人寰。
二十把筆疏辭源,黃河傾落崑崙山。
有周道衰猶歎鳳,天公留得歸皇宋。
天水夕郎掌貢時,禹門萬仞連雲聳。
不是真龍不能過,嗔波怒浪澆雷火。
是歲北極七個星,一時下降為門生。
安仙堂堂冠其首,六星煌煌願隨後。
騶虞賦就鏗金石,丹水詩成摛錦繡。
玉皇殿前受恩渥,一時命入芙蓉幕。
獨得歸州近巫峽,十二晴峰長在睫。
郡齋狂醉復狂吟,書盡巴東一川葉。
邇來游宦五六年,吳山越水供新編。
還同白傅蘇杭日,歌詩落筆人爭傳。
去年始上芸香閣,出典陶丘滯鋒鍔。
阮籍營中浮蟻馨,亞夫門外垂楊弱。
驥足雖知暫縻絆,樽前未始長嗟歎。
只應會得老聃言,大器本來成較晚。
吾君正是興文教,不日徵歸掌綸誥。
醉挨雉扇掃宮辭,怒上螭頭呈諫草。
筆下追還三代風,袪盡澆漓成古道。
丈夫方見兼濟才,莫學西山采薇老。
我今自是蓬蒿身,如何一見如故人。
長歌謂我相翦飾,便疑平地升青雲。
文章難得逢知己,知己相逢貴終始。
伊我行止方淒淒,老親稚子相顧啼。
出門動足歧路迷,得君引上登天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