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首到,太守便相邀。請至藏春堂裡坐,恁時早晚旦清朝。真福道能消。欲近醮,速去似風飄。道士靈鷓分一半,小師同到應焚燒。賢聖在丹
秦觀《徐仲車食於學官吏或以為不可欲罷去之太守不》詩詞原文及賞析
許丞老病聾,督郵白欲廢。
賢哉黃次公,鑒裁實精詣。
慇勤謝督郵,此丞乃廉吏。
重聽庸何傷,善助無失意。
古人骨已朽,來者復誰繼。
仲車天下士,固非許丞類。
至行通神明,問學有根柢。
若充老更聘,自革風俗弊。
太守前己聞,粟帛俄見賜。
奈何少年子,輒效督郵事。
道喪賢哲窮,聞之為流涕。
人心如其面,難以一律揆。
所望在次公,督郵何足議。
龍飛乙科郎,白面如琢玉,
去作幕下士,年少二十六。
壯心直如弦,不而公事曲。
寧知太守尊,棰吏驚群目。
太守豈不賢,去郡秉鈞軸。
銓曹有格法,那肯煩薦牘。
依然舊官職,再傍天這麓。
六考未作縣,冷官到淮服。
向來豪氣舉。斟酒能半斛。
只今長說病,伏飲在胸腹。
皇皇一世憂,隱隱兩眉蹙。
中年革節省,未必下為福。
我生更迂闊,立意要違俗。
誤使塵綱纓,同君被纏束。
兩家各生子,丁壬合天祿,
但得佳兒婦,兩翁志願足。
岷山有舊約,相從結□□。
明朝江上館,持被共君宿。
黃庭堅《壽聖觀道士黃至明開小隱軒太守徐公為題曰快》詩詞原文及賞析
金華牧羊兒,一粒粟中藏世界。
使君從南來,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
鸕茲杯,一杯一杯復一杯,玉山自倒非人推。
廬山秀出南斗傍,登高送遠形神開。
銀河倒掛三石樑,砅崖轉石萬壑雷。
吟詩作賦北窗裡,安得青天化作一張紙。
有長鯨白齒若雪山,我願因之寄千里。
台之高不知其幾仞兮,但見燕雀仰視如冥鴻。
風之來不知其幾里兮,但見南海北海聲逢逢。
我時醉臥洞庭之北巴山東,耳邊澒洞呼洶怖殺儂。
起來欠伸拍鴻蒙,問誰作此狡獪變化驚盲聾,
乃是清江江上盤園翁。翁本自與時人同,
袍帶靴笏從兒童。亦賞隨牒作小史,
亦賞建纛稱元戎。偶然興自返盤園中,
意行倦止由心胸,豈與郢中小兒論雌雄。
兒曹顛倒雞著籠,金朱瞇眼視夢夢。
仰見騄驥脫鞅行青空,便欲俎豆老子配食蜚廉宮。
紛紛俗論安足窮,二三君子中龍。
南安太守科甲高,袖有桂館之香風。
廬陵相公名位高,筆有造行之春風。
雨巖居士臥榻高,句有湖海之英風。
三君合謀奏天公,急羈此老勿使慵。
國於羊角九萬里,奄有九霄寒露之空濛。
封師巽伯為附庸,不許抗表辭官封。
向來掛冠冠愈穹,老子一笑朱顏紅。
乾道癸已冬,此邦我經行。
郁修氣未殄,千家真赤城。
來訪臨海令,瓦礫紛縱橫。
翹然三尺高,問是戒石銘。
徘徊重太息,更聞愁歎聲。
試詢來者誰,共言令姓彭。
我時語傍人,此邑其將興。
迨予來贅倅,客館方暫停。
夜聞簫鼓沸,聽事先落成。
起望輪奐美,壯觀聳連甍。
百堵日以作,斧斤喜丁叮
層樓庋敕書,兩廡環中庭。
久乃游其間,宏大使我驚。
位置既深穩,斲削仍攻精。
田里不知役,纖粟無輸征。
安得屋朗朗,突兀有寧馨。
退食不茗處,扁榜皆佳名。
中虛物自照,政平由心平。
稚柏已可悅,況有賢弟兄。
小亭真吏隱,縣擁高山青。
琴堂雖增舊,此意宜細評。
智調天下理,誇言笑後生。
大弦可以急,小弦恐弗勝。
舉意屬俄頃,立欲如所營。
手足民無措,吏奸益相乘。
不如疏節目,示以信與誠。
施行有次第,幽遠無隱情。
上下始相應,溫和亮以清。
子賤意不傳,僅許勝戴星。
彭令蓋得此,所以千里稱。
此非以政學,淵源甚分明。
行矣解印去,眾心已先傾。
太守薦之朝,一鶚飛青冥。
傍無蚍蜉援,日夜思歸耕。
我無薦賢柄,直書氣填膺。
安得採詩官,取以徹明廷。
康定慶歷披群英,公為布衣歌太平。
熙寧元豐王道興,公作太守逢休明。
四十年間走四海,崛然不肯干公卿。
峨峨正議天柱壯,皎皎素節冰壺清。
胸中慨慷外簡易,年高未見白髮生。
罷節巴陵歸意銳,奈何去就不敢輕。
馳歸天寵乞間散,諸郎惜祿猶屢爭。
毅然不與兒女計,飛章丹扆論赤誠。
明朝果得琳宮去,匡廬山色遙相迎。
玉溪氣象自瀟灑,新磨古鏡當霄橫。
修篁萬竿飽霜雪,枯棋一局酒滿觶
時邀賓朋敘野史,間擁雪鶴登巖扃。
妄排丹鼎夜不寐,邂逅黃金燒可成。
未應謝傅入滄海,行見盧敖朝玉京。
.瓊山郡東,眾泉觱發,然皆冽而不食。
丁丑歲六月,軾南遷過瓊,始得雙泉之甘於城之東北隅,以告其人,自是汲者常滿,泉相去咫尺而異味。
庚辰歲六月十七日,遷於合浦,復過之。
太守承議郎陸公,求泉上之亭名與詩。
名之曰泂酌,其詩曰:泂酌彼兩泉,挹彼注茲。
一瓶之中,有澠有淄。
以瀹以烹,眾喊莫齊。
自江徂海,浩然無私。
豈弟君子,江海是儀。
既味我泉,亦嚌我詩。
永和歲癸丑,群賢會蘭亭。
流觴各賦詩,風流見丹青。
右軍莫禊序,文采粲日星。
選文乃見遺,至今恨昭明。
字畫最能意,自言勝平生。
七傳到永師,襲藏過金籯。
辯才尤秘重,名已徹天庭。
屢詔不肯獻,託言墮戎兵。
妙選蕭御史,微服山陰行。
譎詭殆萬狀,逕取歸神京。
辯才恍如失,何異敕六叮
文皇好已甚,丁寧殉昭陵。
當時馮趙輩,臨寫賜公卿。
惟此定武本,謂出歐率更。
採擇獨稱善,遂以鐫瑤瓊。
流傳迨五季,皆在御寢扃。
耶律殘石晉,睥睨不知名。
意必希世寶,氈裹輜軿。
帝{左右巴}既北去,棄與朽壤並。
久乃遇知者,龕置太守廳。
或雲政宣閒,此石歸紹彭。
又言入內府,宣取恐違程。
焚膏繼短晷,拓本手不停。
疊紙至三四,肥瘠遂異形。
南渡愈難見,得者輒相矜。
我見十數本,對之心欲酲。
汪侯端明子,嗜古自弱齡。
錦囊荷傾倒,快睹喜失聲。
帶流及右天,往往字不成。
而此獨全好,護持如有靈。
尤王號博雅,異論誰與評。
硬黃極摹寫,唐人苦無稱。
贗本滿東南,瑣瑣不足呈。
猶有婺與撫,碔砆近璜珩。
右軍再三作,已覺不稱情。
心慕且手追,安能效筆精。
響搨固近似,形似神不清。
不如參其意,到手隨縱橫。
況我筆素拙,何由望群英。
近跡得舊物,庶幾窺典刑。
此本更高勝,著語安敢輕。
孤風邈難繼,悵望冥鴻征。